作為馬公最具規模的傳統市場,晨間市集裡和兩側巷弄早已人潮絡繹不絕,空氣中混和著漁貨和蔬果的氣息。初到此地時沒找著老張燒餅舖,反而先找到海菜蛋餅的小攤販。
2024-10-27
【澎湖縣】馬公.北辰市場早餐食記
要去菓葉尋找電影《桂花巷》拍攝場景的當天起了個大早,騎車去北辰市場覓食早餐。除了文康街的「早餐一條街」,北辰的早餐同樣頗具盛名。畢竟身為觀光客,我直接選擇兩家最感到好奇的老字號──一家是海菜蛋餅,另一家是老張燒餅舖。
2024-10-26
【澎湖縣】馬公市區觀光 (下)
( 文.島國拾影 )
侯孝賢《風櫃來的人》已經問世四十一年了,跟其他侯導的電影地景相較,馬公比起台灣本島的改變,可以說是微乎其微。
馬公市外景主要集中於建國戲院一帶街廓,賭博的小廣場就在城隍廟對面的建國路14巷內。鈕承澤砸磚頭一幕,有著侯導創作思維轉變的里程碑意義,就是不再被既定的假想線調度束縛,然後也透過固定不動的機位,不加剪輯的長鏡頭,尊重、還原事物的狀態及原貌。儘管那時候侯導還不識巴贊。侯導回憶,本片到夏威夷影展參展時,觀眾看到這場戲,全都驚嚇的「嘩──」了起來,但一方面又疑惑,這部看似來自蠻荒世界的東方電影,怎麼會配著古典優美的《四季》呢?
2024-09-07
【澎湖縣】馬公市區觀光 (上)
( 文.島國拾影 )
台灣所有離島當中,澎湖是筆者最想造訪的一塊拼圖。唸書時讀歷史課本,就曾讀到先民勇渡黑水溝、開發澎湖的過程,施琅率兩萬兵馬和百餘船艦、出征攻打據澎荷軍的恢弘海戰,皆在我腦海裡留下難以抹滅的印象。
後來,又在侯孝賢《風櫃來的人》、王童《策馬入林》等經典電影中見到澎湖海天一色的壯闊美景,以及蘊藏先民智慧的咾咕石古厝群。台灣本島大致逛遍的我,自然對這趟澎湖人文之旅抱有期待。
2024-01-21
【鎌倉】鎌倉市川喜多映畫記念館
( 文.島國拾影 )
這回再訪鎌倉,圓夢參觀川喜多電影紀念館。這一等,竟等了整整六年。
川喜多電影紀念館位於通往鶴岡八幡宮的小町通途中,原址是川喜多夫婦──川喜多長政 (1903-1981) 及川喜多嘉子 (1908-1993) 生前居所。兩人過世後,原本兩層樓的日式宅院改建成電影博物館,定期舉辦文物展覽、映演活動和專題講座,成人入場費400日圓。
2023-12-05
【東京】侯孝賢《千禧曼波》大久保:侯孝賢入住的甲隆閣.東京媽祖廟( 文.島國拾影 )
下午四點,東京逐漸步入黑夜,華燈初上。走進JR新宿車站以北、介於中央線大久保站和山手線新大久保站間的「百人町」,直覺是處充滿異國色彩的街區。映入眼簾的招牌盡是中文及韓文,有通中文的醫生看診,餐廳菜單兩種語言皆有,耳邊也不時傳來中文對話,非常親切。
Labels:
日本遊記,
台灣電影,
東京,
侯孝賢,
侯孝賢電影場景,
影迷朝聖,
filmlocation,
HouHsiaoHsien,
ロケ地
2023-12-03
【東京】秋訪楊德昌《一一》取景地:等等力( 文.島國拾影 )
要前往等等力溪谷,其實不難。自JR澀谷車站搭私鐵東急東橫線,到達自由之丘站後,再轉乘東急大井町線,在等等力站下車,徒步約五分鐘即抵。地鐵圖上的東橫線看似間隔站相當多,好在「特急」班次頻繁,一路只停靠兩站就到自由之丘了。在此也提醒讀者,轉搭大井町線時,記得選擇Local每站皆停靠的車次,才會有停靠等等力喔。
2023-12-02
【東京】秋訪楊德昌《一一》東京取景地:赤坂氷川神社.東大駒場祭( 文.島國拾影 )
記得上回造訪東京,已是2017年的事,因疫情延宕以及工作繁忙,一直拖到六年過後才成行,實在久違了,東京!亦古亦今、摩登同時又充滿歷史底蘊的東京,每年四季都有不同自然景物可賞,而且每次前往,都會覺得有些街景改變了、不一樣了。這些種種吸引人的因素,使得東京成為最受台灣人歡迎的海外旅遊地點。
2023-11-19
2022-10-22
【新北市】探林摶秋湖山電影製片廠( 文.島國拾影 )
1955年,邵羅輝執導、第一部十六釐米台語電影《六才子西廂記》,為「台語片時代」揭開序幕;隔年,何基明編導、首部三十五釐米台語劇情片《薛平貴與王寶釧》上映,票房奇佳,活絡整個台語片市場的景氣。見此成績,何基明導演信心十足,於台中籌備「華興電影製片廠」,成為台灣有史以來第一家具有規模組織的民營製片廠。而在北台灣,家境富裕、大豹炭鑛的少東也對戲劇與電影充滿抱負,並在鶯歌山區開創當年亞洲數一數二的「湖山製片廠」。他就是林摶秋。
2022-10-02
【台東縣】成功鎮.容易忽略的廣恆發商號遺址
( 文.島國拾影 )
2022-08-07
【新北市】《無言的山丘》影迷地圖 (下):尋找金瓜石黃花坡( 文.島國拾影 )
謹以此遊記獻給廖文旭先生。 (Dedicated to Mr. Liao Wen Satoshi.)
說來慚愧,該文走訪金九的時間點應是2021年2月,遊記理當要於上集完成後順道推出,因本性懶惰及心境轉變、加上著重電影地景踏查並定期發表Facebook,筆者日後又因《沈默》(2016)、《多桑》(1994) 再次走訪金瓜石數趟,導致本文推遲至今。所以讀者會在文中看到櫻花盛開,以免衍伸季節錯亂之嫌,特此前導。
2022-07-31
2022-06-26
【台南市】台南市美術館暨憶洪通展
( 文.島國拾影 )
近期台南市美術館二館與法國巴黎 Musée du quai Branly 合作的「亞洲的地獄與幽魂」特展正夯,一票難求。這倒勾起了我2021年春,搭火車南下府城,走訪南美館參觀「再現傳奇 — 洪通百歲紀念展」的回憶。台南是我很喜歡的城市,不僅是歷史名城,亦居台灣古蹟密度之冠,走在街上,隨時都能遇到古蹟,早已與台南人日常生活聯繫在一起了。
2022-06-25
2022-06-23
【基隆市】2022基隆城市博覽會
雖不是基隆人,但依舊認為基隆是個很有電影感的城市。2009年,我開始有意識去基隆尋找電影場景,先是《千禧曼波》的中山陸橋,再者捕捉《黑暗之光》的獅子天橋還有盧嬰樂器社,以及首次接近當時仍被譏為「基隆鬼屋」的林開郡洋樓。爾後數年間斷斷續續因工作或散心重訪基隆,如2012年走訪二沙灣、2018年登和平島、錄影紀錄慶安宮斗燈,2020年開始紀錄《聖保羅炮艇》、《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》的基隆取景地,鑽小巷找大德橋、拾級看洋樓,認識我不熟識的基隆面貌。藉由城市博覽會期間重遊以上這些舊地,可以算是這10多年間造訪基隆的小總結。拿出昔日拍攝的照片對比港都現貌,感觸更加深刻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