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憶侯孝賢曾於九份拍攝《戀戀風塵》(1986)、《悲情城市》(1989) ,《戲夢人生》(1993) 選在臺陽礦業事務所偽裝文山郡役所廳舍,《珈琲時光》啟用一青窈,可以說有意無意間,侯導的電影創作生涯串連起基隆顏家,甚至是臺灣近代史。
![]() |
陋園舊照片,圖片來源:國家文化記憶庫收存系統 |
名列臺灣五大家族的基隆顏家,除了經營礦業,還曾擁有著名的私人花園。1918年 (大正7年),顏雲年向即將返回日本的木村久太郎買下別墅,重建樓閣、補植花木,將家族成員住處及宗祠搬遷至此,取名「陋園」。
這座背倚小基隆山、面臨田寮河,和洋風格混和的宅邸,園內有西式建築、和式招待所,還有大水塘。當時「陋園」名聲遠播、文風鼎盛,該園也是文人雅士交流集會場所,像畫家倪蔣懷、寫《臺灣通史》的連橫都曾是座上賓,留下相關作品。
![]() |
倪蔣懷《基隆顏家陋園》,1926,臺北市立美術館藏。 |
![]() |
石川欽一郎《基隆顏家陋園》,1926,臺北市立美術館藏。 |
「陋園」的命運跟新竹「潛園」相仿。二戰期間,部份庭園遭炸毀,強制充公日軍軍營;國民政府遷台,被認定為日人財產而被國軍接收,挪用眷村用地、興建建國新村;顏家陸續將庭園捐出作為光隆家商校地及政府所需的道路、市議會、公園用地,「陋園」四分五裂,現今還有足跡可循嗎?
因少子化因素而正式停招的光隆家商,前身為石坂莊作興學的「基隆夜學會」,是臺灣首座私立職業學校,基隆顏家接手將之發揚光大。
2025年4月12日,光隆家商七十周年校慶,筆者趁著這個難得機會,進入校園補完陋園殘存下來的造景文物。
光隆家商校園內的警衛室、校史室與會議室,據稱是基隆夜學校時期留下來的磚砌建築 (感謝網友陳品宏指點)。
往校園後方停車場走去,就可以看到出現在陋園老照片人工湖畔的五重塔,還有兩座造型典雅的石燈籠。
右手邊位置也隱身另一座石燈籠,上頭刻著十二生肖的動物石雕,樸拙有趣;後頭上行的階梯已經荒廢,根據地理位置,理當是通往山上的顏家宗祠。
家商右邊的建國新村,已經從眷村改建成公寓型社區,前街是熱鬧的菜市場。義六路那頭的豪宅「信義君悅」,記得開工初期,曾以「陋園」名義作購屋宣傳。
這處義六路路底的山坳處,倒是別有洞天。巷道迂迴曲折,環境清幽,是處鬧中取靜的文教老社區。據說這裡曾為日本人的宿舍區,文人雅士聚集之地,也因地景面貌與北投相近,故得名「小北投」。當然,也有一說「小北投」是台灣光復後、開設於此的酒家名稱。
走進巷弄間,那些依山壁疊起、爬滿青苔的石砌駁坎,植滿熱帶植物的和洋宅邸,連綿石階穿梭其間,荒廢的樓宇則透露舊時代的滄桑感。利用老宅改裝的夏隆咖啡館 Shalom Coffee(可惜造訪時沒營業)、顏家宗祠、奉安塔,都是小北投值得停駐的觀光資源。
進入小北投後,沿著車道小坡上去,祠堂古色古香紅磚大門上面寫著「不通公園」,可能曾經有人誤闖吧!一旁磚牆缺角竟可以看到祠堂側面,不過內部空間和奉安塔一樣,相當神秘。
從義六路小巷拾級而上,即抵達與興隆寺比鄰的顏家奉安塔,奉安塔即安放骨灰的墓地。這裡是遊客造訪中正公園時,不易會逛到的角落,所以保有一絲靜謐。
門前有兩對石燈籠,首對應為紀念大家長顏雲年的「寄贈 臺陽鑛業株式會社重役職員一同」,第二對則由「寄贈 基隆炭礦株式會社重役職員一同」,應是感念同樣創業有功的顏雲年之弟顏國年。基隆炭礦株式會社,成立於1918年 (大正7年),乃顏家與日本三井財團合資創立,實際上三井擁有實際經營權。石燈籠背後的年代均被破壞。
奉安塔圍牆高聳,庭院深深。後方就是成功國中的風雨球場,這一帶貓也相當之多。大家族的輝煌歲月,沉寂此山中。
【旅行日期】2024年11月30日、2025年4月12日
本文係以下三篇粉專遊記整理而成:
● 〈尋找陋園.顏家奉安塔〉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hare/p/15qjrfg7BJ
● 〈劉銘傳路.義六路小北投〉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hare/p/1NZmxZ2vdU
● 〈尋找基隆陋園之光隆家商〉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hare/p/1Hctu5ATSH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歡迎您與我分享您的心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