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,第一次沿著台11線由南而北時,在106K看到一處亭仔腳殘跡,儘管僅是從旁呼嘯而過,卻也停留在我腦海裡良久。後來讀到相關資料,才知道這是東台灣首家商號「廣恆發」的遺跡。多年後舊地重遊,當然不能忘記停下車來做個紀錄。
成功鎮以北的小港聚落,古稱「成廣澳」,因其地形像極螃蟹左右箝環抱,故又名「蟳廣澳」。這處天然深水港灣發展甚早,相傳明末即有漢人來此開墾,時序來到清代,一舉躍升成東台灣重要的經商據點。1894年,客籍商人溫泰坤 (1861-1947) 從屏東內埔移居成廣澳,約略於1916年左右、創建東海岸第一家盤商「廣恆發」,利用港口之便將西台灣物資運至後山,提供米、鹽等日常生活物資,成為花東海岸線上最具規模的雜貨舖。根據國家文化記憶庫所述,二戰期間因其建築氣派及目標顯著,一度被美軍當作轟炸目標。
二次世界大戰之後,溫家後代搬遷至他地,廣恆發商號所擁有的巴洛克風格建築日趨荒廢,主體大多傾倒於荒煙蔓草之中。台11線拓寬時,也將部分牌樓破壞。如今我們看到的斷垣殘壁,只剩下原本的三分之一了。但佔地面積之廣,足見當年溫家財力雄厚。
後來,政府將廣恆發商號遺址修復成文化地景,期與周遭的小港漁港及成廣澳天后宮連成一氣,試圖為這片漢人最早登陸東台灣之地留下見證,只是似乎疏於整理,若非有意前來尋幽,可能真的很容易錯過吧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歡迎您與我分享您的心得 :-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