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事大綱:侯孝賢執導、本片同名第一部《兒子的大玩偶》,描寫1960年代的宜蘭縣羅東鎮,坤樹為求得一家溫飽,從事為戲院做活動廣告的工作,並從日本雜誌上看到的「三明治人」(Sandwich Man) 做發想,說服老闆讓他身體前後各掛一張電影海報,打扮成小丑遊走在大街小巷,並藉此逗弄他年幼的兒子。後來,坤樹不再打扮成小丑模樣,兒子竟然認不出他,放聲大哭起來。
《兒子大玩偶》普遍與《光陰的故事》(1982) 視為台灣新電影的開端之作,這兩部的共同點在於都由國民黨旗下的中央電影公司出品 (小野與吳念真策畫,說服時任總經理明驥調整製片方針),並且都為新銳導演執導的低成本短片合集。《兒子大玩偶》初期安排侯孝賢搭配王童、林清介改編黃春明三部鄉土短篇小說,但王童因執導同樣為黃春明小說改編的《看海的日子》(1983) 退出、林清介也因故拒絕,所以最終從金穗獎獲獎者當中挑選萬仁、曾壯祥執導另外兩段,並由陳坤厚負責三部短片的攝影指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