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9-26

【台北市】社子島電影之旅.溪州底聚落.李和興宅.社子第一辣

社子島五十多年來被劃為洪水泛濫區,因禁建政策發展受限,迄今除了工廠之外,仍保留不少鄉村景致與三合院古厝群,與台北市其他地區大異其趣。未來隨著北士科崛起,社子的開發議題可能將再度受到關切。

延平北路七段的「入口」百福宮

∎ 在社子拍的電影

2025年,台北電影節有放一部難得以社子為故事舞台的劇情片《河鰻》(2025),年初甫入圍柏林影展「視角」競賽單元。可惜因為放映時間有事,我還沒有看過。

網路上大多以訛傳訛李行的《養鴨人家》(1965) 在社子拍攝,實際上《養鴨人家》是在彰化舊社、芬園及南投草屯一帶出外景,所以這個說法有待商榷。不過有一點可以確認,中影前董事長龔弘是上下班途中、在中山橋上看到岸邊的養鴨人家,才開始構思起這部電影。

細數社子實地取景的電影,丁善璽的抗日政宣片《英烈千秋》(1974) 是最著名者。為了重現盧溝橋事變的中原山水,中影片廠在社子島頭搭建起盧溝橋和宛平城巨型佈景,背景輔以當時還沒開發飽和的五股獅子頭,幾可亂真。

瑞士導演 Nicole Vögele 的《打烊時刻》 (2018),這部盧卡諾影展獲獎紀錄片,將阿嬌清粥小菜及社中街菜市場的午夜庶民日常搬上大銀幕。當年金馬影展看完很喜歡,跟導演寒暄致意,後來也親自聖地巡禮一番。

洪金寶《練功》在社子島取景
右上角為通河西街二段

洪金寶《練功》背景為七星山及大屯火山群

香港電影《七人樂隊》(2020) 洪金寶執導段落《練功》,雖然是1960年代七小福與師父于占元的回憶,但實際上是在社子ATTIC80屋頂拍攝的,驚訝吧!甚至可以瞥見七星山和大屯火山群。儘管只出現局部風景,但不失看本片一大樂趣。

再來就是朱駿騰的《河鰻》了。預告片中有場戲在百年三合院燕樓李家前「夜弄土地公」,前景有著名的防禦刺竹叢,光憑這一幕,足以動起我想去社子島探訪古厝的念頭。

接著要拜訪的古厝,都是比較容易親近、而且皆有台北市歷史建築文資身分。前輩 Tony Huang 的系列影片,主要是這回參考指標。

整修中的燕樓李家,電影《河鰻》取景地

∎ 溪州底聚落

結果令我大失所望。燕樓李家正在進行整修工程。應該是為了讓車輛進出吧,防禦刺竹叢遭到砍伐。只能說來晚了,我內心怨哀道。


燕樓李家這一帶街廓,舊名叫做溪州底。延平北路七段101巷內,有緊倚老榕的連棟亭仔腳磚砌街屋 (32號及34號) ,壽字型氣窗很是特別。

然後要去找四合院善居堂,結果在迷宮般的窄弄中轉糊塗了,問居民一問三不知,又擔心誤闖私人住宅,所以作罷,基於同樣原因,我放棄了浮洲王宅孝德堂,這正是自導式小旅行的難處;下溪砂尾陳家祖厝則被鐵皮團團包住,看不出個所以然。

下溪砂尾陳家祖厝被團團包住

坤天亭

前往李和興宅途中,會經過供奉北極玄天上帝的玄安宮,這間廟宇座落於謝姓古厝裡頭;罕見主祀哪吒的三層樓大廟坤天亭,則為社子宗教信仰中心。


∎ 李和興宅.李忠記宅.中洲埔李宅

富安國小後頭的李和興宅可能是社子島名氣最高的古厝了。坐東朝西的傳統三合院格局,正身竟為日治時期擴建之二層樓仿洋樓磚砌建築,是獨樹一幟的「樓房三合院」。1963年,葛樂禮颱風侵襲時,鄰居和雞鴨都躲在這裡避難,根據文獻記載,當時屋內共擠了一百多人及牲畜。


延平北路九段86號、建於清光緒年間的李忠記宅,因為有後人維護,屋況良好,跟李和興宅相同,定期會與社區大學合作走讀活動,開放給民眾參觀。

李忠記宅旁92巷另有幢中洲埔李宅,正身為木板雙開門,兩側窗戶為洋式上下推拉窗。只不過三合院前已新建住宅,稻埕已然消失。


既然延平北路來到九段了,表示離島頭公園相當接近。佇立社子島頭,能夠飽覽基隆河與淡水河匯流的壯闊景致,心曠神怡。

社子島頭公園三年內變化

若是平日造訪社子,記得來嚐嚐著名的餐車社子第一辣。甜不辣、大腸麵線、肉圓淋上特製辣醬,風味加分。如果你嗜辣,你一定要吃,也可以請你朋友試試。


【延伸閱讀】

● 〈《七人樂隊》之《練功》台北取景2023-1-12 發表

◎ 原文刊載於島國拾影粉絲團,發表於2025年7月13日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您與我分享您的心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