陽明山舊名草山,普遍認知是以大屯山和七星山火山群為核心,座擁各種特殊的火山地形景觀及地質構造,並蘊藏大量地熱,故多溫泉,水量豐沛、四季不竭。而景色怡人的山林、涼爽舒適的氣候,使草山成為達官顯要、一般民眾趨之若鶩的踏青名勝。洗溫泉文化盛行的日本人,很早就注意到北投、草山的觀光潛力——西元1913年,日本官方即在此設置公共浴場。
前台灣總督田健治郎 (1855-1930) 執筆的《田健治郎日記》,寫道大正12年 (1923年) 3月28日當日,為「天氣佳良 本島最好時季也」,結束台灣神社例行祭祀後,便與其他部門長官上草山視察建設狀況,很可能是為裕仁皇太子即將訪台做準備。
福壽橋,昔日的多喜之橋 (多喜の橋) 進入草山溫泉區入口門戶 |
「自士林方面登,舊道嶮峻,若狹隘之處皆加改修,行進安穩,大改面目。往抵懸崖之所,舊不適車處,今新架一長橋,命名多喜之橋,以傍有一瀑也。」
草山湯の瀧,今白雲瀑布 |
隨後,循草山道路參觀了郵便局、為裕仁皇太子行啟所建之草山御賓館,稍晚,再赴公共浴場洗溫泉、警察療養所用膳,消除一早汗流浹背的疲勞。田健總督大讚草山風光優美之餘,唯獨感嘆一事:
「由來草山在台都附近,海拔千二百尺,夏時頗清涼,加之溫泉豐富,眺望佳絕,唯恨交通不便與設備不完全。今也,道路新成,諸設備亦漸全。今後世人永享此利便,可喜也。」
草山眾樂園 (草山公共浴場) |
1929年,為慶賀裕仁天皇登基大典、配合台北州「御大典紀念事業」,新建更具規模、娛樂設施完善的「草山眾樂園」(今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),1930年竣工啟用。以「草山眾樂園」為中心點放射開來,接連開設的高級溫泉旅館、私人招待所沿山勢闢建,形成錯落有致的溫泉聚落,宛如台灣版箱根。
草山溫泉湧泉地是附近旅館的引用泉源, 現被劃進中山樓範圍裡 |
爾後「始政四十周年記念台灣博覽會」將第三會場選址草山、起草「大屯國立公園」建設計畫,一舉將戰前草山溫泉的旅遊風氣推向高潮。拜讀過許多前輩介紹草山溫泉聚落的往昔輝煌,筆者自然也被吸引,多次於仰德大道至中山樓一帶走走停停,為的就是探索我不曾注意過的溫泉鄉歲月。
我從福壽橋 (多喜の橋) 徒步出發,一路向上直至中山樓為止,逐一造訪昔日溫泉旅館跡地。
松田別莊入口「靈泉鄉」石碑 |
∎ 松田別莊
位於多喜の橋頭、現為永豐銀行員工招待所的園邸,昔日為日籍刻印商人松田德三自建的別墅「松田別莊」。別墅入口有一「靈泉鄉」石碑,「靈泉鄉」是屋主為別墅取的雅號。
石碑側面有昭和年間的題句:「瀧水や橋は 春秋の花もみじ」,意思是:「可以欣賞瀑布及橋 四季花開皆美。」簡單扼要描繪草山之美。
∎ 多喜の湯
根據《陽明山國家公園日式建築調查研究》所述,多喜の橋的命名由來,始於瀑布頂端的溫泉旅館「多喜の湯」。該旅館負責人為德永萬七,二等一宿二食二圓五十錢,一等一宿一食四日圓。
現在原址建物已經變成木造私人民宅,不復舊貌,反倒前方歷史感濃厚的石砌拱橋和煙霧裊裊的磺溪支流,瀰漫空中的硫磺氣息,依舊能予人進入溫泉鄉的獨特氛圍。
∎ 館野弘六草山溫泉開發紀念碑
在草山溫泉眾多民營旅館群當中,巴旅館最為出名,可謂推動草山觀光的先驅。立於1930年的館野弘六草山溫泉開發紀念碑,就隱藏在路邊樹林的山丘上,是個容易忽略的歷史遺跡。
館野弘六 (1873-1927) 是誰?我們稱這名出生於信州飯田市的日本人,是個政商關係良好、懂得投資觀光事業的商業大亨吧!他投資皮件店、咖啡館、日式料亭,在1923年成立「巴旅館」,還經營遊覽汽車公司「巴自動車商會」,營運雙向往返台北與草山間的公車路線,帶動草山溫泉繁榮發展功不可沒。
上圖出自《臺北市京町改築紀念寫真帖》(1931),今日台北市博愛路2號街屋位置,一樓曾為東京堂鐘錶店及草山、北投循環巴士乘車點,即由「巴自動車商會」經營。國立臺灣圖書館臺灣學數位電子書資料庫典藏 (http://tebook.ntl.edu.tw/default.aspx)。
館野弘六奉獻給台灣神社的「噴水銅龍」 |
館野更著名的事蹟,他是台灣神社「噴水銅龍」奉獻者──如今安置於圓山飯店金龍廳,2023年6月因藻井倒塌,砸到斷頭──真是資本雄厚的企業家。
從台北市中心乘巴士上草山遊覽、洗溫泉,在館野弘六登報買廣告、大舉揮旗之下,成為當時市民的休閒時尚。
巴自動車商會車庫曾為台汽客運員工宿舍 |
1927年,館野弘六因胃潰瘍去世,旅館由遺孀館野小捨接手。這座鄰近巴旅館的紀念碑,便是遺孀為紀念丈夫而立,感念他對開發草山地區交通的貢獻。若要尋找「巴自動車商會」的殘跡,野菜屋拉麵對面還保有當年的巴士車庫建築。
文史工作者林炫辰有將該碑提報文資保存,惟目前沒有下文。
通往巴旅館的斜坡 |
∎ 巴旅館
紀念碑斜對面的坡道往上,即當年巴旅館所在位置。根據《台北近郊の北投草山溫泉案內》所述,渡過多喜の湯 (今福壽橋) 和草山の瀧 (今白雲瀑布) 可抵達的巴旅館,內有大、小12間客室 (一泊二食費用4日圓),附設撞球場、西式休憩室及網球場,是草山溫泉區價位高檔的溫泉度假旅館。
上圖翻攝自1930年發行《台北近郊の北投草山溫泉案內》巴旅館簡介,此時經營者已為館野弘六的遺孀館野小捨。
巴旅館前的公車站牌 還保有「聯勤陽明山招待所」舊名 |
戰後,巴旅館被陽明山管理局接收,改成俗稱「逸園」的聯勤陽明山招待所──目前公車站牌仍以此命名。如今招待所退場,最初國防部打算委外經營,然而竟爭議不斷,導致巴旅館廢置多年、淪為斷垣殘壁的慘況。
聯勤陽明山招待所廢棄遺跡 |
巴旅館遺跡 |
儘管巴旅館遭日後翻修的面目全非,但還是保留最初的安山岩石砌外牆及拱窗遺構,造型典雅的八角形溫泉浴池也保存了下來,雖然目前無緣見到廬山真面目。
巨大楓香樹陪伴著巴旅館 |
巴旅館現已登錄台北市歷史建築。2023年10月12日,修復工程開工,預計2025年4月竣工。自己很期待巴旅館能風華再現,畢竟目睹北投星乃湯的慘狀,真的會不捨這些文化資產從我們身旁消失。
∎ 新薈芳
巴旅館斜對面,位於陽明路 (昔草山道路)、紗帽路之間的坡地,原有間草山ホテル (旅館),為北投「新薈芳」旅館的草山分館,是草山溫泉區唯一一家由台灣人經營的溫泉旅館,戰後還以「新薈芳」之名經營過一段時日。
現在「新薈芳」全面改建成私人住宅了,要找尋「新薈芳」存在過的蛛絲馬跡,不妨到紗帽路那頭的公車站牌看看吧!站牌還是稱作「新薈芳」。
∎ 若草屋旅館
大正2年 (1913年),官設草山公共浴場成立後隔年,日本商人半田治右衛門即在附近開設旅館「若草屋」,因此被視為草山經營溫泉旅館第一人。客室共有大小七室、浴室男女兩室,庭園雖占地不大,但樹枝交錯、花卉泉石仍很優美。
若草屋旅館僅留下石砌牆和入口石階,但都已淪於荒煙蔓草之中。
遙想昔日草山道路明信片的角度, 取景一張黑瓦覆蓋的山梅旅館 |
∎ 山梅旅館
∎ 草山警察療養所
草山眾樂園成立以前的第一代的草山公共浴場現址 後來轉變成眾樂園別館,現為私人民宅 |
【延伸閱讀】
【參考文獻】
● 郭中端、郭瓊瑩等,《陽明山國家公園日式建築調查研究》,中華民國景觀協會、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,2003
● 中島春甫,《台北近郊の北投草山溫泉案內》,台灣案內社,1930
●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,《台灣鐵道旅行案內》,台灣日日新報,1938
◎ 原文刊載於島國拾影粉絲團,係以下兩篇整理而成: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歡迎您與我分享您的心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