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9-27

【電影場景圖鑑】《小觀音雪見物》.導演:鄧南光 Deng Nan-guang.1936

新竹北埔出生的攝影師鄧南光 (1908-1971),用其心愛的德製相機「萊卡」,從戰前至戰後,捕捉台灣社會及街景變遷。他同時也是最早使用動態影像紀錄台灣的人之一,他當年以8mm攝影機拍下的風土民情,雖然僅是無聲業餘影像,更是當時罕見以庶民觀點出發的珍貴寫真。

國家影視聽中心 (TFAI) 已於2021年將鄧南光在內、佚名拍攝的業餘影像進行數位掃描,並發行影音商品。本文透過其中收錄的2分14秒短片《小觀音雪見物》 (小観音雪見物),進行拍攝現場地景踏查。

劇情簡介 (摘錄自TFAI):趁著積雪未退,一行人搭公車到草山 (今陽明山國家公園) 健行賞雪。 影片中紀錄當時小觀音山和竹子湖的風貌,及臺北州蓬莱米竹子湖原種田的設置碑。1923年日本政府選定竹子湖盆地為原種田 (稻米試驗區),並成功栽培出蓬萊米秧苗,之後才向全台各地推廣,成為台灣廣為食用的稻米。

▫️

草山道路

場景說明:今仰德大道,原為日治時代開發草山溫泉時初闢,當時稱為「草山街道」、「草山道路」,是以國庫或地方經費改善養護之「指定道路」。影片一開始,即民眾沿著草山道路走往眾樂園的情景。



▫️

草山北投循環停留場

場景說明:館野弘六 (1873-1927) 於1923年在草山溫泉區成立「巴旅館」,還經營遊覽汽車公司「巴自動車商會」,負責營運雙向往返台北、北投與草山間的公車路線,帶動草山溫泉繁榮發展功不可沒。


草山眾樂園為當年草山、北投循環巴士的交通收紐,由「巴自動車商會」營運。台北市內的乘車點為北門口的京町,今日博愛路2號街屋。下圖出自國立臺灣圖書館臺灣學數位電子書資料庫 (http://tebook.ntl.edu.tw/default.aspx)。



眾樂園觀光案內文末,可見循環巴士的出發時刻表。

▫️

草山眾樂園

場景說明:一家人到眾樂園集結,準備搭車前往更上頭的竹子湖賞雪。

台北州為慶祝裕仁天皇登基,決議以「御大典紀念」名義積極建設草山的旅遊設施,預計自1929年開始,要在5年之內完成北投溫泉、草山溫泉、金山溫泉、金山海水浴場、淡水海水浴場及淡水高爾夫球場等,串連山、海和溫泉等遊憩區的多樣化特色,期許能媲美輕井澤,成為世界著名的大公園。

1930年啟用的「草山眾樂園」乃草山溫泉的官設旅遊中心,耗資15萬餘元興建,占地3千多坪,並擁有八角形浴池 (已拆除)。現址為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,部分內部及外牆還保留著當年原貌。

場景地址:台北市北投區建國街2號

走訪時間:2019年9月22日



▫️

竹子湖

場景說明:竹子湖停車場裡停滿自動車,許多人前來欣賞遠處小觀音山未退的積雪。

1920年代,磯永吉 (1886-1972) 在一次登山時,發現海拔760公尺高的竹子湖適合培育稻米,於是於此年設立蓬萊米原種田事務所。片中出現「臺北州蓬莱米竹子湖原種田」設置碑。日本政府將竹子湖規劃為蓬萊米培育基地,並成功栽培出蓬萊米秧苗,之後才向各地推廣種植,成為台灣廣為食用的稻米品種。


影片裡的這個角度不知取景於哪裡?

▫️

小油坑

場景說明:影片最後為小男孩與小油坑合影的畫面。小油坑七星山西麓,擁有火山活動地質景觀,其噴氣孔、硫磺結晶、溫泉及壯觀的崩塌地形最具特色。

走訪時間:2021年9月20日



▫️

文章發布日期:2025-9-27

※《小觀音雪見物》截圖版權為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所有,本文僅作非營利報導及學術評論用途。現場實景照皆由島國拾影拍攝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您與我分享您的心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