哥哥的老丈人此次與我們同行竹崎。年輕時,他遠從屏東到竹崎作兵五年,幫薛岳將軍當轎車司機,因此認識了親家母。此薛岳非《如果還有明天》的歌手薛岳,而是國軍一代「戰神」。
∎ 薛岳故居「忠恕邨」
以下引述自維基百科。薛岳 (1896-1998),原名仰岳,字伯陵,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,廣東省樂昌縣客家人。為民國年間名將,早年跟隨孫中山親歷東征、北伐、剿共;在抗日戰爭中多次勝利,被認為是「抗戰中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」,在1946年時,得到美國總統杜魯門頒發的自由勳章。因此被日軍冠以「薛老虎」之稱。原名薛仰岳之由來,因出生時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清朝剛戰敗,其父起名「仰岳」,以求他能效法岳飛成為民族英雄。
薛岳非黃埔畢業,並不是蔣介石嫡系,而且曾參加反蔣運動,因此終其一生沒有得到蔣介石充分信任。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,薛岳不被重用,失去戰場的指揮權;1949年,中國赤化,薛岳也隨國民政府從海南島撤退台灣,但卻被蔣介石徹底棄用。縱使薛岳晉升陸軍一級上將,不過毫無兵權,晚年遠離台北,隱居竹崎──據說是此地像他的故鄉──生活深居簡出,直到逝世,終年103歲。
台灣還有留存這樣子的故居或墓塚,像我曾造訪過的陽明山閻錫山故居、六張犁白崇禧墓園、五股第一公墓等,多少能見證國民政府遷台以後,這些忠勇名將的晚年人生境遇,對於戰爭軍事史有熱愛的朋友們,應該多少能滿足求知慾。薛岳故居「忠恕邨」就位在竹崎國小對面。丈人跟我說,當年入口兩側都有憲兵看守,很有神秘感。
如今「忠恕邨」大門敞開,因為這裡將作為建案出售,成為接待中心。我走進「忠恕邨」拍攝,建築前有車寄及供車繞圈的小圓環,可以遙想當年花園有整理時的庭園深深。拍攝當下,一名長者走出詢問來意,深怕被誤會是要看房子的,我直接表明是慕名來拍照記錄。
「喔,我是薛岳的兒子。」薛岳一生有三任妻子,總共育有九名子女。「故居未來會留存嗎?」「還沒決定。」他淡淡的表示。我們沒有多說什麼,心中只為突如其來叨擾感到抱歉。臨走前發現,注意到建案也以「忠恕邨」命名。
∎ 竹崎車站周邊:三角線、牛稠溪鐵橋
因為踏查《兒子的大玩偶》(1983) 拍攝地點,我在竹崎車站逗留一陣。竹崎車站的股道真的很好取景,假裝自己是庵野秀明,希望能拍出鐵軌交織的韻味,結果拍不出感覺,也就作罷。
站房兩旁的房舍門牌都是以「舊車站」命名,而非路、街或巷,非常特別;車站以東還保有若干日式宿舍,可惜多以破敗。
我走到牛稠溪橋,這裡有別具特色的「三角線」。1912年,阿里山森林鐵路通車初期,作為登山路線起點的竹崎車站,平地用18噸級蒸汽機車頭得換成更強力的28噸級,所以會在竹崎停留一段時間、讓機車頭調頭轉向,才能以「後推方式」推動火車上山。因此竹崎車站才設有「三角線」,提供機車頭轉調之用。但日後機車頭位置固定以後,行車更為安全,三角線自此失去利用價值,卻也成為竹崎車站的特殊景觀。
沿著三角線鐵軌續行,深棕色的牛稠溪鐵橋就在不遠處,這是阿里山森林鐵路最長的橋梁,繼續前行的話會通往木履寮、樟腦寮車站。我深信,只要是鐵道迷,一定會對竹崎車站著迷不已吧!
∎ 竹崎公園、東昇戲院
真服了自己的鐵腿,從竹崎車站繞到竹崎公園,再從天空步道走回竹崎街仔,好大一圈,不過沿途綠意盎然,微風徐徐,還算舒服。中山路沒什麼人車,慵懶的氣息。
街仔頭到街仔尾,米行、棉被店、五金行,美芳超市,診所外的候診椅空蕩蕩。繞進第一零售市場,時值夕陽斜下,市場已經休市。
最讓我驚訝的是,深處有座黑壓壓的龐然建築,東昇戲院字樣仍在,這才發現竹崎居然也曾經有戲院?曾作為阿里山森林鐵路的重點站,隨著直通阿里山的公路開通,竹崎的繁華已是過往雲煙,戲夢光影也自此沉睡了。
走回真武廟附近的親家,晚上宴請「鄉之味」。回厝,廟埕已是夜市,華燈初上,熱鬧滾滾。
◎ 原文刊載於島國拾影粉絲專頁 (2023-3-23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歡迎您與我分享您的心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