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-04-04

【高雄市】走讀鳳山 (中) :龍山寺.東便門.東福橋.大東文化藝術中心


訓風砲台至龍山寺之間,是條依附鳳山溪 (昔稱東門溪) 興建的溪畔步道,林蔭蔽天,綠色隧道儼然成形。由於沒有太多像我一樣的閒人,漫步其中,倍感愜意。不用五分鐘的腳程,名列國定古蹟的龍山寺近在咫尺。


鳳山龍山寺座落於中山東路及三民路交叉口,乃全台灣五座龍山寺當中,地理位置最南端、排名第二古老的龍山寺。雖然位在城市的重要道路上,但跟萬華、淡水和鹿港的相比起來,沒有太多觀光客拜訪過的蹤跡。

龍山寺創建於清乾隆元年,時至今日,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。建寺的由來,緣起於一個有關觀音菩薩香火的傳說 ── 相傳有一位來自唐山的福建人,隨身攜帶菩薩香火,路過本地古井、汲水止渴,乃將香火掛於井旁石榴樹上,離開時卻忘了帶走。後來香火每夜發光,鄉人認為菩薩顯靈,乃將石榴樹砍下雕成觀音佛像,建寺奉祀。乾隆二十九年 (1764年) ,龍山寺已有基本的規模,只是初建時的格局、式樣已無法考究。

龍山寺主祀觀世音菩薩,地方俗稱「觀音寺」。由於地鄰縣城東門、面臨鳳山溪,有水利之便,舟揖可經前鎮媽祖出海,進口貨物也亦可從現在的東便門碼頭上岸,很快就發展為香火旺盛的佛寺。

清朝年間,龍山寺歷經了五次翻修,日據時期添建兩側廂房,台灣光復、1958年整修前殿及拜亭屋頂,1987年再發包重修,寺貌煥然一新。儘管古味盡失,但傳統匠師們的精湛技藝、雕梁畫棟之美,仍讓眾人津津樂道。

縣城的大東門 (朝陽門) 因座落東西主要幹道上,已遭到拆除。龍山寺一隅,政府特地立碑以茲紀念。


主城門不再,小城門卻意外地保存下來。穿過中山東路、前往東便門途中,會先見到昔日的東福橋橋墩遺跡

橫跨鳳山溪的東福橋,原建於清道光二十一年 (1841年),同治三年 (1864年) 間進行重修。這座中式石橋橋長五丈餘、四孔三墩,是當年出入鳳山縣新城的重要孔道之一。其中,兩端呈船首狀、六角造型的船型橋墩,十分特別,目的是減少河水阻力。目前台灣僅存此座這般設計的古橋,更顯彌足珍貴。


很可惜地,2001年潭美颱風、鳳山溪暴漲,就這麼將東福橋應聲沖斷了。後來政府於原址重建東福橋,並將其中兩座橋墩拉吊上岸,作為別具意義的歷史紀念碑。

 鳳山溪依舊,縣城已消失。遠眺聳立溪中的東便門,猶如座六角形孤島,似乎是唯一能與歷史展開對話的橋梁。
東便門,本名鳳儀門,是鳳山縣新城的六座城門中的倖存者。嘉慶九年間 (1804年)、由知縣吳兆麟下令興建的六座城門,如今徒留東便門,其餘全因都市計畫拆除,想到此不禁感嘆。

城門呈長方形,寬10.8公尺、深7公尺,座高約4.3公尺,拱圈為紅磚,拱基為石材,外牆為咾咕石,目前門上鑲嵌的匾額「東便門」為花崗石材質,落款於道光十九年 (1839年),是絕佳歷史見證。


穿越東便門,像是踏進時空隧道,時序彷彿倒流至兩百多年前...。

東便門外牆左側有一土地公廟,稱為東福祠,裡頭奉祀的不是常見的庄頭土地公,而是簡稱「橋公」的「橋頭土地公」。傳說祂擁有「水來土擋」的力量,能夠制止水患。若真如此,那為何東福橋底不過颱風帶來的水患呢?

挺特別的是,為了體諒「橋公」長期守護東福橋與東便門太過寂寞,當地民眾為「橋公」找到一位「橋嬤」作伴,一起守護著來往的芸芸眾生。


東福祠右後方還保存了一小段縣城城牆遺跡,還有一座立於同治三年 (1864年) 的重修東福橋碑記,記述地方人士出錢整建石橋的捐款情形。

橋旁的水運碼頭舊址,遙想當年船隻往來的繁榮盛況,不免有物換星移之感慨!

東福橋除了是進出縣城的重要關卡,亦是城內居民前往阿猴 (今屏東) 的必經門戶。


舊時橋墩與新式橋梁。莫非颱風洪害,東福橋還會是台灣少數使用中的清代古橋。

凝望鳳山溪的靜靜長流,嘗試感受昔日通商口岸的風華歲月。
東便門對面的深邃小巷,為當地著名的打鐵街。早期先民來到鳳山開墾,需要使用大量鐵器工具,兜售鐵器的商人都會在東便門周圍販售,因此這條小巷裡就開設了許多打鐵店,熱鬧一時。雖然盛況不再,但還有不少傳統打鐵舖仍在營業。除了店坊林立之外,巷弄內也保存了古樸的閩式紅磚街屋。



告別東便門,繼續往北前行,驚覺步道越顯新穎,似乎跳脫了鳳山的古城意象。原來,不遠處即是近年來頗受攝影人士歡迎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。


利用大東國小一半校地打造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,是鳳山地區最具規模的展演空間。整個藝術中心占地極廣,共有演藝廳、展覽館、藝術教育中心、圖書館等四棟建築,其中圖書館更是號稱台灣首座藝術圖書館,以期提升當地生活品質。



多年前在上海世博見過、猶如熱氣球的裝置藝術,固然壯觀,但也能清楚看出政府好大喜功、討好民眾的模樣。

就像高雄市立圖書館,觀賞性遠大於功能,公共建設光鮮亮麗的外觀,只是讓民眾有感於「政績」而已,若內蘊不足,外強中乾、虛有其表,依然是沒有用的。況且建築年代久了,也會開始醜陋,如何妥善保養,倒變成一種挑戰。

2016-04-03

【高雄市】走讀鳳山 (上) :澄瀾砲台.訓風砲台

對我而言,鳳山這座古城,既陌生又熟悉;這裡不但是母親的故鄉,亦是我推崇的偶像 ── 電影導演侯孝賢成長的地方。忘記是什麼時候的事,總之是很多年前,我透過旅遊雜誌,知曉鳳山尚存清代縣城遺留的砲台及城門遺跡,時至今日仍然記憶猶新。難得拜訪鳳山,得要好好來一探究竟了。

南臺灣的午後,陽光看似炙熱,實而溫煦。步出捷運鳳山站,抬頭望向亮得耀眼的蒼穹,更加篤信今天是旅行的好天氣。

2016-03-15

【台中市】大甲老街.鎮瀾宮.文昌祠.林氏貞孝坊

這是我首次造訪大甲。一聽聞大甲,直覺想到的就是名聞遐邇的鎮瀾宮,以及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的媽祖繞境進香 ── 也正是因為這場足以牽動台灣人集體精神的宗教盛事,總能讓大甲固定成為搏盡媒體版面的焦點城市


大甲地區昔日為平埔族道卡斯 (Taokas) 族居住、游獵、田耕之所。以鐵砧山分界,東面是大甲東社,西面是大甲西社。漢人移入本地以後,開始習慣以Taokas來稱呼本地。「大甲」便是由此譯而來。

2016-03-10

【南投縣】猴探井遊憩區.天空之橋

這裡所謂的「天梯」,指的是大跨距吊床式的梯子吊橋。自從太極峽谷「天梯」首開先例以來,台灣各地的風景名勝,開始掀起了一波搶建「天梯」的熱潮。

先是內湖碧山巖的白石湖,再者嘉義山美村的福美吊橋,直到最近才正式啟用的屏東三地門山川琉璃吊橋,更是號稱全台灣最長的吊橋。眼觀遊客為之瘋狂的程度、「天梯」熱方興未艾,想必還會持續一段時間。





位於猴探井遊憩區的天空之橋,同樣為這個時期的產物。在琉璃吊橋奪人眼珠之前,天空之橋曾是新聞媒體的寵兒,每逢假日總吸引不少遊客前去參觀,把橋面擠得水洩不通。如今,焦點轉移,天空之橋的人潮褪去了,猴探井逐漸恢復原有的靜謐。但也正因如此,促成了拜訪猴探井的大好時機。

2016-03-08

【南投縣】竹山紫南宮

什麼?要去紫南宮?駛下國道三號竹山交流道,只需跟著一輛輛載滿進香團的遊覽車走,包準不會迷路。

地處濁水溪南岸、建於清乾隆十年 (1745年) 的紫南宮,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。並與中和烘爐地的南山福德宮、屏東車城的福安宮合稱台灣「三大土地公廟」。但是跟另外兩座相比,紫南宮的香火似乎更顯旺盛。作為全台灣名聲最響亮的土地公廟,紫南宮到底有何獨特魅力呢?

2016-02-22

【高雄市】橋頭糖廠

繼黑澤明、北野武之後,這個時代最受國際影壇矚目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,其實跟台灣有段難以言喻的淵源。

九十多年前,是枝裕和的祖父母因為姓氏相同在日本無法結婚,便私奔到台灣高雄,在橋頭糖廠工作,還在這裡生下了是枝裕和的父親。是枝裕和的父親的青春和求學生涯都在高雄、台南度過,高中畢業到中國旅順工作,然後被送到西伯利亞服兵役,一直到戰爭結束,他才第一次真正踏上日本國土。

2015-11-25

【選片】電影名導廣告大賞

並不是所有電影人都能募得資金、順利籌拍下部長片作品,他們偶爾也是想賺些外快的,世界各國皆然。比起音樂錄影帶,電視廣告往往是他們的首選,亦為展現自我的另一處重要舞台。況且,當今許多重要電影導演,不少是靠著廣告起家的呢。

2015-11-19

【台北市】貓空茶香環狀步道


夜深時分,三五好友騎檔車循著迂迴小路上山,選間位置絕佳的茶坊,眺望大台北璀璨迷人的夜景,再泡上一壺上好的鐵觀音,閒話家常,偷得浮生半日閒!

品茗文化興起觀光茶園廣泛設立以來,貓空早已公認為台北人的後花園。為了解決交通不便的問題,市政府開闢纜車,讓遊客不用繞山路繞到頭暈,即能順利地抵達隱身於層疊翠巒裡的茶鄉。只是曾幾何時,來此的遊客已不如過去那般感性,大多只選擇在纜車終點站周遭逛呀逛,嘆幾聲「好無聊」,就匆匆下山,很少會特地留下來「喫茶」,享受山林綠意了。其實,走一趟貓空的自然步道,便會知曉貓空的美,絕非空穴來風。

2015-11-02

【台北市】《愛你愛我》檳榔街.《魯賓遜漂流記》安東街35巷.順遊瑠公圳公園

二十一世紀初,是林正盛創作歷程開花結果的階段。2001的《愛你愛我》獲得柏林影展銀熊獎最佳導演;2003年,《魯賓遜漂流記》入選坎城影展「一種關注」單元。世界級的肯定接踵而來,無疑是對這名來自台東山區的農家子弟莫大鼓舞。另外,林正盛也寫得一手好文字,讀過導演投稿聯合文學的《魯賓遜漂流記》、《未來,一直來一直來》,簡單樸素沒有華麗的詞藻,卻字字真情,令人難忘。

之所以會特別提及這兩部與台北有關的電影,除了是林正盛創作史最豐碩、最受到好評的作品之外,另外就是兩片拍攝地點,不約而同地有部分重疊了── 畢竟年代相隔不遠,難免會有重複的選擇。甚至啊,前者還可說是後者的續集呢!

2015-10-30

【基隆市】中正公園.海門天險.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碑


「基隆是個很有電影感的城市。」近期一名與我合作劇本的友人感嘆道。

雖然沒有像他一樣曾在基隆求學,但拜訪過無數次雨港的我,確實能認同他的感受。看似蜿蜒無止盡的山腰曲巷、古樸石牆佈滿鮮綠地衣,高架道路凌空騰起,依山而建的樓廈建築長年備受雨水欺凌,黯然落下一滴滴灰褐色的眼淚。許多人眼裡,基隆多雨潮濕的氣候與雜亂市容惹人詬病。但在藝術工作者的心目中,歷史悠久、坐擁天然灣澳的基隆,無不時散發著難以言喻的恆久魅力。

2015-09-30

【高雄市】愛河.歷史博物館.玫瑰聖母堂.城市光廊










計畫往往趕不上變化,造訪南台灣的頭一日,剛好遇到蓮花颱風臨走前夕。想像中炎夏本應當艷陽高照的高雄,忽晴忽雨,突然颳起的狂風大到讓人站不穩,無疑添增旅行的困難度。面對不適合旅遊的天氣,熱愛陽光的我,心底多少感到惆悵。

我們於十一點左右抵達高鐵左營站,然後轉搭捷運紅線至中央公園站,中午進青年旅舍 check in、將行李安頓好之後,揹起相機、颱風天的高雄「漫遊」於焉展開。

2015-09-29

【高雄市】鹽埕駁二藝術特區.樺達奶茶.小西門燉肉飯店



好的創意,總能讓人意猶未盡。說不定這正是台灣文創園區百花齊放的原因。比起我常溜躂的台北華山、松菸,同樣是閒置空間再利用,駁二卻擁有截然不同的海洋氣息,古樸的倉庫建築、海風徐徐拂過臉龐,不失為體驗港都風情的絕佳去處

2015-09-24

【台北市】再會,琉園水晶博物館


玻璃,古稱「琉琳」、「流離」、「琉璃」。春秋末期,這個在冶煉青銅過程中意外提煉出的結晶體,質地晶瑩瑰麗。改朝換代,伴隨西域燒製技術傳入,撞擊出許多意想不到的璀璨火花。時至滿清的鼻煙壺,更將這門藝術推向前所未有的極致。

2015-09-18

【桃園市】新屋綠色走廊.永安漁港


會知曉新屋綠色走廊,是從堂姊的口中得知的。要不是姐妹花的盛情邀約,我想我應該沒有任何造訪永安漁港的機緣。「綠色走廊風景不賴,又可以騎單車,很不錯喔!」年紀最長的堂姊表示。適逢假日,她們一家三口常到那兒騎車運動,所以永安漁港猶如她家後花園般聊若指掌。

盛夏季節,皆已出嫁的三姊妹安排家族小旅行,目的地便是綠色走廊。沿著台61線西濱快速道路一路南下,從永安交流道下來,遵循指標行駛、很快就進入永安漁港的範疇;抵達漁港之前,取左鄉間小道、跨越伏於下田溪的觀海橋不久,海岸堤防現蹤,台灣海峽闖入右側視野,頓時豁然開朗。豔陽下海面波光粼粼,叫人精神為之一振。

2015-09-12

【高雄市】哈瑪星.旗津天后宮.高雄燈塔.旗后砲台


高雄,古云「打狗」,台灣第二大城,南台灣航向世界的重要門戶。去年的氣爆事件讓高雄陷入陰霾,但猶如陽光般耀眼的熱情,已逐將悲劇拋至腦後。這座洋溢南國熱帶氣息的港都,再度敞開雙臂,廣納來自四面八方、想要認識它的好奇寶寶。

對我而言,高雄不算陌生。母親是鳳山人,認識的朋友也大多來自這座工業城市。生活圈主要在北部的我,造訪高雄的次數,屈指可數。話說近期去高雄已是兩年前的暑假,惟那時候公務纏身,無暇所謂的市區觀光。這樣想想,上次進行真正意義的「旅遊」,竟然是捷運系統通車以前的事了。Oh my God!那到底是多久啦!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