玻璃,古稱「琉琳」、「流離」、「琉璃」。春秋末期,這個在冶煉青銅過程中意外提煉出的結晶體,質地晶瑩瑰麗。改朝換代,伴隨西域燒製技術傳入,撞擊出許多意想不到的璀璨火花。時至滿清的鼻煙壺,更將這門藝術推向前所未有的極致。
1676年,英國人發明含氧水鉛的水晶玻璃,透度性佳、硬度較軟,適合切割、拋光等後續加工,「玻璃工藝」逐成為藝術創作的主流,在世界各國掀起創作熱潮。在台灣,以張毅、楊惠姍主導的「琉璃工房」與王俠軍領軍的「琉園」為其中佼佼者。他們的作品蘊含豐富的東方美學意象,令西方藝術界大開眼界、驚艷不已。
「琉璃工房」藝廊遍布台北,在兩岸有著自己的一片時尚天空。然而,國內首座、全球華人城市當中難得一見以玻璃藝術為主題的「琉園水晶博物館」,卻即將於今年十月三十一日與眾人告別,落筆突然的句號。
電影美術出身的王俠軍,酷愛玻璃藝術,八零年代末期,與張、楊合組「琉璃工房」。後來因為理念的差異,王俠軍毅然離開了「琉璃工房」,另起爐灶、創辦全新品牌「琉園」(tittot,「剔透」諧音),繼續發揚琉璃創作;並在兄長王永山的全力支持之下,於1999年9月9日成立「琉園水晶博物館」,王俠軍擔任藝術總監。
白駒過隙,轉眼間,博物館悄然度過十六個年頭了。平時、假日的參觀人數門可羅雀,2014年下旬起不再收取門票,免費開放給民眾參觀;今年八月,歷經蘇迪勒颱風的無情摧毀,「琉園」受損慘重。或許是心灰意冷了吧!十月底,「琉園」要提早「正式」向遊客告別了,台北市的觀光版圖將少了一座值得參訪的博物館。
第一印象──立於入口處迎賓的《飛來福》。 |
踏進博物館,撲面而來的悶熱空氣,令人難耐。工作人員來回穿梭,一見到稀客、不好意思地說現在內部沒有冷氣,有請多多包涵。一問之下,原來是颱風把三座水塔都吹倒了...。
「現正在舉辦『再見珍藏』活動,若看到中意的作品,歡迎帶回家呵!」他笑容滿面的說。走進展館中庭,眼見四周擺滿著受損的藝術品,紛紛以打折優惠的價格出清。那個瞬間,我彷彿來到了處處懸掛「大拍賣」的建國假日玉市,毫無博物館該有的質感。而且工作人員還帶我們到處介紹藝品,看來他是把我們當成買家了。
很可惜我並不是好野人,我只是個來參觀博物館的小市民而已!穿越中庭,盡頭的特展室陳設捷克藝術家Rybak父子檔的瑰麗精品,題名「怪物世代」。
Jaromir Rybak從事玻璃藝術創作已屆長達35年,為當代首屈一指的玻璃藝術大師。Rybak這個姓氏的發音,近似捷克語的「魚」(Ryby),因而點燃了Jaromir以魚類做為創作主題的契機。魚兒的神情在極度誇張化的演繹下,顯得趣味橫生,乃Jaromir在國際間最為著名的系列代表作。
今年35歲的Krystof Rybak,從小便跟著父親Jaromir一起創作,耳濡目染。學過雕塑的他,吸收現代藝術中極簡的抽象手法,創造屬於自己的風格,是今日頗受矚目的新興藝術家,應證了「虎父無犬子」。有時候,我還真羨慕這樣的父子關係呢!
中庭的琉璃禮品出清,價格自四百至上萬元不等,價值不斐。
琉園猶如座寶山,靜心欣賞繽紛絢爛、各有千秋的琉璃精品,堪比視覺饗宴。
一樓常態展區展示王俠軍所帶領的琉園設計團隊,多年從事玻璃藝術的創意結晶,琳瑯滿目、目不暇給。一如王俠軍在電影《玉卿嫂》(1985,張毅) 百般執著的美術表現,古典與現代感兼具,琉園亦是如此。
這尊費時兩年打造的教宗像,如今安放在黑暗角落,沒有聚光燈照明、黯然失色。這豈不是向梵蒂岡即將與我國斷交,表達無聲的抗議?
熱工工作室,駐館藝術家不在、吹製玻璃的示範教學已經停辦了。
拾級來到二樓,這層主打國際藝術典藏,蒐羅來自世界各國、當代重要玻璃藝術工作者的精采創作,現也成了清倉特賣會場;除了少部分作品留置原地外,大多數的鎮館之寶可能都早已收納起來了。以下為「琉園」的重點館藏 ──
《獨眼美人》| Jiri Sohajek (捷克) |
《童話故事》| 池本一三 (日本) |
《寵物》| 小林俊 (日本) |
《月光下的沈思》| Jaroslava Votrubova (捷克) |
【地址】
北投區中央北路四段515巷16號 (免費參觀)
週二至週日上午9:00至下午17:00,週一休館。
02-2895-8861
【旅行地圖】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歡迎您與我分享您的心得 :-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