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-11-19

【台北市】貓空茶香環狀步道


夜深時分,三五好友騎檔車循著迂迴小路上山,選間位置絕佳的茶坊,眺望大台北璀璨迷人的夜景,再泡上一壺上好的鐵觀音,閒話家常,偷得浮生半日閒!

品茗文化興起觀光茶園廣泛設立以來,貓空早已公認為台北人的後花園。為了解決交通不便的問題,市政府開闢纜車,讓遊客不用繞山路繞到頭暈,即能順利地抵達隱身於層疊翠巒裡的茶鄉。只是曾幾何時,來此的遊客已不如過去那般感性,大多只選擇在纜車終點站周遭逛呀逛,嘆幾聲「好無聊」,就匆匆下山,很少會特地留下來「喫茶」,享受山林綠意了。其實,走一趟貓空的自然步道,便會知曉貓空的美,絕非空穴來風。



好久沒搭乘貓空纜車了。記得上次搭的時候,已是七年前的陳舊往事了。時間流逝如此地快,令我措手不及。







從動物園站緩緩上升,隨著山勢起伏,一路晃盪四公里,沿途盡覽台北市文山區的城市風光。望向我曾經生活四年的景美、木柵,還有山腳下的政治大學,許多回憶不自覺湧上心頭!





早上十點左右,纜車站沒有聚集人潮,顯得清幽。近年市政府為了讓遊客多多領略貓空風情,設置不少導覽指標和行程推薦,並將附近的特色步道陸續整理出來──往東走,可以走樟環狀步道,往南陡下,能遊賞擁有百年歷史的茶葉古道。往西而行,便是這次旅行重點「茶香環狀步道」。「貓空」這個可愛地名的由來,「茶香環狀步道」將會給我們答案。





沿著公路漫步,途經不少景觀咖啡及老字號茶藝館,以及一貫道的道場天恩宮

這座看似平凡無奇的中國式寺廟,卻有個傳說叫人津津樂道。據說建廟之初,曾請掘井公司在廟地找水,掘井公司挖了好幾處,甚至深至20公尺仍找不到水。於是當時的主任委員通知台灣各地所屬信徒,在同一天晚上叩求上天,慈悲賜水。三天後,在後方擋土牆處竟奇蹟式的冒出清泉,清澈甘甜,水質極佳。因感謝上天鴻恩賜水,故取名「天恩泉」。

相信很多人會誤以為文山包種茶是文山區所產,其實不然。真正讓文山區打響名號的,是貓空盛產的木柵鐵觀音。鐵觀音從中國移植來台始於日據時期,年代並不算悠久。

兩百多年前,泉州的張姓祖先渡海來台,在此墾居,因此整座貓空山頭,張姓人家佔了絕大多數。「木柵茶葉組合」的負責人張福堂指派茶師張迺妙、張迺乾兄弟,遠赴泉州安溪取回鐵觀音茶苗,種植於土壤和氣候條件與故鄉相近的指南國小至貓空一帶,才有了木柵鐵觀音的開端。雖然製法與安溪鐵觀音類似,但經過百年來的演變,已發展出不同的特色。




貓空茶山海拔高度為300至350公尺,多屬東照山坡,氣候溫和,長年雨水或霧氣滋潤茶樹,地質為褐色或淺紅色泥土和礫石混合,排水性、保濕性、透氣性良好;土壤肥沃,茶樹生長良好,茶面柔軟,葉質肥厚。加以鐵觀音之傳統製法布包團揉,文火烘焙,二度輕醱酵產生之弱果香,造就了木柵鐵觀音獨樹一格的特殊口感及香氣




早年鐵觀音十分受到青睞,每戶可生產數萬斤,並曾外銷南洋、英國等地。但後來茶農工資上漲,導致價格不敷成本,鐵觀音的產量銳減,茶業走向寒冬。

直到1980年代,市政府看中鐵觀音的甘美宜人,選定貓空成立木柵觀光茶園,設置茶業展示中心,讓鐵觀音清醇芳香得以永存,再度廣為人知。



外貌古色古香的茶展中心對面,即為健康步道起點。


茶香環狀步道並非新徑,而是利用舊有的三條步道──茶展中心步道、健康步道、壺穴步道──重新規劃而成,不但可兜成環狀路線,又能飽覽貓空的好山好水。


經過茶樹梯田,遁入清幽雅靜的密林當中,步道轉為好走的枕木步道。一路輕鬆陡下、享受森林浴之餘,偶有造型樸拙可愛的松鼠木雕相伴。




穿越密林,眼前頓時豁然開朗。腳下凹谷蓊鬱蒼翠,遠處則是大成殿,雄偉地矗立山頭。從這裡開始,我們進入健康步道的特色區域──真柏樹海成片佔據半山腰、腹地壯闊的真柏林園不知是誰的傑作,仔細看竟還發現林中隱藏著蔣公銅像!或許這裡以前是私人開鑿的花園吧。(或為昔日的山訓場?)







來到了地圖所示的百年牛樟,但現場沒有解說牌,不注意的話還真容易錯過呢!這株依偎溪澗的牛樟高聳入天,枝葉茂密、生氣蓬勃,是當地的精神象徵。




接近終點子善茶園登山口,耳邊聽聞轟隆水聲,原來是大坑溪(指南溪)上游的無名雙瀑,姑且稱它大坑瀑布吧!從這可以直搗瀑布上游溪床,不但能觀察溪水沖刷過後的地形景觀,綠蔭蔽天、豔陽繞著林間繞射,在怪石上積成一池池耀眼的水窪。





步出健康步道、越過石橋,接續下一條茶展中心步道





陽光和煦、曲徑通幽,好不快哉!




來到大坑瀑布另一頭的賞瀑亭,在此小憩,靜聽潺潺流水聲。



利用古樸石橋整建的長虹橋,朱紅外表更加醒目了,卻也稍嫌人工造作之氣。




緊接著就是一路陡上,考驗腳力的時刻終於到了!





市政府特意打造的農村時光意象牆,希冀遊客藉機了解當地茶農轉型的歷史。



儘管陡坡不斷,但一路林貌變化多元、風景無限好,心境是愉快的。最終來到一T字型叉口,選擇續行壺穴步道


答案也該是時候揭曉了。「貓空」的地名由來與貓無關,而是跟壺穴息息相關!

會形成如此皺摺狀且多洞穴地形,乃因於溪流上游處,溪床岩石質堅軟硬不一,受到湍急溪水經年累月地沖刷,攜帶的細砂石不斷地侵蝕,溪床逐漸形成大小不一的圓形洞穴,洞穴上緣較小底部較大,猶如泡茶用的壺,所以將這樣由溪水侵蝕的孔洞,稱為「壺穴」。




昔日墾民來到源自二格山的無名溪上游時,看見溪床岩石上凹凸不平的壺穴地形,用閩南語稱之「皺穴」(了康),「貓空」便是從讀音直譯而來。



見證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折返並續行茶展中心步道。




拾級而上約十五分鐘,抵達步道盡頭的福德宮,茶展中心步道在此告一段落。


走回公路,會發現還有一條新闢的小天空步道,實際上為一人車分道,乃市政府借鑒加州大峽谷的跟風之作,可看性不強。



在圓弧狀的木造觀景平台逗留一陣,便往茶展中心的方向返回。環狀步道起、終點彼此相隔不遠,但卻能在短時間內盡攬貓空特色,體驗遠足野趣,想一想還小有成就感哩!


【旅行地圖】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您與我分享您的心得 :-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