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電影黑白講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電影黑白講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8-03-20

【焦點導演】富野由悠季的十大電影




一手創造《機動戰士鋼彈》的總導演富野由悠季,從參與日本最早的電視動畫《原子小金剛》的製作開始迄今,是日本動畫界資歷最長的人物之一,也是從動畫界草創時期,貫徹現役至今的其中一人。這位日本動畫界大老,不但時常語出驚人批判時事,還曾否定掉自己的《鋼彈》,更直接針貶當下許多動畫作品。

2016-09-13

【每月觀影】 序言

常常很不要臉地認為自己是個重度影癡。

無論是上院線、租DVD或是透過其他管道,據估算,每個月我都會看個十來部電影,最瘋狂的一次還多達二十多部。或許是那時候太閒了吧?總之,「閱讀」電影已經變成了例行公事,不單純只是休閒娛樂,亦是與世界影壇接軌的重要橋梁。

由於看片量逐年累增,漸漸發現自己記憶力大不如前,總是需要別人提點,我才會想起某某導演、某某片子曾經讓我魂牽夢縈好一段時間。例如說,英國導演麥克李 (Mike Leigh) 的作品很好,荷蘭巨匠保羅范赫文 (Paul Verhoeven) 、瑞典新銳盧卡斯穆迪森 (Lukas Moodysson) 我也特別欣賞,但是往往在關鍵時刻,呃,像是別人問起我最喜歡誰的片子云云,我都會記不起他們,每當後來想起,後悔莫及。

所以我覺得有必要用文字記錄下來。

「每月觀影」存在的目的,一是深怕忘記某些佳作,二就是獻給自己一處筆耘的小小園地。在這裡,專業影評閃一邊文筆是輕鬆隨性的,不需咬文嚼字,簡單幾句分享對電影或作者的看法,足矣!另外,只要任何沒看過的電影,對我而言都是新的發現 ── 不分新與舊,不分黑白還是彩色,不分好片或是爛片,全都一視同仁。

待電影結束,燈光亮起之時,再來大吐為快吧!

T.J. Cheng

2016-04-25

【電影黑白講】台北影像隨筆 ── 愛.南方.三十六

愛 | Love

導演:鈕承澤
編劇:曾莉婷、鈕承澤
演員:趙又廷、阮經天、舒淇、趙薇、鈕承澤、郭采潔
年份:2012

四年前曾對鈕承澤期望過高、撰文稱許《艋舺》,主因是他演出過我很喜歡的《小畢的故事》和《風櫃來的人》── 在《艋舺》一片裡,他又再度與林秀玲結合,猶如《風》的續作,讓不少影迷開心了好一陣子。這也是我給予《艋舺》評價不惡的原因之一。《艋舺》不是現實裡寫實的萬華,它是鈕承澤自己心目中的萬華。做為一部主打男性本色、商業訴求的娛樂電影,它是合格的。但是,下一部《愛》卻讓我看到鈕承澤滿滿的自負及自戀。

2016-04-21

【電影黑白講】陳駿霖導演電影 隨筆兩則


一頁台北 | Au Revoir Taipei


導演:陳駿霖
編劇:陳駿霖
演員:姚淳耀、郭采潔、張孝全姜康哲、柯宇綸、高凌風
年份:2010

猶記得原子映象代理發行一系列大師作品後,發行人劉蔚然女士在訪談中透漏,將會協助一名美籍華裔導演開拍劇情長片《一頁台北》。這位導演名曰陳駿霖 (Arvin Chen),2007年、憑藉一部描寫南機場夜市愛情故事的短片《美》,奪得柏林影展的短片銀熊獎 ── 對於新銳導演來說,是個莫大的殊榮;當時與獲得泰迪熊獎、周美玲執導的《刺青》並列為柏林影展兩大台片「黑馬」。從那時候開始,我便投以關注,很想趕快看到這位導演,如何拍攝他心目中的台北市?

2015-11-25

【選片】電影名導廣告大賞

並不是所有電影人都能募得資金、順利籌拍下部長片作品,他們偶爾也是想賺些外快的,世界各國皆然。比起音樂錄影帶,電視廣告往往是他們的首選,亦為展現自我的另一處重要舞台。況且,當今許多重要電影導演,不少是靠著廣告起家的呢。

2015-05-08

【選片】十部關於拍電影的電影


電影是一門集體藝術。講述一則虛構或者改編的故事,不僅需要導演、編劇、演員這些靈魂人物,更離不開攝影、燈光、收音、美術和剪輯等各種技術工作的配合,一部電影才能順利誕生;或許數位科技時代的來臨,改變了多數人的拍片模式,但這個基本價值仍是依舊不變的真理。

第二次世界大戰以詳,世界影壇陸續有不少探討幕後電影人的「戲中戲」影片問世。無論是片廠裡攝製團隊也好,還是個人自身對電影藝術的熱忱與追求,這些作品都能讓影迷們一窺創作者的內心世界。當然,這類題材的影片不勝枚舉,以下為大家精選出古今中外、十部關於「拍電影」的電影。

2014-03-02

【焦點導演】再見,亞倫雷奈 Goodbye, Alain Resnais

剛剛得知法國左岸派大師亞倫雷奈 (Alain Resnais,1922-2014) 逝世的消息,心裡既震驚又複雜,不停在屋內來回踱步,久久不能平復。

《去年在馬倫巴》劇照  (圖片來源:網路)

雷奈並不是我最喜歡的導演 (我心目中的Top3為:侯孝賢、Stanley Kubrick、Roman Polanski),但是他的電影卻有著十足前衛的影像魅力。儘管知道自己會看得一頭霧水、或是陷入漫漫長眠,我還是會心甘情願地被他的作品所折服,不斷地想試著重新回頭,接受挑戰。

2014-02-14

【影史】義大利新寫實主義

◎泛指年代


1945-1950年代初期

◎時代背景


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,身為戰勝國之列的義大利,國內卻是百廢待舉。墨索里尼政權垮台、原本長期專注拍攝華美史詩電影及喜劇的片廠破壞殆盡,本地電影工業頓時失去了重心。經濟蕭條、電影拍攝資源的缺乏,使得電影工作者轉向以現實社會為主的故事做為取材,造就影史上著名的新寫實主義 (Italian Neorealism)。

2014-02-10

【焦點導演】小津と語る ── 各國導演談小津安二郎

1993年,小津安二郎誕辰九十周年 (逝世三十周年),由日本松竹電影公司製作、田中康義執導的四十分鐘紀錄片《小津と語る》(Talking with Ozu),訪問了七位來自世界各國、深受影響及推崇小津作品的著名導演,其中當然包括台灣的侯孝賢 (當年髮量還很茂密呵呵),並且由他為全片作結。

除了美國代表保羅史瑞德的片段水管找不著,其他都齊了。現在就來聽聽他們怎麼說吧!

最後要提的是件令人遺憾的消息。今年一月三十一日,匈牙利長鏡頭大師楊索 (Miklós Jancsó) 過世了,享壽92歲。在此向他致敬。

2014-02-07

【電影黑白講】公視學生劇展《神算》




導演:陳和榆
編劇:陳和榆
演員:余佩真、張柏舟、吳宏修
年份:2013

由台藝大製作的公視學生劇展作品《神算》入圍了今年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。儘管最終敗給對岸的《酥油燈》,但是雖敗猶榮,能夠入選即是最大的肯定。我在這部不到半個鐘頭的短片裡,看到了台灣電影值得再開發的領域。

2014-01-29

【電影黑白講】台北工廠


導演:陳芯宜、尹傑侯、趙德胤、Joana Preiss、沈可尚、Luis Cifuentes、張榮吉、Alireza Khatami
演員:高捷、喜翔、朱芷瑩、黃大旺
年份:2013

有一陣子我很喜歡看名導聚集的集錦電影,例如:坎城影展六十周年《每個人心目中的電影院》、《十分鐘年華老去》大提琴及小號兩篇、《盧米埃與四十位導演》、《巴黎我愛你》、《十加十》等等。因為集錦電影能看出名導們在拍攝短片時的執行能力,有些導演依舊在極短的時間內表現高度水平、有的卻疲乏無力,或者根本是為了領錢來打混的。我印象最深的是《每個人心目中的電影院》中葛斯范桑和麥可西米諾兩位的,實在是……。

《台北工廠》(Taipei Factory) 是由台北市政府出資、台北市電影委員會與坎城影展導演雙週單元合作,四位台灣導演分別與來自智利、法國、伊朗及南韓的青年導演進行分組,共同拍出四部以台北為靈感的短片。這聽起來是個滿有意思的配對遊戲,因為我過去看過的集錦片通常都是一位導演根據命題拍攝,倒是沒聽過找從未見過面、不相識,連語言溝通可能都有問題的陌生導演一起合作拍片。或許這就是《台北工廠》獨創的新意,期許在導演雙週的開幕式放映上獲得更多國際媒體注目吧!

2013-11-24

在華山遇見伍迪艾倫


Woody Allen 先生,您好嗎?

這是我第二次在戲院裡看您的新作,《藍色茉莉》。等不到侯孝賢的武林世界,您和庫伯力克的作品倒成為我的精神食糧。

作為新世代的影迷,或許認識您有些晚,當您橫空出世的時候,我就像《性愛寶典》裡的精子,喔不,我在宇宙的哪兒都不知道呢!不過,我可以大聲地說,我已看遍了您五十多部、由早年到近期的電影作品,還有您主演的若干影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