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8-31

【苗栗縣】《大湖英烈》羅福星.昭忠塔

小時候,父親帶我去參觀過中影文化城,裏頭有座聖哲先賢蠟像館,內有班超、岳飛、文天祥、吳鳳,近代史者有秋瑾、陸皓東、張自忠、謝晉元等,模糊記憶裡,印象中還有「苗栗事件」羅福星的蠟像。

羅福星生於西元1884年 (清光緒10年),18歲隨祖父來台,定居苗栗。因不滿日本人治理台灣,於1906年 (清光緒32年) 返中,參與同盟會活動,利用華僑身份,召集各地志士參與抗清起義,黃花崗之役他也有參加。革命成功後的1912年 (民國元年) 1月10日,奉國父孫中山之命抵台,在苗栗成立「同盟會支部」,號召有志者武力抗日。


1913年9月,大湖警察支廳一批槍枝遭竊,警方循線追查,羅福星在各地建立的組織一一遭到偵破。同年12月,準備搭船逃離的羅福星於淡水被捕。1914年 (民國3年) 3月3日,羅福星以首犯重罪,在台北刑務所慘遭絞刑,年僅29歲。

這樣發生在台灣的抗日故事,自然是國民黨忠黨愛國的最佳宣傳材料。1982年,為慶祝中華民國建國70年,中央電影公司耗資拍攝《大湖英烈》,明驥監製,宋項如編劇、張佩成執導,羅福星由飾乾隆皇帝聞名的香港卡司劉永演出。

羅福星烈士紀念館收藏的《大湖英烈》劇本

這部官方政宣色彩濃厚的歷史古裝片,平鋪直敘,本身沒太多看頭,除了美術──張佩成為美術指導出身,負責李翰祥領導的國聯影業旗下多部作品的美術 ,例如林福地的《血城》(1968);之後轉戰導演,陸續執導出《成功嶺上》、《血戰大二膽》等作。1984年的《小逃犯》一改風格,聚焦現代台北都市家庭,採用僑生蔡明亮的劇本,大膽挑戰三一律室內劇,筆者看完非常驚豔,尤其置景講究,彰顯出家庭成員不同性格……。

寫遠了。總之,《大湖英烈》在台灣新電影運動展開的1982年上映,顯得不合時宜。大製作輸給小成本,劇情與常民日常生活脫節,難怪日後會被觀眾遺忘。

《大湖英烈》結尾,結束於大湖義民廟的祭祀場面,並給予昭忠塔相當多特寫。根據資料紀載,初建於清末的義民廟,早年祀奉拓墾喪生的先民,後經多次遷移至現址;後來羅福星入祀,高懸蔣介石贈「忠烈永式」匾額。廟後高聳的昭忠塔,安厝羅福星等抗日志士遺骸。







現在廟旁有間以客家圓樓為設計構想的羅福星烈士紀念館,但入內參觀,發現羅福星相關史料多是大圖輸出看板,除了中影《大湖英烈》劇本等文物,其餘為陳設農會商品,展覽內容乏善可陳。熱心的館內人員建議我到樓頂參觀,還可展望大湖酒莊。什麼時候大湖就光只有酒莊了呢?大湖也有很多值得看的呀。

大湖英烈 (1982) 電影截圖與現況對照
版權:中影

大湖英烈 (1982) 電影截圖與現況對照
版權:中影

《大湖英烈》最後一顆遠景,是從昭忠塔後山瞭望80年代大湖市區,搭配氣勢雄渾的民族風格配樂。可能人們料想不到,後來數部有著清新鄉土面貌、以大湖為取景地的台灣新電影,將大湖帶向至另外一個境界,歌頌羅福星的革命往事成了遙遠的呢喃。


◎ 原文刊載於島國拾影粉絲專頁 (2024-5-30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您與我分享您的心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