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4-08

【電影場景圖鑑】兒子的大玩偶 The Sandwich Man | 導演:侯孝賢 Hou Hsiao-Hsien | 1983

故事大綱:侯孝賢執導、本片同名第一部《兒子的大玩偶》,描寫1960年代的宜蘭縣羅東鎮,坤樹為求得一家溫飽,從事為戲院做活動廣告的工作,並從日本雜誌上看到的「三明治人」(Sandwich Man) 做發想,說服老闆讓他身體前後各掛一張電影海報,打扮成小丑遊走在大街小巷,並藉此逗弄他年幼的兒子。後來,坤樹不再打扮成小丑模樣,兒子竟然認不出他,放聲大哭起來。

《兒子大玩偶》普遍與《光陰的故事》(1982) 視為台灣新電影的開端之作,這兩部的共同點在於都由國民黨旗下的中央電影公司出品 (小野與吳念真策畫,說服時任總經理明驥調整製片方針),並且都為新銳導演執導的低成本短片合集。《兒子大玩偶》初期安排侯孝賢搭配王童、林清介改編黃春明三部鄉土短篇小說,但王童因執導同樣為黃春明小說改編的《看海的日子》(1983) 退出、林清介也因故拒絕,所以最終從金穗獎獲獎者當中挑選萬仁、曾壯祥執導另外兩段,並由陳坤厚負責三部短片的攝影指導。

《兒子的大玩偶》日本版DVD封面

累積多年副導經驗、當時已有賣座作品的侯孝賢,是三位新導演中最知名的一位,他說:「由於黃春明的作品名氣太大,使我有極大的心理負擔和壓力,深怕拍不出原著的精神。在讀原著時,我總有一種人生無奈的感慨,因此在拍片時,不自覺地把調子壓低了,有人批評這一段有點沉悶、拘謹。如果有機會重拍,我或許會把整個氣氛弄得幽默、明朗些。如今我想到,市井中的小人物固然生活較貧乏困苦,但人都是環境的動物,他們仍然會有苦中作樂的本事,彼此之間也會有同情、扶持,或許這些能帶給觀眾溫馨和希望。」(註2) 

藉由《兒子大玩偶》,侯導讓陳博正 (阿西) 做上了男主角,楊麗音因這部片認識了場記陳懷恩,成為日後伴侶;十個月大的兒子侯甫嶽也成為戲中的阿龍。鄉土清新的自然風格及倒敘手法,旁觀漠然的長鏡頭出現雛型,再與海外歸國的新導演們碰撞,預告日後侯導轉向嚴肅思考的美學形式,最終在《風櫃來的人》(1983) 爆發。

原著中的《兒子的大玩偶》以宜蘭羅東為故事舞台,但侯導將場景移至嘉義阿里山下的木業重鎮竹崎鄉,並於片頭直接點名。日後,竹崎也成為侯孝賢電影中的拍攝地點常客,《童年往事》(1985)、《南國再見,南國》(1996) 都有在竹崎取景。除了竹崎,還有在嘉義縣梅山鄉、新北市淡水區拍攝零星場景。

多虧兄嫂娘家在竹崎,讓我得以對竹崎有初步認識。本次踏查主要於2023年期間完成,特別輔以黃春明的原著文字比對,了解編導改編當下的心思。2023年發表於粉專時,反應熱烈出乎意料,獲得竹崎鄉親熱情回饋,本篇亦有收錄。

▫️

竹崎中山路

「一團火球在頭頂上滾動著緊隨每一個人,逼得教人不住發汗。一身從頭到腳都很怪異的、仿十九世紀歐洲軍官模樣打扮的坤樹,實在難熬這種熱天,除了他的打扮令人注意外,在這種大熱天,那樣厚厚的穿著也是特別引人的;反正這活兒就是要吸引人注意。」── 黃春明《兒子的大玩偶》(1968)

場景說明:電影一開場,坤樹 (陳博正 飾) 走過竹崎最熱鬧的中山路。該幕採用長焦段鏡頭產生壓縮效果,還原文字中的炙熱與膠著感。背景中的商家,有些還在、有些則已消失。尚存者有:劍鳴國術館、明德三源米店。大嫂阿姨跟我說,「銘家攝影社」已停業多時;「寶豐傢俱」也已歇業。明德三源米店何姓老闆娘見到本篇前來留言,表示自己有以路人角色入鏡。

中間缺口處是竹崎鄉第一零售市場。拍攝角度在中山路及中正路 (省道台3線,通往梅山) 路口,取決於影片鏡頭左側的往嘉義指標。

場景地址:嘉義縣竹崎鄉中山路及中正路口

▫️

基督教貴格會竹崎教會

「坤樹從幹了這活以後,幾乎變成了阿珠專屬的地方新聞記者,將他每天在小鎮裡所發現的事情,一五一十地告訴她,有時也有號外的消息,例如有一次,坤樹在公園路看到一排長龍從天主教堂的側門排到路上,他很快的專程的趕回家,告訴阿珠說天主教堂又在賑濟麵粉了。等他晚上回來,兩大口袋的麵粉和一廳奶粉好好地擺在桌上。」── 黃春明《兒子的大玩偶》(1968)

場景說明:坤樹背著廣告牌走到竹崎教會宣傳,此時教會正在發麵粉,重現原著文字這段畫面。爾後坤樹回家告知阿珠 (楊麗音 飾) 發麵粉一事,先跟阿龍逗玩,間接注意到阿珠去衛生所拿避孕藥來吃,這是電影的改編橋段。

在台美尚未斷交的那個年代裡,領麵粉是許多長輩的童年回憶。台灣新電影的一個使命,就是喚醒生命裡的成長記憶。

場景地址:嘉義縣竹崎鄉文化路17號

山坡上的貴格會竹崎教會已改建,倒是對面的屋瓦群沒有變,彷彿我還能聽到那些頑皮孩子坐在樹枝上唱著:「耶穌,耶穌,沒米可以吃…。」

▫️

往竹崎車站的小徑

「看看人家的鐘,也快三點十五分了。他得趕到火車站和那一班從北來的旅客沖個照面;這都是和老闆事先訂的約,例如在工廠下班,中學放學等等都得去和人潮沖個照面。」── 黃春明《兒子的大玩偶》(1968)


場景說明:電影版本,坤樹和阿珠住在竹崎車站旁的山丘上。當列車駛過時,坤樹從山坡階梯往下,越過鐵道跑到站前。雖然景象已變,但遠處的石階捷徑其實還留存,待後文持續介紹。

場景地址:嘉義縣竹崎車站右側


▫️

竹崎車站

「時間也控制得很好,不必放快腳步,也不必故意繞近,當他走出東明里轉向站前路,那一班下車的旅客正好紛紛的從柵口走出,靠著馬路的左邊迎面走去。」── 黃春明《兒子的大玩偶》(1968)

場景說明:電影版本取景的竹崎車站,啟用於1910年,海拔127公尺,是阿里山林業鐵路平地段的最後一站,也是鐵路的登山起點,地位重要,因此站內共設七股線以供列車及蒸汽機車長時間停靠之用。

場景地址:嘉義縣竹崎鄉


眼尖的網友施志熹,認出這是嘉義私立嘉華高中的服裝。

▫️

竹崎車站

「除了少數幾個外來的旅客,再也沒有人對他感到興趣,要不是那幾張生疏而好奇的面孔,對他有所鼓勵的話,他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;他是有把握的,隨便捉一個人,他都可以辨認是外地的或是鎮上的,甚至於可以說出那個人大部份在什麼時間,什麼地方出現。」── 黃春明《兒子的大玩偶》(1968)

場景說明:1952年改建的竹崎車站站房,為一木造建築,主體以阿里山檜木為木構架。古色古香的外觀,向來是竹崎的地標。現登錄為嘉義縣縣定古蹟。網友詹惠芬留言表示,挑擔者是她的爺爺,很感謝這部電影紀錄下他的身影。

場景地址:嘉義縣竹崎鄉



「無論怎麼,單靠幾張生疏的面孔,這個飯碗是保不住,老闆遲早也會發現。他為了目前反應,心都頹了。」── 黃春明《兒子的大玩偶》(1968)



▫️

竹崎車站地磅站

「一群在路旁玩土的小孩,放棄他們的遊戲,嘻嘻哈哈地向他這邊跑來,他們和他保持警戒的距離跟著他走,有的在他的後面,面向著他倒退的走。在阿龍還沒有出生以前,街頭的纏繞曾經引起他的氣惱。」── 黃春明《兒子的大玩偶》(1968)

場景說明:孩童戲是侯導早期作品的魅力,不難想像電影版本的原創放大了這段,安排坤樹肚子痛,將小丑服脫下,拿著廁紙到茅房如廁,卻被之前在教會旁樹上的一群孩子偷走衣服、捉弄。竹崎車站擁有提供貨運列車專用的地磅站,阿里山森林鐵路地磅僅二處有,一個設在水山支線 (已停駛),一個就在竹崎車站,足見竹崎車站對林鐵的重要性。可惜取景當下,車廂停放一旁,遮住地磅站的建築。

場景地址:嘉義縣竹崎鄉


被車廂遮擋住的竹崎車站地磅站。

▫️

坂道

「阿珠從坤樹不吃早飯就出門後,心也跟著懸得高高的放不下來,本來想叫他吃飯的,但是她猶豫了一下,坤樹已經過了馬路了。他們一句話都沒說。」── 黃春明《兒子的大玩偶》(1968)

場景說明:竹崎車站旁的山丘聚落,即電影版本裡坤樹一家的居住地。直通中山路的山坡小道,每回當坤樹回家、離開,帶著不同情緒時,總會一再出現。左側的傳統民居現仍留存。繼續往裏頭走,會通往林務局的竹崎苗圃。

場景地址:嘉義縣竹崎鄉






▫️

林務局宿舍

「(這孩子這樣喜歡我。)

坤樹十分高興。這份活兒使他有了阿龍,有了阿龍教他忍耐這活兒的艱苦。

『鬼咧!你以為阿龍真的喜歡你嗎?這孩子以為真的有你現在這樣一個人哪!』

(那時我差一點聽錯阿珠這句話。)

『你早上出門,不是他睡覺,就是我揹出去洗衣服。醒著的時候,大半的時間你都打扮好這般模樣,晚上你回來他又睡了。』

(不至於吧,但這孩子越來越怕生了。)

『他喜歡你這般打扮做鬼臉,那還用說,你是他的大玩偶。』

(呵呵,我是阿龍的大玩偶,大玩偶?!)」

── 黃春明《兒子的大玩偶》(1968)

場景說明:電影版本坤樹一家住所的主場景,位置在竹崎車站旁山坡上的林務局宿舍,主要高潮戲分多發生在宿舍與小屋之間搭棚的空地,取用木造宿舍局部角落。空地位置現已加起蓋鐵皮屋,該宿舍也因閒置年久失修,趨於荒廢。

場景地址:嘉義縣竹崎鄉



林務局宿舍現貌,右側鐵皮圍起處為影片中的入口處。左側下山的石階小徑可通往竹崎車站,即電影中坤樹趕往車站抄捷徑一幕。


通往竹崎車站的捷徑石階,下半部已荒廢。

▫️

梅山中山路

「中學生放學了,至少他們比一般人好奇,他們讀著廣告牌的片名,有的拿電影當著話題,甚至有人對他說:『有什麼用?教官又不讓我們看!』他不能明白他的意思,但是他很愉快,看到每一個中學生的書包,脹得鼓鼓的,心裡由衷的敬佩。」── 黃春明《兒子的大玩偶》(1968)

場景說明:《兒子的大玩偶》雖是以竹崎為主舞台,但並非全部都在竹崎拍攝。像這幕坤樹見到放學的國中學生、回溯去戶政事務所報出生的往事,則是在梅山鄉中山路取景,背景圍牆為梅山國小。中山路和南榮街口原有一台西客運總站,劇中出現的學生全是梅山國中的。

場景地址:嘉義縣梅山鄉中山路



筆者藉由騎樓柱子磁磚判斷取景位置。

梅山台西客運站外,梅山國中的女學生。

《兒子的大玩偶》宣傳劇照,以梅山國小校園及德宜亭為背景。


《兒子的大玩偶》宣傳劇照,以梅山國小的舊時圍牆和涼亭為背景,涼亭名稱為德宜亭,取此名為了紀念該校首任本土校長江德宜先生。「佛教聖地」看板推測是梅山鄉禪林寺。

▫️

竹崎文化路

「『上午米粉間那裏的路上死了兩個小孩。』

『唷。』

她猛一抬頭,看到坤樹也正從飯碗裡將要抬頭時,很快的又把頭低了下去。

『怎麼死的?』

她內心是急切想知道這問題的,但語調上已經沒有開始的驚嘆那麼來得激動。

『一輛運米的牛車,滑下來幾包米,把吊在車尾的小孩壓死了。』」

── 黃春明《兒子的大玩偶》(1968)

場景說明:阿珠帶著阿龍洗衣,碰巧在路上見到坤樹並尾隨其後,改編電影版本忠實呈現這段情節。該橋段於中山路與文化路口拍攝,正好是在山坡上的基督教貴格會竹崎教會下方。

場景地址:嘉義縣竹崎鄉文化路

推測是「才文印鋪」裡刻印章工作畫面,也在影片中另一幕出現。背景中平行的道路應是中山路。

▫️

街仔頭平交道

「她穿過市場,她沿著鬧區的街道奔走,兩隻焦灼的眼,一直搜尋到盡頭,她什麼都沒發現。她腦子裡忙亂的判斷著可能尋找到他的路。最後終於在往鎮公所的民權路上,遠遠的看到坤樹高高地舉在頭頂上的廣告牌,她高興的再往前跑了一段,坤樹的整個背影都收入她的眼裡了。她斜放左肩,讓阿龍的頭和她的臉相貼在一起說:『阿龍,你看!爸爸在那裏。』

她指著坤樹的手和她講話的聲音一樣,不能公然的而帶有某種自卑的畏縮。他們距離得很遠,阿龍什麼都不知道。她站在路旁目送著坤樹的背影消失在叉路口,這時,內心的憂慮剝了其中最外的一層。她不能明白坤樹這個時候在想些什麼,他不吃飯就表示有什麼。不過,看他還是和平常一樣的舉著廣告牌走;唯有這一點教她安心。」── 黃春明《兒子的大玩偶》(1968)

場景說明:阿珠帶著阿龍尾隨坤樹經過的鐵路平交道。街仔頭應當是侯導喜歡的取景地,因為後來在《童年往事》(1985) 佯裝高雄鳥松附近的鐵道再次出現;《童年》的刨冰店就在右側鏡頭之外,同樣由阿珠的扮演者楊麗音飾演老闆娘。

場景地址:嘉義縣竹崎鄉中山路


▫️

淡水公明街

「坤樹向墜入海裡的太陽瞟了一眼,自然而然不經心的快樂起來。等他回到樂宮戲院的門口,經理正在外面看著櫥窗。他轉過臉來說:『你回來得正好,我找你。』」── 黃春明《兒子的大玩偶》(1968)

場景說明:《兒子的大玩偶》雖是以竹崎為主舞台,但並非全部都在竹崎拍攝。像「樂宮戲院」不是竹崎的「東昇戲院」,而是淡水公明街的「淡江戲院」。早期公明街尾還不是捷運站廣場時,是一條無尾巷,需要從中正路走一小段才能抵達。公明街以淡江戲院分成兩段,前半段熱鬧的商店街叫「暗街仔」,後半段是以民宅為主的「草厝尾」。《兒子》的鏡位是從暗街仔朝草厝尾拍,今日往捷運站的方向。

公明街也是侯導取景的首選。淡江戲院在《兒子的大玩偶》時是樂宮戲院,兩年後《童年往事》(1985) 就佯裝成鳳山大山戲院。當然,捷運淡水線通車打通了巷尾,人潮湧入、街道拓寬,曾經的老街情調,自此走入時代記憶。

場景地址:新北市淡水區公明街


▫️

淡江戲院

「經理問他說:『你覺得這樣的廣告還有效果嗎?』

『我,我……。』他急得說不出話來。

(終於料到了。完了!)

『是不是應該換個方式?』

『我想是的。』坤樹毫無意義的說。

(他媽的完了也好!這樣的工作有什麼出息。)

『你會不會踏三輪車?』

『三輪車?』他很失望。(糟糕!)

坤樹又說:『我,我不大會。』

『沒什麼困難,騎一兩趟就熟了。』『是。』

『我們的宣傳想改用三輪車,你除了踏三輪車以外,晚上還是照樣幫忙到散場。薪水照舊。』

『好!』(嗨!好緊張呀!我以為完了。)」

── 黃春明《兒子的大玩偶》(1968)

場景說明:「樂宮戲院」淡江戲院位於公明街48號,這間小鎮裡的電影院,曾經是淡水人觀看光影世界的窗口。公明街拓寬後,淡江戲院的外觀整個重修。如今戲院早已於2011年歇業,徒留門面,入口擺設梅子攤,角落留有「今日放映」的遺跡。淡江戲院在《童年往事》裡變成鳳山大山戲院,安排上演亦宛然掌中劇團的布袋戲,後來李天祿成為侯導作品的固定班底,果真是緣分。

場景地址:新北市淡水區公明街48號

▫️

美芳超級市場

「『我就知道你走運了。』她好像恨不得把所有的話都說出來,坤樹卻真正的嚇了一跳,她接著說:『你會不會踏三輪車?其實不會也沒關係,騎一兩趟就會熟的。金池想把三輪車頂讓給你咧,詳細的情形……。』

他聽到此地才明白過來。他想索性就和她開個玩笑吧,於是他說:

『我都知道了。』

『剛看你回來的樣子,我猜想你也知道了。你覺得怎麼樣?我想不會錯吧!』

『不錯是不錯,但是──』他差一點也抑不住那令他快樂的消息,欲言又作罷了。

阿珠不安的逼著問:『有什麼問題嗎?』

『如果經理不高興我們這樣做的話,我想就不該接受金池的好意了。』

『為什麼?』

『你想想,當時我們要是沒有這件差事,那真是不堪想像,說不定阿龍就不會有。現在我們一有其他工作,一下子就把這工作丟了,這未免太過分了吧!』這完全是他臨時想出來的話。」

── 黃春明《兒子的大玩偶》(1968)

場景說明:比起原著的簡約,電影版本呈現金池在街頭遇到阿珠、準備頂讓三輪車給坤樹的過程。這個場景也是發生在竹崎最熱鬧的中山路上,遠處的十字路口是文化路。右側的店鋪有兩間尚存,一是美芳食品店,現擴大為美芳超級市場;一旁的許清安代書處也還在。麗秋燙髮廳搬則遷到對街重新開業,命名「新麗秋」。

場景地址:嘉義縣竹崎鄉中山路

從美芳食品店變成美芳超級市場,這間在地的糕餅老店兼賣日用品,承載著竹崎人的回憶。身為竹崎在地人的網友莊美月回覆:「真的是回憶,即使街上開了7-11跟全家,上了年紀的人還是會習慣去美芳。從日常用品到餅乾零食,麵包泡麵,生日蛋糕,幾乎是應有盡有。」

網友吳致頤因為很多東西是便利超市買不到,美芳可以變出來的東西。也省去跑嘉義東市場找尋的路程和時間。

麗秋燙髮廳搬則遷到對街重新開業,命名「新麗秋」。

▫️

大豐機車行

「『來,阿龍──爸爸抱。』阿珠把小孩子遞給他,跟著走進屋子裡。但是阿龍竟突然哭了起來,儘管坤樹怎麼搖,怎麼逗他都沒有用,阿龍愈哭愈大聲。

『傻孩子,爸爸抱有什麼不好?你不喜歡爸爸了嗎?乖乖,不哭不哭。』

阿龍不但哭得大聲,還掙扎著將身子往後倒翻過去,像早上坤樹打扮好要出門之前,在阿珠的懷抱中想掙脫到坤樹這邊來的情形一樣。

『不乖不乖,爸爸抱還哭什麼。你不喜歡爸爸了?傻孩子,是爸爸啊!是爸爸啊!』

坤樹一再提醒阿龍似的:『是爸爸啊,爸爸抱阿龍,看!』他扮鬼臉,他『嗚嚕嗚嚕』地怪叫,但是一點用處都沒有。阿龍哭得很可憐。

『來啦,我抱。』坤樹把小孩子還給阿珠,心突然沉了下來。

── 黃春明《兒子的大玩偶》(1968)

場景說明:原著並沒有呈現坤樹騎著三輪車宣傳中影《我女若蘭》,並被大伯撞見、對他改觀。相較之下,電影改編的蠻成功,給觀眾充滿樂觀與希望,卻也讓結局平添無奈。坤樹騎過的路段也是在中山路,然後轉向文化路,往山坡上基督教會的方向──你會發現整部短片其實一直在同個街區打轉,不難想像當時拍攝之迅速。

場景地址:嘉義縣竹崎鄉


竹崎郵局在鏡頭中入鏡。

最遠處為竹崎的政府機關集中地,中山路兩旁有鄉公所、戶政事務所、警察局等。影片拍到的白色建築是竹崎郵局,房舍仍在,只是被大樹擋住;「永吉西服店」已歇業,倒是招牌寫著三陽機車的「大豐機車行」仍繼續開業迄今。

朱天文《戀戀風塵》分鏡腳本一書中,曾特別提及這一段,因為這幕鏡頭掃到紅色郵筒上的郵遞區號,「時當民國五十年,無論如何是不可能出現郵遞區號的,但拍了就拍了,也不管他。類似這樣的情形,當年可以無所謂,現在不行了。」闡述要求限制變多,是侯孝賢導舊時代題材越拍越慢的原因。

▫️

他走到阿珠的小梳妝台,坐下來,躊躇的打開抽屜,取出粉塊,深深的望著鏡子,慢慢的把臉塗抹起來。

『你瘋了!現在你打臉幹什麼?』阿珠真的被坤樹的這種舉動嚇壞了。沉默了片刻。

『我,』因為抑制著什麼的原因,坤樹的話有點顫然地:『我,我,我……。』」

── 黃春明《兒子的大玩偶》(1968)

▫️

《兒子的大玩偶》電影場景地圖


▫️

《兒子的大玩偶》主要職員名單


導演:侯孝賢 (第一段)
製片:明驥
原著:黃春明
編劇:吳念真
攝影:陳坤厚
配樂:溫隆俊
剪輯:廖慶松
片長:105分鐘
出品:中央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/ 台灣 (1983)

▫️


備註:

1. 原著文字部分出自《黃春明電影小說集》,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,1989.12。
2. 蕭容慧,陰霾中展現曙光——由幾部新片看國語電影的新希望》,光華雜誌,1983.9。
3. 特別致謝在地竹崎居民

最近更新日期:2025-4-5

※《兒子的大玩偶》截圖、宣傳海報版權為中影股份有限公司所有,本文僅作非營利報導及學術評論用途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您與我分享您的心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