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7-14

【台北市】消失的漳州街.大陸流れ者( 文.島國拾影 )

台北市有幾條已經消失、卻在藝文作品中留名的小街,像是舒蘭街、汕頭街、克難街,還有今天要提的漳州街。

完全是因為日本東映出品、導演山下耕作來台灣取景的電影《龍虎雙俠》 (大陸流れ者, 1966),將漳州街一帶偽裝成香港貧民區,促使我逐步找跟漳州街有關的資料來讀。

根據1967年臺灣百年地圖,標示出這回踏查舊漳州街的相關地景位置。
截圖並修改自中央研究院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。

1970年代,南海路向南延伸段和中華路二段的開闢,將呈現弧狀的漳州街截彎取直及重疊合併,從此自台北市街道地圖除名。如今還能找到漳州街的蛛絲馬跡嗎?其實,門牌重新編制後的南海路93巷、138巷 (一說還包含部分中華路二段363巷),正是昔日漳州街所遺留的遺跡。

原本早已耳聞多時的台鐵新店線 (萬新鐵路)、排水溝「赤河」等,這些過去沒那麼注意的地景,隨著這回臨時起意的小小踏查,竟在我眼前再度聳立起來。

從昔日的鐵路 (汀州路一段) 繞進南海路93巷 ,巷道兩側皆為低矮平房。這條漳州街遺留的路段在大城市當中,別有鬧中取靜之感。



93巷的地勢明顯較高,彷彿是一座小山丘,後來我才知道,這片地區有個古地名崁頂,「崁」指的是「崖」,意指河岸、溪谷中突起之山崖或台地,不難想像這裡的地形成因與新店溪息息相關。

南海路93巷10弄今昔對照,遠方為南機場公寓第一期。
大陸流れ者截圖,版權:東映

南海路93巷10弄。大陸流れ者截圖,版權:東映

南海路93巷10弄現貌。

《龍虎雙俠》貧民窟鬧傳染、醫療團隊進駐的場景,取景於今日的南海路93巷10弄,電影畫面留下了汀洲路一段140巷13弄貫穿10弄之前的樣貌。

從巷道高處往山腳俯瞰,遠處即當時剛興建完不久的南機場公寓第一期 ── 當時南機場是國民整建住宅的典範,時移境遷,如今竟成了違建與髒亂聚集之處。


宮崎駿曾言,如果他的電影舞台要選在東京近郊任何地點,他會選擇在有斜坡的地方。因為選擇斜坡,可以讓整個空間變得有意義,讓道路變得充滿步行樂趣。

南海路93巷10弄就是這樣的迷你坡道,但它現在就只剩下那麼一小段了。這裡已被列入都市更新的計畫範圍,巷弄周遭的矮房聚落正拆除當中,未來這條坡道可能也就此消失,崁頂也許將被削平。



南機場國宅第一期

昔時日本片廠黃金時代, 鶴田浩二是與三船敏郎齊名的頭牌男星,他最著名的角色為稻垣浩《宮本武藏決鬥巖流島》(宮本武蔵完結編決闘巌流島,1954) 裡的佐佐木小次郎,與三船敏郎有對手戲。當時台灣觀眾還能常在戲院裡看日本進口的武士片,所以對他肯定不陌生,鶴田來台拍戲,想必是盛事一件。

另外,除了《龍虎雙俠》,鶴田浩二還擔任了日本文化界友好訪華團團長、再訪台灣拍攝《馬賊黑幫》(馬賊やくざ,1968),可以說與台灣有頗深淵源。當然,跟石原裕次郎一樣英年早逝的他 (1987年辭世),對年輕人而言早已是非常久遠的名字了,論主演的電影藝術成就而言,更是差距三船敏郎一大截。


康芮颱風襲台,南海路與93巷口的參天老樹,樹幹遭應聲吹斷,消防人員正緊鑼密鼓商討如何搬走斷枝。我在老樹旁請教一名阿姨,沒想到她還記得長輩提起過大批人馬來到漳州街拍片的往事。

漳州街,大陸流れ者截圖,版權:東映

漳州街現貌,現在拓寬成南海路。

背景中的吉揚車行。大陸流れ者截圖,版權:東映

吉揚車業如今仍在原址營業。

1980年代,南海路開闢新道路,將漳州街一分為二,部分路基重疊。《龍虎雙俠》也曾在這個路段拍攝,會發現電影中出現的「吉揚車行」仍然在原址營業。


自南海路往中華路二段走去,左手邊的安全島右轉車道,即漳州街遺跡之一的南海路138巷。沒想到一個尋常的右轉車道,居然是有巷名的!

漳州街還在,只是換了名。漳州街警察宿舍也是這條街存在過的見證。

【參考文獻】

從臺北地圖上消失的「漳州街」,中研院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:

https://gis.rchss.sinica.edu.tw/mapdap/archives/8558/

【旅行日期】2024年11月,原文發表於島國拾影粉絲專頁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您與我分享您的心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