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司馬遼太郎 (1923-1996),讓我很想到台南 #新營 來趟文學旅行。這位擁有「日本國民文豪」美譽的小說家,本名福田定一,筆名有「遠不及司馬遷」之意。其作品《梟之城》、《龍馬來了》、《坂上之雲》等,都曾改編過電影或電視劇。當然,筆者對他印象最深刻的改編版本,是大島渚執導的《御法度》(1999)。除了歷史小說,司馬遼太郎也寫隨筆,其中到世界各地旅行的《街道をゆく》(街道漫步) 系列受到讀者歡迎。
《台灣紀行》是《街道漫步》第四十集,1994年問世時即造成轟動。《台灣紀行》絕非普通遊記,實際上是司馬遼太郎對台灣歷史的深入觀察,從政治、經濟、地景、人文等各種議題進行剖析,現在讀來仍讓我驚駭不已。文末亦收錄與李登輝前總統的對談〈生在台灣的悲哀〉。1995年,本書由台灣東販發行繁體中文版;2021年,大田出版社再版。
「當然而然,這個島的主人,非以此島為生死之地的、無其數的百姓們莫屬。」
「鄭家的台灣時代,全軍都成為屯田兵,開闢了農地,那種農地稱之為『營』。如今台灣地名當中仍保留這些痕跡。譬如台南縣的平原就有個叫『新營』的小城鎮。」
台南有那麼多值得一去的城鎮,司馬遼太郎顯然獨鍾新營。#葉盛吉 (侯孝賢導演曾經想把他的生平搬上大銀幕)、沈乃霖,還有田中準造。這些新營人因司馬遼太郎作傳,成了繚繞讀者心頭多年的名字。
剛踏出新營車站的我,馬上想起田中準造和沈乃霖。〈魂魄〉章節中,報社記者田中準造是名新營出生的「灣生」,在新營糖廠宿舍區度過童年。日本戰敗後,全家遣返鹿兒島。
中學時的「阿準」,觀賞了尚蓋賓 (Jean Gabin) 主演的法國詩意寫實電影《望鄉》(Pépé le Moko , 1937,非熊井啟那部),片中在阿爾及利亞貧民窟逃竄的尚蓋賓,礙於盜匪身分、永遠無法回到故鄉巴黎。這使得田中準造觸景傷情,思想起兒時記憶中的南國台灣,大聲哭了起來。
某次工作出差機緣下,他從香港搭乘班機輾轉來台,為的是探尋他真正的故鄉新營,以及尋找小時候的主治醫師沈乃霖。
「新營雖然是小市鎮,但是在戰前,快車也會停靠的……新營車站像國鐵奈良車站那樣,加上了東方建築的風味,屋頂上蓋了青釉瓦,至於牆壁,則是黃褐色的。整體看來,它比國鐵奈良站小了很多,也許由於四周平坦的緣故吧,看起來就像把一隻玩具狗放在那裡。」這是田中準造口中的新營車站,乃新竹州圖書館建築師宇敷赳夫設計的第二代站房。
如今在我眼前的台鐵新營車站,早已為1976年改建的第三代站房,方方正正的制式格局,與其他台鐵站房並無太大區別,當年的典雅只能靠舊照片想像了。
台南的台鐵站外現在都設有YouBike租借處,對獨旅的遊客來說,實在是一大福音。我借了一台,往寬敞的中山路直直騎下去。與平時夏季陽光燦爛不同,那天新營上空烏雲壟罩,陰沉而鬱悶,宛若有風雨欲來之勢。我一邊騎著,一邊回憶〈魂魄〉中的著名情節:
「他走出車站,可是弄不清楚方向,走著走著,彷彿一步步陷進陌生街道的深處,而且整個身體變成了淚袋……他一蹲下來,就有如打破的酒罎,淚流如注,抑止不住,在痛苦好一陣之後,他抬頭一看,發現竟引來一堆人圍觀。那時,還很難得看到日本人,另外只要是三十歲以上的本島人,幾乎都能講一口標準的日語。其中一位探問說:『有什麼傷心事嗎?』」
「『——這裡是我出生的地方……我小學也是在這裡唸的。不曉得沈乃霖醫師在哪裡?沈醫師是我小時候的主治醫師。』……『我來帶你去吧!』人們七嘴八舌地說著,讓這位像是路旁病患的日本人起身,然後大夥圍住他向前走去。」
繼續向前,過了黃媽典槍決之地的新營圓環,我在沈內科外頭停了下來。
〈沈乃霖醫師〉一章所述,沈內科位在中餐館與雨傘店、帽子店等屋簷並排的店面之間。中山路248號,現代主義風格的建築外觀,「對田中準造先生而言,在業已全部變樣的新營市街中,這家診所是足可與倫敦塔媲美的歷史建築物。」
沈乃霖 (1909-2008) 出身於新營望族,赴日本學醫獲得學位後,返鄉開設內科診所,行醫之餘,也進行臨床醫學、平埔族等學術研究。如同其他戰後台灣知識精英,他同樣逃不過二二八事件的餘波盪漾。1947年3月21日,沈醫師應警察局通知赴監獄看診,旋遭逮捕,遭受拷問及羈押一個多月。
司馬遼太郎訪問當下,沈醫師屆滿八十四歲高齡,退休不再看診,並且已是新營無人不知、備受敬重的傳奇人物。
2025年的今天,文中「沈內科」金字招牌猶在,「醫學博士 沈乃霖」的牌子仍在那裏。時間彷彿凝結在司馬遼太郎到來的那一天,或者再往前推二十年的「阿準」……
「不知是他的聲音傳到正在裡面看診的沈醫師耳朵裡,或者是醫師的眼睛已注視到田中準造的身影,沈醫師連白制服也沒脫掉,就連忙走出來。『田中先生!』」
「兩人就這樣抱在一起了,在沈醫師記憶裡的田中準造,應該是小學生的模樣才對,他怎麼能夠一眼認出來,真令人百思莫解。阿準哭了,沈醫師也哭了。這可說是魂魄的震顫吧!」
「過了一會,沈乃霖醫師恢復平時穩重敦厚的神情,把一塊牌子掛在門上。『今日休診』。田中又哭了起來。」
本文文摘皆出自司馬遼太郎《台灣紀行》,李金松翻譯、鍾肇政審訂,台灣東販發行,1995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歡迎您與我分享您的心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