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7-12

【台南市】柳營劉啟祥故居.陳貞法古厝

柳營車站是迷你小站,乃戰後台鐵應旅客需求才設立的,直到現在,也僅有電聯車停靠。逛遍新營,眼看下午天光仍亮,決定騎回新營車站,轉搭區間車去只需三分鐘車程的柳營逛逛。下車後跨過行人陸橋,遇到普悠瑪號迅速駛過,光站在月台上就能感受到時速之快,那種疾風不免叫人捏一把冷汗。


柳營的地名同樣來自明鄭時期,舊名「查畝營」,指勘查地畝的營部。日治時期當局認為「查畝營」地名不雅,便以該地姓氏大宗的劉姓,取日語音譯「柳」,易名「柳營」。

車站距離柳營鬧區尚有一段路程,不過站外有新設置的YouBike租借站,多虧這項德政,我的台南自由行變得方便許多。柳營車站讓我想起日本那些鄉間的小站,四周皆是綠意盎然的稻田,騎乘其中,叫人心曠神怡,儘管開始飄雨,也不減興緻。騎經代天院廟埕前,房舍開始櫛次鱗比,這裡應該就是市區了吧!表面上說是市區,但一點也不熱鬧,幾乎與一般靜謐的住宅區無異。

我決定先去看陳貞法古厝


日治時期地方保正陳貞法所屬的陳氏家族,經營稻米起家,古厝建於1909年,乃大正年間文藝復興式樣的「辰野式」紅磚洋樓。

走讀台北市日治時期興建的公共建築時,時常會聽到老師們談及「辰野式」,連帶介紹辰野金吾 (1854-1919) 這位明治時代著名建築師。辰野先生會在紅磚上加入灰、白帶飾元素,增設王冠般的塔樓、穹頂,使建築物更顯莊重,前年我在東京車站漫步時,就見識到辰野先生豪邁的建築美學。他麾下的學生眾多,日後不少以青年建築師身份來台灣大展身手。





陳貞法古厝呈對稱格局 (可惜左側樹叢茂盛,無緣展現全貌),軒亭上頭題寫代表陳姓的「穎川陳」堂號,山牆立面搭配精彩細膩的泥塑藻飾。


不知這幢私人洋樓現在產權為何,左側廂房還有人居住,只是正廳已經出售,軒亭天花板也已崩塌。前方佔地廣大的庭院變成生機盎然的菜圃,不知道未來陳貞法古厝的命運將會如何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我在鄰近巷弄裡找到疑似日治時期留下的塵芥箱。

過了柳營區公所,來到文風鼎盛的士林里,這邊是望族柳營劉家的祖居地,#劉家宗祠 、洋樓及散落的合院建築都保存完好。士林里即是因為該家族出過秀才與舉人,「士子如林」而得名。

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享譽盛名的頤樓,又名劉啟祥故居,現今規劃成劉啟祥美術紀念館。頤樓為劉啟祥父親劉焜煌所規劃,1918年完工,屋頂建材採用日本薰瓦,屋瓦上有和式氣窗,有五個連續西洋拱門,中有迴廊。這樣融合和洋折衷的宅第,迴廊部分外牆漆上鵝黃色澤,前迎綠草如茵的亞熱帶庭園,宛若歐式莊園般氣派。


劉啟祥 (1910-1998) 為最早旅居法國、留學習畫的台灣前輩畫家之一,劉啟祥舉家自日本返台,寓居頤樓;不到幾年,就遷居高雄大樹小坪頂,直至過世。



2017年,台南市政府將這座荒廢已久的宅邸進行修復,隔年竣工開幕,與緊鄰的柳家祖厝並列柳營重要的人文地標。可惜頤樓二樓因為受到1月29日台南地震影響,迄今未開放。正門倚靠白蓮霧老樹的劉啟祥畫室,現今被規劃為咖啡廳。


矗立於綠意環繞的歐風宅第,既使細雨綿綿,也不減其朦朧美感。但原以為空氣該有的是芬芳的花香,取而代之的竟是格格不入的烤香腸香氣。


參觀了劉啟祥故居和劉家宗祠,這兩處歷史地標早已耳聞已久,這回一償宿願,也一邊心想,如果台灣早年那些消失已久的典雅古厝都能像這樣保存下來,該有多好啊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您與我分享您的心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