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新營神社舊貌,神殿現址為新營醫院,拍攝位置為L型參道轉角處。 照片出自1939年《新營郡要覽》,公有領域。 |
新營神社興建於1937年,看這個年份,便可得知是皇民化運動時期的產物,當年「一街庄一神社」政策正雷厲風行。戰後,神社神殿直接沿用做台南縣忠烈祠,社苑變成中山公園。1976年,原址拆除改建為衛福部新營醫院,忠烈祠遷往新化虎頭埤,原本屬於神社的狛犬也一起搬去了新化。
走進公園之前,先來談談最近讀到日本插畫家ののぱりこ小姐架設的網站。1967年出生的ののぱりこ,對於紀錄廢棄鐵道遺跡保持相當大的熱情。令我訝異的是,她曾經來台灣踏查過糖業鐵路。
原來ののぱりこ小姐的母親生於新營,父親為新營紙廠的職員,而她小時候就住在糖鐵布袋線太子宮車站周遭的日式宿舍。2006年12月,ののぱりこ與母親來台灣旅行,其中一日就到新營回憶童年時光的街道場景。這些是重塑新營日治時期景象的重要口述史料,ののぱりこ小姐的照片也保留住太子宮車站整修前的狀態。
中山公園現改名成南瀛綠都心公園。我也來到了昔日參道位置的廣場,拿出舊照片比對,參道走到盡頭的鳥居,會呈L型往右轉過神橋,然後進神殿境內——遠處東北方向、遭到綠樹遮蔽的新營醫院,即神殿位置。儘管當年的水道仍在,但已經完全看不出來神社的痕跡了。
題外話,台南縣政府 (今民治市政中心南瀛大樓)、中國宮殿風的台南縣議會 (今台南市議會民治議事廳)、新營市公所 (今新營區公所) 都座落在公園旁邊,是縣市合併、升格直轄市前的政治中心。
新營神社的遺物除了一對狛犬,還有一對青銅鑄造的神馬。與栩栩如生的神馬合照留念,是不少新營耆老的回憶之一。只是神馬不若狛犬幸運,神社拆除後,這對神馬不知去向。直到1986年,時任市長顏繼斌竟在某倉庫中找到遺失多年的神馬。雖然只剩下一隻,但這樣重新出土、失而復得的逸事可謂奇蹟。
按《自由時報》紀載,當時為了確保神馬神韻不再消失,新營市公所複製了兩尊神馬,希望市民重拾記憶,一匹陳列在今區公所大樓外。
另一匹放在南瀛綠都心公園內,直到2019年,才遷移至中山路及延平路口的交通台 圓環。
神馬原汁原味的真跡,反而安置於公園路一段的新營美術園區裡,是台南市境內僅存的神馬像。
若沒有《自由時報》報導,現場也缺少解說牌說明,可能少有人知道這匹朝氣蓬勃的神馬來歷。
📌參考文獻
•〈台湾のサトウキビ鉄道・おまけ 新營市について〉,ののぱりこ
•〈台南僅存1座 日治時期神社神馬像在新營〉,2021.2.17,自由時報,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歡迎您與我分享您的心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