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7-14

【台北市】消失的漳州街.大陸流れ者( 文.島國拾影 )

台北市有幾條已經消失、卻在藝文作品中留名的小街,像是舒蘭街、汕頭街、克難街,還有今天要提的漳州街。

完全是因為日本東映出品、導演山下耕作來台灣取景的電影《龍虎雙俠》 (大陸流れ者, 1966),將漳州街一帶偽裝成香港貧民區,促使我逐步找跟漳州街有關的資料來讀。

根據1967年臺灣百年地圖,標示出這回踏查舊漳州街的相關地景位置。
截圖並修改自中央研究院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。

1970年代,南海路向南延伸段和中華路二段的開闢,將呈現弧狀的漳州街截彎取直及重疊合併,從此自台北市街道地圖除名。如今還能找到漳州街的蛛絲馬跡嗎?其實,門牌重新編制後的南海路93巷、138巷 (一說還包含部分中華路二段363巷),正是昔日漳州街所遺留的遺跡。

原本早已耳聞多時的台鐵新店線 (萬新鐵路)、排水溝「赤河」等,這些過去沒那麼注意的地景,隨著這回臨時起意的小小踏查,竟在我眼前再度聳立起來。

【台北市】消失的汕頭街.艋舺洪氏祖厝( 文.島國拾影 )


第一次聽聞汕頭街,是在訪問剪黏師傅徐明河 (1942-2023) 師傅的時候。徐師傅回憶,當時剪黏所需要的玻璃材料,都會去俗稱下崁的萬華車站,汕頭街一帶的玻璃工廠找。這也反映了與縱貫鐵路平行的汕頭街產業型態──早期鐵道沿線聚集數家玻璃、肥皂、紡織工廠,還有中央印刷廠,是昔日台北市的輕工業重鎮。


1967年的汕頭街及大埔街,隸屬雙園區,紅點為汕頭街派出所位置。
截圖自中研院臺北市百年歷史地圖。

隨著1980年代鐵路地下化工程的興築與完成,雙園區遭撤除,汕頭街自台北市街道地圖消失,多數路段已與艋舺大道重疊,原本的繁華歸於沉寂,變成安靜平凡的老社區。鄰近曾經屬於汕頭街的巷弄編制也就此四散。

不過,汕頭街遺跡總比漳州街和克難街留的多,像是台北堂餅行前一小段雙線道,還有街尾靠近西園路、殘存獨立的汕頭街11巷,皆可想見當初整合之困難。

2025-07-13

【台北市】張作驥《優雅的相遇》.漳州街警察新村( 文.島國拾影 )


當我踏入呈現V字形格局的警察新村時,實在難以想像台北市仍保存這樣獨樹一格、充滿電影感的聚落型態。

【基隆市】電影《主席》裡的基隆旭川與林開郡洋樓( 文.島國拾影 )

《主席》(1969) 電影截圖,旭川運河與林開郡洋樓。 © 20th Century Fox

你能想像,基隆曾經也是電影中的香港嗎?

當大家提到在基隆取景的好萊塢電影,不免會聯想到勞勃懷斯執導的《聖保羅炮艇》(1966),把基隆充當上海外灘。2022年城市博覽會期間,林開郡洋樓首度對外亮相,這部名片一再被提起。但真的只有《聖保羅炮艇》捕捉到林開郡洋樓的風光嗎?

【基隆市】基隆神社殘跡.信二路防空洞.劉銘傳路蓮法寺( 文.島國拾影 )

 
十年前的學生時代,我曾經在這裏進行翻山越嶺的城市小冒險,從信二路的基隆忠烈祠登頂中正公園,再走至二沙灣海門天險下山,看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紀念碑,真是難忘的回憶。現今目睹山麓多出一龐然巨物基隆塔,不禁覺得時光荏苒、感慨萬千。 

【基隆市】基隆塔.蔣經國像.石坂公園駁坎階梯( 文.島國拾影 )


基隆市境內百分之九十五為丘陵地,因此多數房屋皆沿山壁興建,高高低低的階梯更是隨處可見。雖然居民早將之視為日常,但在我這名外地人眼中,這是基隆充滿電影感的一大特色。

2025-07-12

【基隆市】尋找顏家陋園.義六路小北投.顏家奉安塔( 文.島國拾影 )


2023年秋季,我到日本東京朝聖侯孝賢《珈琲時光》(2003) 的拍攝場景。《珈琲時光》是歌手一青窈演出處女作,其實一青窈的身世與臺灣息息相關。一青窈本名顏窈,其父顏惠民為基隆顏家後代,祖父顏欽賢及曾祖父顏雲年等,皆是經營臺陽礦業株式會社的傳奇人物,直到今日,九份、金瓜石礦區還是隨處可見臺陽留下的歷史痕跡。

回憶侯孝賢曾於九份拍攝《戀戀風塵》(1986)、《悲情城市》(1989) ,《戲夢人生》(1993) 選在臺陽礦業事務所偽裝文山郡役所廳舍,《珈琲時光》啟用一青窈,可以說有意無意間,侯導的電影創作生涯串連起基隆顏家,甚至是臺灣近代史。

【台南市】柳營劉啟祥故居.陳貞法古厝( 文.島國拾影 )

柳營車站是迷你小站,乃戰後台鐵應旅客需求才設立的,直到現在,也僅有電聯車停靠。逛遍新營,眼看下午天光仍亮,決定騎回新營車站,轉搭區間車去只需三分鐘車程的柳營逛逛。下車後跨過行人陸橋,遇到普悠瑪號迅速駛過,光站在月台上就能感受到時速之快,那種疾風不免叫人捏一把冷汗。

【台南市】新營遊記:司馬遼太郎《台灣紀行》與新營糖廠( 文.島國拾影 )

文學地景旅行來到新營糖廠。這間老糖廠不再製糖,而是主打五分車觀光,勝利號尤其是一大焦點,那張通過急水溪鐵道橋的影像非常著名。不過這班列車目前僅限假日行駛,所以平日來糖廠,是沒有勝利號可搭的,中興車站外顯得寂寥。不過此行的目的本來就不是勝利號。

【台南市】新營遊記:尋找新營神社銅馬( 文.島國拾影 )


現今新營南瀛綠都心公園的位置,昔日為新營神社所在地。每當拜訪一座陌生的城鎮,我總有尋訪神社遺跡的習慣,新營自然也不例外。

【台南市】新營遊記:中山路.郡役所舊址.第二市場.南光大飯店( 文.島國拾影 )

 
「居然有人喜歡新營?」筆者的脆上有網友如是留言。頭一次來到 #新營 的我之所以有這個感想,主要是自己感興趣的近代史人物,全在這座市街齊聚一堂:劉吶鷗、葉盛吉、沈乃霖,還有司馬遼太郎,相當精彩。

造訪新營前,我對台南社區大學架設的網站「閒閒罔哺豆」印象很深。其中一篇《新營本通り,散步紅豆麗》圖文並茂,令我讀得入迷,附贈的街道散步地圖頗有渡邊義孝老師手繪的神韻。我因此按圖索驥,想把日治還是戰後興建的街屋和地標,通通看過一遍。

2025-07-11

【台南市】新營遊記:司馬遼太郎《台灣紀行》及沈乃霖醫師( 文.島國拾影 )


因為司馬遼太郎 (1923-1996),讓我很想到台南 #新營 來趟文學旅行。這位擁有「日本國民文豪」美譽的小說家,本名福田定一,筆名有「遠不及司馬遷」之意。其作品《梟之城》、《龍馬來了》、《坂上之雲》等,都曾改編過電影或電視劇。當然,筆者對他印象最深刻的改編版本,是大島渚執導的《御法度》(1999)。除了歷史小說,司馬遼太郎也寫隨筆,其中到世界各地旅行的《街道をゆく》(街道漫步) 系列受到讀者歡迎。

台灣紀行》是《街道漫步》第四十集,1994年問世時即造成轟動。《台灣紀行》絕非普通遊記,實際上是司馬遼太郎對台灣歷史的深入觀察,從政治、經濟、地景、人文等各種議題進行剖析,現在讀來仍讓我驚駭不已。文末亦收錄與李登輝前總統的對談〈生在台灣的悲哀〉。1995年,本書由台灣東販發行繁體中文版;2021年,大田出版社再版。

當然而然,這個島的主人,非以此島為生死之地的、無其數的百姓們莫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