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10-07

【台北市】草山水道系統巡禮:猴崁古道.第一水源滾水頭.大屯瀑布第一水管橋

日本時代,日本人引進來自歐洲的現代化飲用水與公共衛生設施。1925年,台北市人口急遽成長至20萬人,最早的公館小觀音蓄水池已不敷使用,必須開發新的水源。經勘查草山地區三處湧泉後,決定引自大屯火山群過濾後的極佳水質做為源頭,再考量水質、水溫、水量、穩定性及無硫磺汙染等因素,最終採用第一及第三水源;第二水源因水質、水量均較前兩者為遜,任其溢流,變成半嶺水圳的灌溉用水。

1928年至1932年間,由日本工學博士佐野藤次郎 (1869-1929) 設計規劃「草山水道系統」,湧泉引自竹子湖的第一水源「滾水頭」。此高地水源引水系統為全台灣第一個設置自來水水管橋的水道系統,也是唯一於系統內包含水力發電的水道,現今被指定為台北市市定古蹟。

金子常光《大屯山𢑥鳥瞰圖》,1935
圖片引用來源: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

草山水道系統多數設施隱匿山林,從海拔最高的「滾水頭」一路往下,依序為玉瀧谷第一取水井、大屯瀑布第一水管橋、湖山綠地第二調整井、第三水源、天母古道黑色大水管、三角埔發電所,再至圓山水神社「活水頭」貯水池等。走一趟這條「自來水之路」,絕對是認識台北最有意思的「飲水思源」遊覽方式。值得一提的是,現已拆除的中山橋 (昔稱明治橋) 也是當年引水進城的水管橋。

筆者基本上已經將草山水道系統的設施走遍,只差著名的「滾水頭」,於是這回藉由猴崁古道健行,走一趟踏查第一水源古蹟的O型路線。


「滾水頭」位於頂北投聯絡竹子湖的百年古道猴崁古道途中。今年台北市大地工程局在猴崁古道入口處,增建橫跨於磺溪之上的草山觀瀑景觀吊橋,銜接猴崁古道及十八份圳步道兩端。炎夏期間,山友不但能近距離觀瀑,也能赤腳感受潔淨水源的沁涼,故一完工就吸引遊客趨之若鶩。

將車停放在東昇路的雷隱橋,從這裡走進古道,不到五分鐘就能抵達草山觀瀑吊橋。吊橋旁的圳內百年土地公歷史悠久,同樣引人大發思古幽情。



循土地公廟旁的小徑往上攀登,往滾水頭、竹子湖方向前進。這段都是崎嶇的石階陡坡,儘管走來稍嫌吃力,但大小不一的石塊走來饒富原始況味,也可以想像百年來農民是如何來往兩地的。路途中也會看到一棵怪樹,由於長相像長頸鹿,被充滿想像力的山友喻為「長頸鹿樹」。


說長不長、說短也不短,腳程二十分鐘後就從陡峭的山徑轉為平緩的土路,隨即會來到以百年楓香樹為地標的多岔路口。這株楓香高聳入天,非常壯觀,標準鏡頭是沒辦法全面捕捉到祂的壯麗。



眼尖的山友肯定會發現岔路口站滿彎曲的通氣管,表示「滾水頭」就在不遠處了。若從百年楓香取右能通往猴崁水圳古道至竹子湖,但目前看似施工中;取左就是通往「滾水頭」,抵達盡頭後需原路折返。

這回沒有走訪猴崁水圳古道,聽說同樣幽靜迷人,已列入下回拜訪清單之中。


我喜歡通往「滾水頭」的這條步道,沿途古木參天,涼爽宜人,陽光透過樹梢縫隙灑下,形成一畦畦閃亮水池,良辰美景彷彿被我獨享似的。漫步其中,讓我回憶起日本神社那些別有洞天的山林小徑。這在溫帶氣候和重視環境的日本是處處可見的景象,但在南國台灣,你必須跑到海拔五百公尺以上的山岳,才能感受相似的氛圍。

遠處盡頭即是第一水源,周遭蓊鬱綠意包圍,彷彿被山水與神祕力量縈繞。視自然萬物為神明的日本人,水利工程師當初勘查此地時,一定抱持對山神的敬畏之心吧!


標高541.3公尺的第一水源是一座石砌建築,安山岩就地取材。匾額題有「滾水頭」三字,形容泉水大量湧出,終年不絕——由時任日籍台北市尹 (相當於市長) 田端幸三郎於昭和四年 (1929) 所題,可惜落款已模糊不清。清涼乾淨的第一水源,迄今仍然運作供應中,這點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遠見。



折回百年楓香岔路口後,往玉瀧谷所在的青春嶺路前進,繼續踏查草山水道系統。

抵達青春嶺路,往上走是湖田國小步道,可以通往竹子湖,不取,取右柏油路往下,五分鐘內就會抵達玉瀧谷玉瀧谷是間歷史悠久的野菜餐廳。除了新鮮採收的時蔬,白斬雞、清蒸鱸魚都是招牌菜

要到草山水道系統的第一取水井,需要通過玉瀧谷的「灶咖」。別擔心,就大膽給他走過去吧。




經過第一取水井,通過頗有年代的拱門,將沿著青春嶺步道蜿蜒陡下至第一水管橋,45度的陡坡相當陡峭,小心慢行之餘,還可以聽見伴行的鋼鑄水管,傳來流動水聲。



橫越磺溪支流大屯瀑布的第一水管橋,乃台灣第一座為了輸送自來水而設置的水管橋,橋墩也是由安山岩打造。天母第三水源有第三水管橋,你或許會好奇那第二水管橋在哪裡呢?第二水管橋位在小隱潭前公車站牌旁,不過隱沒在樹林當中,不容易被看見。



大屯瀑布由大小不一、層次分明的瀑布群組成,溪谷中群石層疊錯落,溪水潺潺。由於早年即是後山公園觀光景點的一環,仿古欄杆和小橋遍布,人工鑿痕過重;外加環境陰暗潮溼,石階和欄杆上往往積滿厚重的綠苔和菌菇類。



走出大屯瀑布出口,通過早年陽明公園的售票亭大門,沿公路走回雷隱橋停車處,結束這次的第一水源O型路線,完成自己的草山水道系統巡禮最後一片拼圖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您與我分享您的心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