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10-08

【台北市】草山水道系統巡禮:第三水源.藍寶石泉

2024年3月31日清晨,鋒面帶來的大量雨水在台北上空傾盆潑下,雷聲隆隆,八點左右,雨勢依舊沒有收歇的跡象。「雨下那麼大,還能成行嗎?」我心中忐忑不安,但還是冒著風雨騎車上了陽明山,為的就是參加期待已久的藍寶石泉導覽,一窺草山水道第三水源。

所幸,來到集合地點陽明山天主堂時,烏雲退散、陽光露臉,天氣奇蹟般瞬間轉好。「我就住山下,原本想說如果下大雨,各位會走得很辛苦。你們真的很幸運。」帶團的小江老師說道。

三角埔發電所是台灣唯一利用自來水發電的水力發電廠 (資料照片)

天母古道的大黑水管,是草山水道系統的一環 (資料照片)

日本工學博士佐野藤次郎設計規劃的草山水道系統,啟用了第一及第三水源,做為台北市的公共民生用水。俗稱「陽明湧泉」的第三水源,正座落在「水管路步道」天母古道的盡頭。

由於是水源保護重地,除了疫情前固定的水道祭活動會開放外,這裡平時大門深鎖。筆者長年走訪天母古道、以及上回的半嶺水圳步道,最終總是隔絕於第三水源柵門之外。透過報名自來水園區安排的行程,總算揭開神秘面紗。

取得識別證後,跟團走段下坡車道、轉入天母古道,拾級而下,右側即為被柵欄包圍的水源地。




第三水源地的入口一帶有調整井、氣曝室等水利設施,這裡設有整面的照片展示及解說牌,小江老師依序跟我們複習「台灣自來水之父」英國技師威廉.巴爾頓、「台灣水道之父」濱野彌四郎,還有草山水道系統的設計者佐野藤次郎。其中有張老照片,還能找到八田與一跨坐於水管橋之上!

門鎖開啟,古樸典雅的水管橋及取水井「湧泉台」映入眼簾,可能拜稍早豪雨所賜,淞溪瀑布水量極大,氣勢磅礡;從高處俯瞰瀑潭底,硫磺的澄黃色覆滿岩壁及溪石,不時聞到些許硫磺味。


小江老師提醒我們注意水管橋的鋪面,為因應第一、第三水源通過,而有左、右兩種鋪法。鋼製水管那側運送第一水源,只要分段翻開石板橋面,就可方便進行維修;另一側則為水渠,運送第三水源。


抵達水管橋盡頭的湧泉台,志工老師們將鐵門緩緩敞開,「藍寶石泉」露臉了。嘩啦嘩啦的水流聲不斷湧出,由於有礦物沉澱,水面隱約閃現光線折射形成的瑰藍色澤,觀者無不驚呼連連。

「藍寶石泉」第三水源,經由地下泥土層、砂石層,再從火成石安山岩縫中噴湧而出,水質軟硬適中,無須沉澱、過濾,又沒受硫磺汙染,本身就是可直接生飲的天然礦泉水。我想,如果台灣要打造國際級礦泉水品牌,那非「藍寶石泉」莫屬吧!眾人在水源地拍照、生飲礦泉水,愉快地結束第三水源導覽行程。


第三水管橋與淞溪瀑布

離開前,我從水管橋上注意到淞溪是一分為二的,一邊是硫磺遍布的溪谷,一邊是水質清澈的灌溉水圳,通往半嶺水圳步道。彼此那麼接近,水源竟沒有遭受汙染,大自然真是奧妙。內心默默做了個決定,下次要去竹子湖找第一水源「滾水頭」,完整走一遭草山水道系統。

後記:筆者已於2025年10月拜訪第一水源「滾水頭」。


【草山水道系統系列文章】


◎ 原文刊載於島國拾影粉絲團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您與我分享您的心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