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-05-04

【台北市】五星級散步道──半嶺水圳步道


透過Tony老師的影片,得知半嶺水圳步道近年鋪整棧道,變得更加容易親近,於是找了假日前去探險。半嶺水圳步道耳聞多年,我卻從來沒有走過,每逢行經文大後山,都只有匆匆一瞥。

很久以前,天母古道曾是我們家庭的踏青首選,當時都直接名喚「水管路」,我尤其喜歡包裹瀝青、防止硫磺侵蝕的烏黑大水管。這條由日本工學博士佐野藤次郎於1928年規劃的「草山水道系統」,鑒於城市人口急遽增加、舊有小觀音山水源地不敷使用,決定引用水質佳的大屯火山群做為源頭,經竹子湖第一源頭、天母,一路到圓山台灣神社貯水池,供給整個台北市民用水。圓山水神社即草山水道的宗教遺跡之一。

紗帽山南麓的翠綠林相

多年以後,古道途中的番婆嶺紅磚厝改建成別墅、沿途民宅將汙水排入溝裡,變得烏煙瘴氣,過去的靜謐生態早已逝去,水管路就此從我們的健行清單除名。

貫穿農業區的半嶺水圳,非用於民生飲水,而是以灌溉為主

半嶺水圳就在水管路「對面」山腰,兩條水路指向相同源頭 ── 第三水源的「陽明湧泉」。第三水源位在紗帽山南麓的磺溪,但磺溪內有硫磺,自然無法將磺溪水作為飲用水水源,故取伏流湧泉。這個呈現藍寶石色澤、可以直接生飲的天然山泉水,迄今源源不絕,博得亞洲第一湧泉雅號。為保護源頭避免受到汙染,每年除了天母水道祭及OPEN TAIPEI活動開放導覽參觀外,「陽明湧泉」一直處於封閉的神祕狀態。半嶺水圳則引自水量相對弱勢的第二水源,由於被淘汰,所以主要提供農民灌溉使用。

石棚土地公


整條半嶺步道十分平緩,清澈水圳伴隨在旁,若往對面山頭望去,就可以看見平行的天母古道。首先我們會先見到石棚土地公,叫做「石棚」,因為昔日是用就地石材搭屋,供神明遮風避雨。大約十年前半嶺聚落民眾集資蓋新廟,環境改善了,卻也失去古味。

水圳閘口

圳頭土地公就在這塊大石底下,經過時別忘了彎下身參拜

圳頭土地公就在這塊大石底下,經過時別忘了彎下身參拜

盤根錯節的奇景

路過明玄宮,隨即進入水圳步道的精華路段,一路沿著斷崖行走。新穎完善、尊重自然環境的木棧道舒適、好走,一路可毫不費力地通往淞溪瀑布。由於水路相伴,這裡的氣溫總可以維持低於常溫三、四度,散步其中,自有一種清涼感。



沿途山林茂密,翠綠扶疏,偶遇蓊鬱竹林、激流小瀑,天然雅景豐富了這條優美的水路古道。我將手掌浸入潺潺流水,感受沁涼快意,讓梅雨季來臨前、濕氣滿載的惱熱氣息頓時全消。




大約半個小時的腳程,就能抵達步道盡頭的淞溪瀑布。淞溪是匯入磺溪的溫泉支流,該瀑布又名文大瀑布,上下雙層、氣勢磅礡。

瀑潭底的磺溪,硫磺的澄黃色覆滿岩壁及溪石,閃亮似的;上層即「陽明湧泉」的第三水源源頭,水管橋橫越瀑上。由於為水源重地,平時是封閉狀態。(編按:筆者後來進去一探,可參見藍寶石泉一文。)

原路折返,走向另一條山徑看半嶺吊橋,體驗原野樂園過繩索橋的樂趣。最終於慈母橋出,完成一個6型的環狀路線。

半嶺水圳步道的名氣沒有水管路高,但也是一條擁有百年歷史的天母古道,只是人們往往忽略了。如今,半嶺水圳步道已成為五星級的怡人散步道,遊走其中,輕鬆愉悅。我有預感,這處秘境將會吸引大批朝聖人潮。

【草山水道系統系列文章】

◎ 圓山水神社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您與我分享您的心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