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-06-27

【台北市】天母白屋

磺溪,來自溫泉鄉的小溪流,流經充滿異國情調的小城天母。瀰漫硫磺氣息的幽谷畔,有幢美國電影裡才會出現的白色洋房,與周遭林立的豪宅華廈顯得格格不入。路過的人只要心存好奇,不免會特地瞧上一眼,思索這幢洋房到底有什麼來頭?

2015-06-25

【台北市】城南舊事 ── 紀州庵



大學時代,我讀王文興的《家變》,接近結尾處,主角父親形象遭受質疑、乃至崩毀的景況,至今回憶起來,驚心動魄,不禁冒出一身冷汗。從此,這部當代華語經典之作深深吸引住我,於是興起了拜訪故事舞台 ── 紀州庵的念頭。只是那個時候,紀州庵仍處於破敗狀態,城南文學森林的美夢,還只是亟欲爭取的口號而已。

2015-06-06

【台北市】茶路古道.石泉巖.土地公嶺古道


根據劉克襄《台灣舊路踏查記》的茶路篇指出,碩果僅存的茶路古道只遺留石泉巖清水祖師廟至崇德街一小段,其餘多已被柏油覆蓋。曾拜訪過茶路分支福州山稜線的我,藉由這回糶米古道的地利之便,勢必得朝聖一番。

2015-05-26

【台北市】糶米古道.德興煤礦

路,是人走出來的。吳興街六百巷一百弄底,有一條鮮為人知的糶 (ㄊㄧㄠˋ) 米古道。該古道約莫清朝道光年間就已存在,當時三張犁的居民多以務農為主,故常將收成的稻穀挑至南港、文山從事交易買賣,因不願多繞路,挑夫們常經由山區間踩踏出的小徑,直線抵達南港、木柵、深坑等地。不但省事,半途休息還可享受徐徐涼風,逐成為兩地主要的聯絡要道。後來鋪設了石階,數字恰好整數,共五百階。

隨著台北盆地交通脈絡日益完善,糶米古道幾遭遺忘,人煙稀少。除非是有心的文史人士尋覓探幽,糶米古道在台北市郊山的觀光版圖上,始終是缺席、備受冷落的。但也有幸如此,才使得糶米古道始終保持清幽靜謐的原始氛圍。

2015-05-20

【新北市】三重太璞宮.新北綠家園


在一次好奇心的驅使下,我注意到橫跨三重、五股交界的國道路畔,多了塊「新北綠家園」的直書棕色指標。起先我以為是個建案的名稱,但又覺得沒有那麼簡單。因為政府機關命名一向是很「公務員」,建商才不會取這般毫無吸引力的宣傳名呢!

後來查過資料才知曉,「新北綠家園」是新北市政府升格以來、近年積極推動的綠美化專案── 企圖將人口稠密地區的閒置公有土地,進行簡易綠美化,增加市民實際可用的綠地空間,提升社區的環境品質。其中,又以擁有不少參天老樹的三重「新北綠家園」最具可看性。

2015-05-17

【台北市】艋舺新富市場

採買人潮川流不息,琳瑯滿目的蔬果鮮食,空氣中瀰漫著各式各樣的氣味。來到艋舺老城區,想必會對新富市場的熱鬧景況留下深刻印象。

因為位於三水街以東,新富市場又稱作東三水街市場,這條自日據時期就存在至今的菜市場,佔地範圍極廣,拱型頂棚覆蓋住整個天空,逛街人潮可遮風避雨;若從遠處觀之,猶如「不見天街」再現。但是你知道嗎?新富市場這個極具日本味的名字由來,除了是來自此地的舊稱「新富町」之外,「正統」的新富市場,其實就躲藏在暗街仔裡頭,被遺忘的角落深處……


2015-05-08

【選片】十部關於拍電影的電影


電影是一門集體藝術。講述一則虛構或者改編的故事,不僅需要導演、編劇、演員這些靈魂人物,更離不開攝影、燈光、收音、美術和剪輯等各種技術工作的配合,一部電影才能順利誕生;或許數位科技時代的來臨,改變了多數人的拍片模式,但這個基本價值仍是依舊不變的真理。

第二次世界大戰以詳,世界影壇陸續有不少探討幕後電影人的「戲中戲」影片問世。無論是片廠裡攝製團隊也好,還是個人自身對電影藝術的熱忱與追求,這些作品都能讓影迷們一窺創作者的內心世界。當然,這類題材的影片不勝枚舉,以下為大家精選出古今中外、十部關於「拍電影」的電影。

2015-05-02

【台北市】尋訪王秀杞

從車水繁忙的仰德大道岔進通往新安里的靜謐巷弄,循著綠蔭掩映、蜿蜒的山徑高低起伏,大約十分鐘的車程,眼前頓時豁然開朗起來──四面環山、芳草長綠,外雙溪悠悠流淌,零星農舍點綴其中,蔚藍穹蒼之下,青山翠谷的優美勝景叫人心曠神怡。

古稱「燒庚寮」的新安里,是一處常跑陽明山的台北人都不一定知曉的秘密境地。當地最具傳奇色彩的事蹟,即是日據初期「抗日三猛」── 簡大獅的藏身之處。

二十世紀中葉,這裡則因孕育出雕刻家王秀杞而享譽盛名……

2015-02-23

【台北市】信義區的黑金歲月 ── 和興炭坑

如今世人多已淡忘,距離台北101大樓不到兩公里的四獸山山區,曾經蘊藏豐富的「黑金」。


煤礦是由植物體死亡後慢慢分解形成的。四獸山一帶的煤層屬於台北古老地層中的石底層;石底層是台北地區分布最廣、產量最豐的煤層,因此昔日的礦場多是在此地層上開挖。

2015-02-12

【台北市】走訪松山文創園區 (松山菸廠)

這陣子,由於大巨蛋工程、台北文創弊案的紛紛擾擾,使得深陷其中的松山菸廠,受到國內前所未有的關注。儘管如此,這片碩果僅存、腹地遼闊的城市綠洲,依然是台北人午後漫步的絕佳遊賞名所。現在,讓我們遠離官商勾結云云的政治口水,放慢平時繁忙的步調,重新認識松山菸廠。


追溯松山菸廠的歷史,可得要從台灣菸草專賣制度開始談起 ── 台灣菸草專賣制度始於日據時期的1905年 (明治三十八年),菸草的種植、加工及銷售均在政府控管之下,是當時台灣總督府為彌補稅收不足而實施的財政措施。

2015-01-26

【桃園市】龍潭三坑老街.王朝活魚

冬季難得艷陽高照,理當是出遊的好日子。家中九十二歲高壽的奶奶,對多年前品嚐石門活魚的滋味念念不忘,父親為完成其心願,便將安排行程的任務託付給我,臨時要我規畫一趟龍潭微旅行。有鑑於長者行動不便,我決意將目標鎖定耳聞已久的三坑老街。


自國道三號下龍潭交流道,循113號縣道往石門水庫方向前行,途經泉僑中學、中山科學院後,不久就能見到往三坑老街的指標;左轉永福路,直抵三坑子。

2014-12-09

【台北市】象山

當人們談及象山,「那座可以看跨年煙火的山頭嘛!」不外乎就是這句。這個四獸山最高點本身就頗具人氣,捷運信義線的開通、終點站正式以象山命名後,名聲更為遠播。來到信義區,不登象山而小台北,總會覺得少做一件重要的事呢。


過去我曾將象山作為出發點,途經拇指山、九五峰、虎山,縱走了一遭南港山系,卻沒有花特別多時間瞭解象山,難免有些遺憾,此行將之補齊。

1997年,台北市政府建設局 (今大地工程局) 鑑於象山座落四獸山最南、緊鄰信義區的便利性,在此規劃完善的自然步道,可謂日後親山步道系統的開路先鋒。

2014-12-03

【桃園市】巴陵橋.拉拉山自然保護區

第一次去拉拉山,是我唸小學的時候,當年是從角板山搭台汽客運上山的。對拉拉山的印象,記憶猶新,尤其是在濃霧瀰漫的森林間徘徊穿梭、抬頭仰望那些高聳參天的千年神木,還有甜美多汁的水蜜桃。多年已逝,終於又有機會重遊舊地了。


前身是日據時期「角板山三星警備道」、編號台七線的北部橫貫公路,是從桃園大溪通往宜蘭的山林要道,全程約123.6公里,與中橫、南橫並列「台灣三大橫貫公路」,也是台灣三條橫貫 (中橫毀損之前) 公路當中,距離最短的一條。

2014-11-22

【新北市】板橋古城漫步 (下)


在台灣,庶民生活往往以寺廟作為圓之圓心,只要觀察寺廟周遭的生態,多少就能夠了然當地的生活面貌。


板橋有四座著名的古剎,它們分別是接雲寺、大眾廟、慈惠宮,以及鮮為人知的迪毅堂。這些信仰組織的建立,皆與林家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連──談起板橋的歷史,就不得不提林本源家族。這群來自漳州龍溪、清代咸豐年間遷入定居的林氏世族,對於板橋地區的政治、經濟、宗教的發展,有著深遠的影響。

2014-11-18

【新北市】板橋古城漫步 (上)

「喔!城牆啊?轉進去就看到了。」管理員阿姨好心地幫我指示方向。若沒有她的提點,我可能就找不到板橋的古城牆殘跡了。


由於求學之故,板橋成為我平日通勤的新據點,自然而然地,我更想重新認識這座城市──發掘除了林家花園,更多樣多變、人文薈萃的板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