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11-22

【台北市】《強尼.凱克》取景地散步:晉江街.長慶廟.同安街八巷

在台灣,庶民生活往往以寺廟做為生活中心,廟前或廟後,往往依偎著廣場、戲台或大樹。觀察寺廟旁的生態,多少能大致明瞭當地的生活樣貌。這番懷舊的生活面貌,在侯孝賢的《童年往事》(1985) 有所體現,以銅鑼天后宮佯裝鳳山城隍廟前的榕樹廣場,周遭巷弄四通八達,這幾乎成為我對台灣新電影的寄情想像。侯導監製、黃熙導演的《強尼‧凱克》(Missing Johnny, 2017),是否也是依照這個情懷選景呢?

古亭庄的歷史,根據福德爺長慶廟前的石碑說明,可追溯至清順治、康熙年間,即有泉州人到此地開墾,形成一個聚落;為防禦新店溪上游屈尺的泰雅族出草獵首,在今公館一帶建守望亭、並設大鼓,有釁,則擂鼓示警,「鼓」亭便成庄名由來。

日本人後來改名「古」亭設町,之所以改成古字,是為便於書寫。泉州人以長慶廟、晉江街一帶作為聚墾街廓,進而延伸至南昌路、羅斯福路二段及金門街等處。

二戰過後,這一帶是來往新店、永和、景美的必經之處,吸引桃竹苗的客家族群來此做生意、定居,拜伯公的長慶廟,成為來台北生活的客家人的信仰中心。這或許能解釋為何客家文化主題公園會設址在前兒童交通博物館。

從曾是水圳支線、蜿蜒的晉江街彎入長慶廟。其實長慶廟距離車水馬龍的羅斯福路和南昌路近在咫尺,可是卻保有大隱於市的靜謐感,時間彷若靜止了。長慶廟原無廟,而是大榕樹下的石砌土地公。1930年代初,信徒捐資擴建,歷經數度翻修,逐成今日面貌。大榕樹「長慶榕」如今安在,枝葉茂密,已有近三百年的歲數。

晉江街巷弄內的香鋪,樹蔭穿透的光影婆娑,時光彷彿靜止。

賣香的阿姨見我到處拍照,好奇上前詢問,得知我是為了電影場景而來,開始熱情地跟我介紹在這邊拍攝的影視作品。

你說的這部我知道,那是夏天來拍的。就是那部捉小鳥的電影,但我不知道片名是什麼。

強尼凱克,比較難記啦。

當時他們借廟旁的屋子做梳妝間,侯孝賢導演也有在現場。


(1)

《強尼.凱克》(2017) 電影截圖 © 三三電影



(2)

《強尼.凱克》(2017) 電影截圖 © 三三電影


《強尼.凱克》(2017) 電影截圖 © 三三電影

《強尼‧凱克》片中,戲台正在上演布袋戲。相信侯導影迷看到這段時,會自然而然跟《戲夢人生》(1993) 產生對話。我請教她電影裡的布袋戲班,是為了這部片而特別演出的嗎?

不是,是他們在這邊拍的時候,剛好有信眾請布袋戲謝神。

這點很像《戀戀風塵》(1986) 於西門紅樓拍中興服飾社的戲,外頭發生火災,攝影機趕緊紀錄下救火實況。


(3)

《強尼.凱克》(2017) 電影截圖 © 三三電影

這座戲台很常演布袋戲和歌仔戲,像是楊麗花、廖瓊枝、謝月霞都來過。

謝月霞啊,她後來有去演張作驥的電影,演大姐頭。

我不清楚,我記得她演大愛比較多。

阿姨還說前些年連續劇《晶晶》的媽媽有在大榕樹下拍戲,她有在場,只是忘記演員名字。「劉引商。」我說。她大喜,同時替引商奶奶的過世感到遺憾。

當年我們看《晶晶》時,哭得唏哩嘩啦。

告別阿姨,轉去晉江街附近的同安街8巷看Y字路口,作為這趟短暫午後旅行的尾聲。之前日本作家栖來光《在台灣尋找Y字路》一書,便以這個Y字路口當封面。我也從中得知原來Y字路口的命名由來,始於日本藝術家橫尾忠則。

聽阿姨這樣描述,猜想《強尼‧凱克》侯導涉入程度,應該近似《少年吔,安啦!》(1992),那《強尼》的取景地,想必有侯導參與的結晶。捨著名地標,對準裏城市 (或是邊陲) 的生活氣息,如蟾蜍山、寶藏巖、三重集美街、中坡北路福德街等,用環境帶出人物,一向是侯導處理當代台北的特質。我常妄想,循著舊時水路漫遊的《舒蘭河上》最終面貌,應該能從《強尼‧凱克》說起吧。

編按:侯導證實因病而退休,以後也無緣見到《舒蘭河上》的完成。

◎ 原文刊載於島國拾影粉絲專頁,完稿於2023年5月4日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您與我分享您的心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