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-03-02

【焦點導演】再見,亞倫雷奈 Goodbye, Alain Resnais

剛剛得知法國左岸派大師亞倫雷奈 (Alain Resnais,1922-2014) 逝世的消息,心裡既震驚又複雜,不停在屋內來回踱步,久久不能平復。

《去年在馬倫巴》劇照  (圖片來源:網路)

雷奈並不是我最喜歡的導演 (我心目中的Top3為:侯孝賢、Stanley Kubrick、Roman Polanski),但是他的電影卻有著十足前衛的影像魅力。儘管知道自己會看得一頭霧水、或是陷入漫漫長眠,我還是會心甘情願地被他的作品所折服,不斷地想試著重新回頭,接受挑戰。


無論是早期類似ppt簡報的《梵谷》、震撼人心的猶太人集中營紀錄片《夜與霧》,《廣島之戀》的驚世開頭、意識流巔峰作《去年在馬倫巴》、《我的美國舅舅》、《天意》、《生活像小說》.....再到近年的《瘋草》、《好戲還在後頭》,我一部一部的看,一部一部的受挫,進而一部一部的吸收,化作為自己的養分。左岸派電影不同於新浪潮的地方,他們擅於側重描寫人物的內心,內心世界是他們所關心的現實;文學性高同屬左岸派的鮮明特色,像是瑪格麗特莒哈絲的小說《廣島之戀》即被雷奈改編 (另外一部經典《長別離》則由亨利柯比改編,爾後她本人也投入了電影創作),《去年在馬倫巴》改編自Alain Robbe Grillet的小說,作者亦參與共同編劇。本片革新了當代電影語言,榮獲威尼斯影展最高榮譽金獅獎。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時,就讓我看到神魂顛倒,時至今日還在霧裡看花,只能怪我領悟力太低。

《夜與霧》以平實的敘事、駭人的資料影像,間接控訴了納粹的暴行。

左岸派的代表人物們早於1990年代末就逐漸凋零,直到今天仍有新片問世的雷奈,成了世界影迷對左岸派的唯一記憶。中壯年時期的雷奈遠遠拋離觀眾,使得他的影片往往晦澀難懂,難以親近;新世紀來臨之前,他的作品開始轉向輕鬆、俏皮,愈來愈注重觀賞性。例如《法國香頌》有如Woody Allen般的絮絮叨叨,主要角色突如其來的歌舞配唱,儘管有些摸不著頭緒,但也預見雷奈晚年的隨心所欲及改變。

我以為2012年的《好戲還在後頭》將會是雷奈的退休作,沒想到今年初他又帶給大家《縱情一曲》,令人欣喜與期待,還真是印證了「好戲還在後頭」呢!

可是當聽聞柏林影展放映和頒獎 (新片獲得銀熊獎) 時,雷奈竟因故未出席,這讓我心頭一緊、感到不對勁 ── 老先生怎麼了?沒想到,今天真的傳來噩耗,讓人惋惜不已。名列於世界電影史冊、依舊穩健持續拍片的導演,如今又少了一位。

雷奈在拍攝《天意》時的工作照。 (圖片來源:網路)

91歲,已是高壽。只是原本希冀雷奈會跟新藤兼人一樣,拍到100歲再告別凡間;或是像葡萄牙導演曼諾迪奧利維拉,106歲創作不輟。我們數數 (請准許我把法國新浪潮成員列入),楚浮最先離世,依序是德米、路易馬盧、莒哈絲、侯麥、夏布洛、克勞德米勒,然後.....唉,雷奈緊接在後頭。這樣一想,Jean-Luc Godard (尚盧高達) 、安妮華達和雅克里維特已經成了在世的稀世珍寶。

再見雷奈,左岸精神永垂不朽。我會再度透過您的作品,與您隔空對話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您與我分享您的心得 :-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