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-09-17

【南投縣】日月潭.玄奘寺.慈恩塔

位於南投縣魚池鄉的日月潭,海拔760公尺、幅員100多平方公里,是台灣第一大的天然湖泊。昔日這裡舊稱「水沙連」,為邵族逐鹿水耕的祖居地,當漢人移入開墾後,見其潭型半如日輪、南如月勾,因而得名「日月」;早年,日月潭便以「雙潭映月」的美譽,名列台灣八景之一。小巧蓊綠的拉魯島座落潭心,碧藍無波的浩瀚水域,襯倚翠巒疊嶂,雲淡風輕的湖光山色,使它成為自清朝迄今,台灣歷久不衰的老牌旅遊勝地。近年來,更因萬人泳渡賽事、入選美國媒體 CNNGo「全球十大最美自行車道」,在國際間掀起不小話題。




除了搭乘遊艇遊湖以外,驅車或騎鐵馬亦是環覽日月潭的絕佳方式。全長33公里的環潭公路,沿途風景區遍布,如文武廟、伊達邵和玄光寺,甚至是觀光纜車,都曾留下我走過的足跡。因此這回重訪日月潭,我選擇停留之前總是匆匆而過的兩處名勝 ── 玄奘寺及慈恩塔。



地處伊達邵以西的玄奘寺,落成於1965年間,是為了奉厝從日本迎回的玄奘大師的頂骨舍利子。自己對玄奘的初識,莫過於吳承恩《西遊記》裡,唐三藏前往西天取經的經典形象吧!

然而現實裡的玄奘真有其人。這名唐朝高僧,受唐太宗之命前往印度取經,歷十餘年返國,得經書六百五十餘部,與其弟子共譯七十五部,得一千三白三十五卷,對佛教在中國的發展貢獻卓著。


中日戰爭期間,日本人從南京掠走玄奘大師的頂骨舍利,供奉於日本崎玉縣慈恩寺。國民政府遷台後,台灣佛教界向日本佛教界表達了迎還大師舍利子的願望。經過協商,雙方同意將大師的頂骨舍利子一半留在日本,一半迎回台灣祀奉。

1955年 ,頂骨舍利子運抵台北,並擇定暫時安奉於日月潭畔之玄光寺;1965年11月,待玄奘寺落成後,靈骨才迎奉入玄奘寺。玄奘大師的頂骨舍利子,竟一路命運多舛、輾轉漂泊,最終落腳異地台灣,只能感慨無情地歷史造化弄人。



玄奘寺主殿為一仿唐式建築,碧瓦朱柱,古樸無華。整座寺院前臨日月潭、後依青龍山,當年協助建寺的地理勘輿師,稱該寺占「青龍戲珠」寶地,乃大師頂骨舍利子最佳安奉處所。

中日佛教親善交流紀念碑

圍繞於玄奘寺四周的庭園,古松參天,環境靜謐祥和,具有中國庭園雍容大方的器度。院落中央還有一口古鐘,供人撞擊。





玄奘寺觀景平台居高臨下,視野非常良好,山明水秀日月潭盡收眼底。霎那間,清新涼風面而來,更覺心曠神怡。初秋真是到日月潭旅行的美好時節啊!


每回拜訪日月潭,都會對遠山那座隱約浮現的九層寶塔感到好奇,但卻不曾親臨過,所以這次一定要達到目標。慈恩塔的登山口距離玄奘寺約三百多公尺,指標有些不明顯,千萬別開過頭了。



一路緩坡直上的慈恩塔步道,從停車場走至塔前約570公尺,沿途古木參天、綠意盎然。石板步道寬闊完善,對於喜愛健行的我而言,行走其間不易感到疲累。







慈恩塔位於海拔954公尺的沙巴蘭山(又名二龍山)顛,寶塔標高46公尺,塔頂正好1000公尺,是整個日月潭的最高點。

慈恩塔係蔣介石為感念母親王太夫人而建,命名「慈恩」,乃是期以昭示國人克盡孝道、永懷慈恩。1969年興建,1971年元月竣工,甫完成便成為日月潭的著名地標。當初建塔時,所有的建材原料均都是利用船運運過日月潭水面,再用流籠運送上山,工程十分艱鉅。






慈恩塔的匾額為蔣介石親筆題字。


1999年的九二一地震,讓慈恩塔遭受到嚴重破壞。或許是主體出了問題,近十年大大小小的地震,再再讓慈恩塔受損不輕,封閉多時。一直要到前年整修完畢,才再度開放讓旅人登高攬勝。在寶塔的最頂端,尚存一口涵碧樓捐贈的大鐘。







慈恩塔正對面的中式建築為王太夫人紀念堂。一樓是蔣介石先生休息室,裡面擺設王太夫人遺像及簡單家具;地下一樓則是慈恩塔工程照片、設計原稿及蔣介石的修改手諭。




在那個強人掌權的年代,簡單下令,一幢寶塔從平地而起。如果換作今日,蔣先生可能會被國會質詢,遭立委嗆聲興建慈恩塔的意義為何、浪費公帑吧!唉,我真是異想天開啊。總之,把握當下,享受慈恩塔杳無人煙的清幽氛圍,最實在!


【旅行地圖】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您與我分享您的心得 :-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