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-02-20

【南投縣】草屯和平老街巡禮

草屯,這座受到九九峰庇蔭、潺潺烏溪孕育而生的河畔小鎮,位居埔里與鹿港之間的交通要衢,昔日不僅是進入南投的重要門戶,更是拓墾者深入內地的橋頭堡。

太平路是草屯最為繁華的商業大街,古色古香的第一銀行非常顯著。





明朝初年,靠海的鹿港漁民,時常帶著海產、食鹽及來自中國的商品,徒步橫越八卦山山脈,前往埔里盆地換取山珍;同時,埔里的居民也攜貨至鹿港販售,兩地交流日趨頻繁,草屯恰好成了一處中繼站。 大家在休息之餘,順便在此丟棄舊草鞋、換上新鞋,日久成習,人們就為這處原本沒有名字的地方,取名「草鞋墩」,商旅雲集,定居者變多,自然也就熱鬧起來了。

雍正元年八月,原諸羅縣分設嘉義、彰化兩縣,「草鞋墩」屬彰化縣南北投堡轄域; 光緒元年,埔里社建廳,設中路撫民理番同知,轄內共一街三十餘莊,隸屬於北投堡的「草鞋墩」為入埔之北路,此間往來埔里盆地者,絡繹不絕。光緒十年,古文書上已載有「草鞋墩街」之稱,指的即是今日之玉峰街,昔稱「舊街」。


這樣說來,過去稱做「舊街」的玉峰街,才是草屯資歷最「老」的老街。從玉峰街展開老街巡禮,似乎在理想不過了。

玉峰街窄小如巷弄,由於日本人沒有在此進行市街改正,因而保有清代遺留的街廓氛圍。巷口轉角有株亭亭如蓋的老榕,樹下的攤販門庭若市,教人不禁好奇是在賣些什麼?

名副其實的「榕樹下」。

上前一探,原來是草屯的著名小吃榕樹下蚵仔嗲。據不少認識的草屯友人所述,這是他們從小吃到大的古早味。蚵嗲 (40元)炸得外酥內軟,口齒留香;豆腐湯 (20元) 看似普通,但它的湯頭調味實在鮮美,令我回味再三。聽說他們的韭菜條、肉粿也都不錯,就待下回前來品嚐。



日據時期,日本人廢北投堡,改名「草鞋墩庄」。西元1920年 (大正九年),當時臺灣全域凡三字併成之地名,悉改為二字;凡「墩 」字多改「屯」字,「草屯」於焉而生。因為行政區域重劃、人口逐漸密集,草屯從「庄」升格為「街」,儼然成為中部地區重要的政治、交通、經濟中心。台灣光復後改成草屯鎮,沿用迄今。

話說草屯的經濟活動相當活躍,熱鬧繁華程度更勝縣政中心南投市。自從苗栗頭份鎮、彰化員林鎮紛紛升格為市後,草屯躋身「全台第一大鎮」,未來是否順利升格為市,目前還是個未知數。


今日的大家熟悉的草屯老街,大多數指的是俗稱「新街」的和平街。1922年 (大正十一年),舊街發展相當飽和,因此當地的李姓望族以玉峰街核心,集資向外延伸「新街」,興建了整齊劃一的商店街屋。這也是台灣唯一由家族聯手打造的市街。

1926年 (昭和元年) ,草屯庄役場落成,新街日益熱鬧,郵局、市場、各階關行號紛紛設立,甚至還鋪設通往彰化糖廠的輕便鐵道,這處街區可謂當年草屯的交通、政經樞紐。






中山路及和平路交叉口的滄浪診所,自日據時期落成以來,其中西合璧的外觀,一向是老街最受到眾人矚目的巴洛克街屋。

山牆上的圖騰浮雕雕工精美,栩栩如生。


目前滄浪診所由第二代李嵩舜接續經營。李醫師跟著父親李滄浪學醫,中國醫大畢業後,接下父親的診所,繼續為民服務。 李醫師的弟弟李嵩堯開設的牙科醫師診所,也在這條和平老街上。


這間老字號的新興土豆店,不僅可以買到五穀雜糧和各式南北貨,它所處的這幢磚砌街屋依然維持原貌,泥塑山牆的造景繁複精緻,又兼具對稱之美,充分反映當時的建築美學。據說二樓以前是間旅社,惟已歇業多年。


中為鯉躍龍門,兩側雌、雄麒麟腳踩書畫及葫蘆、元寶。

亭仔腳,古韻猶存。

李醫師弟弟開設的牙科。



土豆行、柑仔店、冰菓室,時光彷彿倒流至上個世紀。



歷經日據時期、台灣光復到九二一大地震,時代更迭與戰火、天災無情的焠煉,短短的和平街,見證了草屯近代歷史的發展軌跡。直到今天,我們仍能透過樸實紅磚及巴洛克所交織而成的街景,尋找草屯人往昔的生活記憶。

【旅行地圖】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您與我分享您的心得 :-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