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-12-08

【台北市】象山

當人們談及象山,「那座可以看跨年煙火的山頭嘛!」不外乎就是這句。這個四獸山最高點本身就頗具人氣,捷運信義線的開通、終點站正式以象山命名後,名聲更為遠播。來到信義區,不登象山而小台北,總會覺得少做一件重要的事呢。


過去我曾將象山作為出發點,途經拇指山、九五峰、虎山,縱走了一遭南港山系,卻沒有花特別多時間瞭解象山,難免有些遺憾,此行將之補齊。

1997年,台北市政府建設局 (今大地工程局) 鑑於象山座落四獸山最南、緊鄰信義區的便利性,在此規劃完善的自然步道,可謂日後親山步道系統的開路先鋒。

2014-12-02

【桃園市】巴陵橋.拉拉山自然保護區

第一次去拉拉山,是我唸小學的時候,當年是從角板山搭台汽客運上山的。對拉拉山的印象,記憶猶新,尤其是在濃霧瀰漫的森林間徘徊穿梭、抬頭仰望那些高聳參天的千年神木,還有甜美多汁的水蜜桃。多年已逝,終於又有機會重遊舊地了。


前身是日據時期「角板山三星警備道」、編號台七線的北部橫貫公路,是從桃園大溪通往宜蘭的山林要道,全程約123.6公里,與中橫、南橫並列「台灣三大橫貫公路」,也是台灣三條橫貫 (中橫毀損之前) 公路當中,距離最短的一條。

2014-11-21

【新北市】板橋古城漫步 (下)

在台灣,庶民生活往往以寺廟作為圓之圓心,只要觀察寺廟周遭的生態,多少就能夠了然當地的生活面貌。



板橋有四座著名的古剎,它們分別是接雲寺、大眾廟、慈惠宮,以及鮮為人知的迪毅堂。這些信仰組織的建立,皆與林家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連──談起板橋的歷史,就不得不提林本源家族。這群來自漳州龍溪、清代咸豐年間遷入定居的林氏世族,對於板橋地區的政治、經濟、宗教的發展,有著深遠的影響。

2014-11-18

【新北市】板橋古城漫步 (上)

「喔!城牆啊?轉進去就看到了。」管理員阿姨好心地幫我指示方向。若沒有她的提點,我可能就找不到板橋的古城牆殘跡了。


由於求學之故,板橋成為我平日通勤的新據點,自然而然地,我更想重新認識這座城市──發掘除了林家花園,更多樣多變、人文薈萃的板橋。

2014-08-13

【台北市】碧湖步道.圓覺瀑布步道.大溝溪

近十年來,台北市政府大地工程處陸續規劃、完成數條特色親山步道,擴展台北的觀光資源。對於愛到處趴趴走的我而言,不外乎是美事一樁。面對炎炎酷暑,探索碧湖步道、圓覺瀑布應會是個不錯的選擇。


位居坐擁好山好水的內湖區,湖步道雖冠上碧湖之名,實際上與碧湖並沒有太大關係,離碧湖也有著一段距離。(這樣算是詐欺嗎?)

2014-06-15

【新北市.宜蘭縣】初訪草嶺古道

淡蘭古道最早是一條由平埔族凱達格蘭人踩踏出的游獵小徑。直到清代嘉慶12年間 (1807年),台灣知府楊廷理 (1747─1813) 派人開闢此山路,從暖暖、四腳亭一帶越過三貂嶺,抵頂雙溪後再翻越雪山山脈,始成為當時連絡台北與噶瑪蘭 (今宜蘭) 的交通、經貿要道。

只是隨著鐵、公路日趨發達,淡蘭古道大多已隱沒荒煙蔓草之中,現存下來的古道遺跡尚有三處,隆嶺、金字碑,再者就是熱門的大眾化旅遊路線──草嶺古道


說來可笑,耳聞古道已久,卻遲遲未成行。這是我第一次走訪草嶺古道。父親也沒走過,自然也想躍躍欲試。於是,父子倆浩浩蕩蕩前進福隆,順道買便當做為中午果腹之用。

2014-06-06

【台北市】紗帽山

位處陽明山國家公園西南方的紗帽山,海拔高度634公尺,屬七星山的寄生火山。《淡水府志》中紀載:「紗帽山在大屯山界,孤高峭立,以形峭故名。」因其渾圓的山形,狀似清代官員的烏紗帽,故得此稱。


日據時期,紗帽山原是草山著名的遊覽名勝;不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,卻成為名聞遐邇的「毒蛇山」。

2014-05-17

【跟著電影去旅行】05:《我這樣過了一生》菅野外科

走在台北車站商圈的開封街上, 一定會被這幢與第一銀行比鄰而居的大樓立面所吸引。如同重慶北路江山樓和鶯歌成發居,這又是樁拆毀改建大樓、保留建築立面的古跡案例。




開業於1934年 (昭和9年) 的菅野外科醫院,原為日籍醫師菅野尚夫經營。台灣光復後、1950年,逐將原先的日式木造房舍改建為三層鋼筋混凝磚造建築,在當時的街屋中顯得氣派。1955年,由陳春坡醫師購得,改名「長春醫院」;1959年再轉賣給台灣首位骨髓移植手術權威的方錫玉醫師,經營「第一外科診所」。

2014-05-06

【台北市】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.貴子坑親山步道

位居雙北交界的貴子坑溪,是台北市政府河川整治工程的元老級代表。只是,當年有如「大禹治水」般驕傲成果,如今回顧過去,卻是令人感到惋惜。

有得必有失。既使不再氾濫成災,但過於人工化、灌滿水泥的溪流,已經讓貴子坑溪失去野溪的風采。溪中不見魚蝦悠游,變成一條平凡無奇的排水溝。不過看在那段環境復育意識尚未崛起的年代,只能說是「累積經驗」了。


從北投復興崗政戰學校以北的秀山路、沿著貴子坑溪上山,一路循著路標,即能順利找到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的正門。

2014-05-05

【台北市】景美運動公園.義芳居.芳蘭大厝

古時候,公館地區有一蟾蜍怪,常常危害百姓,呂洞賓下凡人間,並在仙跡岩的岩石上與蟾蜍鬥法。呂洞賓一用勁,力道太深,以致於大石留下腳印;蟾蜍怪被降服後、變成岩石,即今蟾蜍山。



這則民間神怪傳說,道盡了景美仙跡岩與蟾蜍山的不解之緣。矗立於台大以南的蟾蜍山,本名內埔山,大家最熟悉的,莫過是它有如蟾蜍般的蹲姿,再者是它頭頂的那一「根」通訊塔;而它山腰上猶如九份山城的混雜聚落,曾是侯孝賢《尼羅河女兒》楊林一家的主要拍攝場景。

2014-05-02

【台北市】富陽自然生態公園.中埔山.福州山

步出捷運麟光站,從臥龍街拐入富陽街,花不到幾分鐘的腳程,即能馬上踏進清幽靜謐的富陽生態自然公園。除了初次親臨這片猶如世外桃源的蓊鬱雨林,攀爬令作家劉克襄念念不忘的「辛亥隧道上的小山」── 中埔山,亦是此行的一大目的。


日據時期,六張犁這處山麓谷地帶因位處要塞且掩蔽良好,被軍方做為軍事彈藥庫基地,國民政府遷台後繼續沿用,戒備森嚴,一般民眾不得進入。長達近半世紀的與世隔絕,1988年駐軍撤守,2000年時劃為都更公園預定地,編號408。


由於長年是軍事管制區之故,受到人為干擾及破壞程度少,低海拔森林的原始環境得以倖存,生態豐富多元,為人口稠密的都會裡、難得一見的野生動植物保育區。

2014-04-19

【台北市】西本願寺廣場的今與昔

座落在西門町南隅,中華路一段與長沙街二段路口的西本願寺遺跡 (406號廣場),歷經長達一、兩年的修復工程,總算徹底拋去「廢墟公園」名號,「浴火重生」、蛻變成為美輪美奐的城市古蹟廣場,重拾一段被台北人遺忘的歷史記憶。


2008年9月,我曾經造訪此地,恍若昨日,沒想到已經過了六個年頭。幸虧自己平時有保存回憶的習慣,當時捕捉的影像紀錄,得以作今昔對照,讓大家見證、回顧西本願寺遺址的變遷。

2014-04-12

【台北市】指南宮步道.大成殿步道.慈惠堂步道

遊客造訪指南宮,不外乎是驅車上山,要不就搭乘貓空纜車。其實,攀登指南宮舊時的參拜大道,也是另類的「朝聖」途徑。


興建於日據時期的指南宮步道是一條富有濃郁日式風情的古道。在直抵指南宮的萬壽路通車以前,信眾都必須從這條參道上山進香。可惜旅遊景點選擇變多,指南宮的觀光名勝地位不如以往,步道更顯沒落。如今已少有遊客行走,只剩下像我這般的尋幽者會特意前來了。


登山口自政治大學附設實驗小學對面起登,全長900公尺、分成23段,共多達1185級古典精緻的石階,沿途石燈座、亭閣造景保存完好,蘊含歷史韻味及藝術氣息,不難遙想當年人潮絡繹不絕的盛況。

2014-04-06

【新北市】二重疏洪道.大台北都會公園

清明連假首日起了個大早,見到久違的陽光,心中油然而生騎單車溜溜的念頭。


從整治成河濱公園至今,二重疏洪道向來是我的後花園,二十公里的環狀自行車道不知總共騎了多少遍,可惜從沒寫專文好好介紹過。這條長約7.7公里、寬達450至700公尺之間的排洪渠道,屬於大台北百年防洪計畫的一環。

百年大洪尚未來臨、陪伴三蘆居民度過多年時光的疏洪道,近數十年開始進行美化工程,形成幅員遼闊的綠帶空間,成為休閒、散步、騎單車的好去處。但這僅僅停留在「河濱公園」的定義而已。

2014-03-31

【台北市】軍艦岩.丹鳳山小縱走

久仰軍艦岩大名已久,可惜一直遲遲未登頂過。這座海拔不到兩百公尺的小山嶺,不但擁有特殊的地形環境,又能夠飽覽台北盆地風光,這回當然不能再錯過囉!


來到因榮民總醫院而人聲鼎沸的石牌,通往軍艦岩的步道四通八達,可從榮總後頭或陽明大學起登;為了避開就醫人潮,我決意選擇後者。在立農街二段附近停妥機車,進入
陽明大學正門。

2014-03-29

【新北市】泰山明志書院.頂泰山巖.辭修公園

拜訪完連橫墓,我的泰山之旅尚未結束。



繞進明志路一段352巷、順坡到底,我們來到了文史影像公園




雖名曰文史影像公園,主要的參觀重點卻是敢部隊碉堡遺址

2014-03-26

【新北市】雨中遊深坑老街.深坑橋碑

距離上回拜訪深坑老街,已經度過六個年頭。在我的印象裡,這條老街除了遠近馳名的豆腐、粗壯的圓環茄苳、零星幾幢殘存遺風的老街屋以外,好像就沒有什麼特別值得拿出來講的特色。

2008年,台北縣 (彼時尚未升格為新北市) 政府將深坑老街列進歷史風貌特定區,逐步分段展開「復舊」改造計畫。仿古的紅磚亭仔腳長廊、重新鋪設的道路地磚,與閩式風格的洋樓古厝毫不突兀地融為一體。原本電線纏繞、雜亂不堪的老街景觀,歷四年的長期整建,終於以古意盎然之姿風華再現。

2014-03-19

【新北市】泰山溝仔墘老街.尋訪連橫墓

此泰山非中國五嶽泰山,而是新北市的泰山。大家可能會疑惑,泰山有什麼值得提的景點嗎?當初的我也是這麼想。直到多年前拜讀Tony的遊記,才讓我明白,泰山不只有名震全台、已成過去式的國道收費站,也是一個殘存歷史風韻的鄉鎮。



雖然泰山鄉已經升格為「區」,喧囂的商業大街與幽靜小巷同時並存、壁壘分明,還是有那麼些城郊鄉鎮的氛圍。我個人滿喜歡這種漫步於小鎮的悠閒氣氛。


別名舊街的溝子墘老街即明志路一段256巷,起於區公所、終於下泰山巖。既使有明顯的地標物指示,除了我以外,沒有多少路人會特別去看它幾眼。事實上,這條乍看不起眼的巷弄,曾經是往返林口、新莊及台北的必經要道。

2014-03-15

【台北市】小坑溪親水文學步道

前幾天,台北夜空響起今年第一聲春雷;經過漫長又寒冷的雨季,陽光終於肯出來露臉了。俗話常言「春天後母心」、說變就變,趕快趁著好天氣,來去探訪座落在木柵政治大學西側,沿著小坑溪溪畔蜿蜒而建的親水文學步道。


位居政大一街36巷到210巷之間的親水文學步道,是近年由市府大地工程處將舊有的小坑溪自然步道重新規劃而成,先前我拜訪過的磺溪溫泉步道亦是如此。

這條賞景步道與全長大約640公尺的小坑溪緊密相繫,除生態豐富、具親水特性以外,還廣設詩詞辭賦、標點符號意象及動植物解說,企圖打造有如京都哲學之道般的風格,增添分書卷氣息。

2014-03-10

【台北市】仁濟療養院舊址 (和平青草園).糖廍文化園區

由於不是我的主要通勤動線,所以對艋舺大道總有股陌生感。這條因鐵路地下化而建成的通衢,風格近似中華路林蔭道,聯繫著板橋、萬華、西門町三地,四通八達、寬敞大氣。不過比起境內其他地區的繁華景況,艋舺大道兩側顯得遜色許多。或許是地理位址偏於西南,又離古跡林立的艋舺城區有一段距離,自然人們就沒什麼意願走到這來。即便冠有台北起源地的美名,惜僅僅停留在交通用途意義罷了。


今日的目標是萬華402廣場和糖廍文化園區,兩處皆耳聞已久,來往艋舺老城區多年、卻沒有實際探訪過,甚為可惜。連續幾日、台北天空不作美,沒關係!只要不下雨,就不會減低我到處亂走的興致。


位居艋舺大道及西園路交叉口的萬華402廣場,現在正名為和平青草園,早年是仁濟療養院所在。

2014-03-02

【焦點導演】再見,亞倫雷奈 Goodbye, Alain Resnais

剛剛得知法國左岸派大師亞倫雷奈 (Alain Resnais,1922-2014) 逝世的消息,心裡既震驚又複雜,不停在屋內來回踱步,久久不能平復。

《去年在馬倫巴》劇照  (圖片來源:網路)

雷奈並不是我最喜歡的導演 (我心目中的Top3為:侯孝賢、Stanley Kubrick、Roman Polanski),但是他的電影卻有著十足前衛的影像魅力。儘管知道自己會看得一頭霧水、或是陷入漫漫長眠,我還是會心甘情願地被他的作品所折服,不斷地想試著重新回頭,接受挑戰。

2014-03-01

【台北市】龍安陂黃宅濂讓居


要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中心找尋一絲農村氣息,乍聽之下簡直是天方夜譚。其實大安區龍門國中後頭,就隱藏著古色古香的閩南三合院老厝──濂讓居。我很早之前就知曉這處市定古蹟、也曾路過憑欄遠眺,不得其門而入;後因某次偶然機緣,終於有機會踏進濂讓居,近距離揭開它的神秘面紗。

2014-02-25

【台北市】文山公民會館


十多年前,台北市政府向日本的「公民館」取經學習,開始提倡「公民會館」一詞,陸續在全市十二區各自設立專屬的會館,以期與舊有的區民活動中心互相補足,不但能舉辦展演活動、藝文講座,連同展開社區營造、推廣當地文史特色,凝聚地方居民意識及向心力

暫且不談實行成效是否達到預期,這些完工的公民會館,已儼然成為私房的尋幽之境:例如信義公民會館隱身在四四南村裏頭,與眷村文化公園、「好丘」合而為一,現已成著名觀光景點;中山公民會館具有時髦感的外觀,與中山北路的時尚氣息相互輝映;改建自日據時期庄役所建築的士林公民會館,保留住古意盎然的時代氛圍.....還有,這棟小巧宜人、大隱於市的文山公民會館。


穿越木柵古老狹窄的街廓,往木新路方向前進,視野隨之開闊:一邊是方方正正的文山區公所,極具威嚴感,典型的「衙門」意象。對街是木柵國小,緊鄰而居的日式平房,乃文山公民會館也!

2014-02-21

【台北市】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

「哪泥?原來這裡開放囉?」

某年某月某日,忘記是為了啥事,騎著機車從愛國西路繞進綠樹成蔭的南昌路,一幢醒目的紅磚建築吸引住我的目光。我在外頭探了探,看到廣場裏頭停著數台工程車,看似正在大興土木。那時我猜想,或許以後會是新的展覽空間也說不定。果不其然,原來這裡就是國立臺灣博物館近期努力打廣告的「南門園區」!而且去年11月就開始營運了......哇哩咧!只能嘆我得知消息的速度不大靈通啊。


與菸酒專賣局比鄰而居的南門園區,舊稱南門工場,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899年──清廷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四年後。橫跨整個日治時期,南門工場是樟腦、鴉片兩大專賣品的重要生產基地,也是當時全台灣唯一的公營樟腦加工廠。


2014-02-14

【影史】義大利新寫實主義





◎泛指年代


1945-1950年代初期

◎時代背景


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,身為戰勝國之列的義大利,國內卻是百廢待舉。墨索里尼政權垮台、原本長期專注拍攝華美史詩電影及喜劇的片廠破壞殆盡,本地電影工業頓時失去了重心。經濟蕭條、電影拍攝資源的缺乏,使得電影工作者轉向以現實社會為主的故事做為取材,造就影史上著名的新寫實主義 (Italian Neorealism)。

2014-02-13

【台北市】羅斯福路祥瑞樹

作為極少數以國際人士命名的主要幹道,羅斯福路在台北市交通地位上具有特殊意義。它由北而南貫穿了古亭至景美和新店,聯繫著無數間重要學府、特色商域及文化生活圈。我為了通勤、羅斯福路來來回回行了數百遍。每日穿梭在龐大的機車陣裡,我卻不感煩躁。因為沿途千變萬化的都會風景,總讓我目不轉睛。

2014-02-10

【焦點導演】小津と語る ── 各國導演談小津安二郎

1993年,小津安二郎誕辰九十周年 (逝世三十周年),由日本松竹電影公司製作、田中康義執導的四十分鐘紀錄片《小津と語る》(Talking with Ozu),訪問了七位來自世界各國、深受影響及推崇小津作品的著名導演,其中當然包括台灣的侯孝賢 (當年髮量還很茂密呵呵),並且由他為全片作結。

除了美國代表保羅史瑞德的片段水管找不著,其他都齊了。現在就來聽聽他們怎麼說吧!

最後要提的是件令人遺憾的消息。今年一月三十一日,匈牙利長鏡頭大師楊索 (Miklós Jancsó) 過世了,享壽92歲。在此向他致敬。

2014-02-09

【跟著電影去旅行】04:《藍色大門》的師大附中

曾幾何時,我的身邊多出了許多讚美《藍色大門》之聲。有些人聲稱這是他們的啟蒙作、開啟台灣青春電影 (對岸稱為「小清新」) 之濫觴,記錄住大明星桂綸鎂、陳柏霖的青澀臉龐。最近,該片導演易智言開拍《行動代號孫中山》,眾人萬眾矚目下,《藍色大門》又因此重回檯面,變成時下文青經常熱絡討論的電影。

我還是國中生,在電視上看了《藍色大門》。那是個炎熱的夜晚,必須忍受著電影台每回長達五分鐘的廣告,結果就這麼看到十一點多。如果你現在想要我描述故事,我大可略述一二;但是要問非常細節的話,我可能暫時說不上來啦。畢竟記憶有些遙遠了!不過整體給我的印象是舒服的,感情細膩、洋溢年輕氣息,夏季的氛圍,是我喜歡的類型。我記得我後來又看過一遍,至於是在什麼場合,我忘了。

比起本片對三角愛戀、青春成長的詮釋,我更喜歡的是本片對台北的刻劃。感受不到做作的置入性行銷、或是刻意去拍知名景點,錢翔乾淨簡潔的構圖,自然流露地表現出台北的生活情調,如同《一一》。下班下課時擁塞不已的民生東路五段、富錦一號公園、林森教堂、景美鳴遠橋底的甬道,甚至東北角的金沙灣,都不是觀光客熟悉的台北,而是流淌在你我身邊、台北典型尋常的每一天。這點在導演另一部跨國合資的《關於愛》台北篇,也可以感受到相同的體現。直到今日,我仍認為《藍色大門》是最能彰顯台北城市個性的電影之一。

2014-02-07

【電影黑白講】公視學生劇展《神算》




導演:陳和榆
編劇:陳和榆
演員:余佩真、張柏舟、吳宏修
年份:2013

由台藝大製作的公視學生劇展作品《神算》入圍了今年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。儘管最終敗給對岸的《酥油燈》,但是雖敗猶榮,能夠入選即是最大的肯定。我在這部不到半個鐘頭的短片裡,看到了台灣電影值得再開發的領域。

2014-02-03

【台北市】十八份水圳、風尾步道賞櫻記

說實話,我對「十八份」這個地名不大熟悉。長年以來在龍鳳谷和北投一帶來來往往,卻時常忽略那條通往泉源里的產業道路。直到最近,我才曉得原來「十八份」是泉源里的古稱,而且這兒竟有一條那麼有意思的水圳步道。


大年初四,由於台北忽冷忽熱的天氣變化,連續數日艷陽高照,草山山頭的山櫻感受到了暖意,決定提早見客。霎時間,滿山遍谷的櫻花有如爆竹般綻放,爭奇鬥艷、生機盎然。


常聽聞有人嘆曰:賞花要趁早。我想,是該出發的時候了。


水圳步道入口位於里程牌0+600附近。

從惇敘工商前陽投公路往前山公園方向前行,從龍鳳谷餐廳旁的岔路上山,即是十八份產業道路。


今天的路線是從十八份水圳步道起點開始、再走頂圳,然後抵達東昇路上的頂湖社區;接著接上近年來新興的風尾步道,最終會回到十八份產業道路,走回水圳步道起點──恰好形成O字形的圓圈。


這樣健行一圈大約需要1個多小時,沿途又有諸多良辰美景可賞,何樂不為呢?


2014-01-31

【台北市】劍潭古寺.劍南蝶園


既使手邊有許多該做的事未做,但是愛玩的心絲毫未減。大年初一,拉開窗簾、看到如此美好宜人的天氣,一時興起就拿起相機往外跑,前往我先前夢縈很久的劍潭古寺和蝶園「走春」。



位居北安路805巷內的劍潭古寺,最早起源可追溯至明代,是台北境內最古老的寺院。這處古剎由於捷運劍南站的出口設點,現在要抵達這兒可說是方便不少。跟不遠處現代熱鬧的美麗華商圈相比,一古一今兩樣情,僅在幾米之間,便可體會到兩種迥異的人文風景。

2014-01-28

【電影黑白講】台北工廠


導演:陳芯宜、尹傑侯、趙德胤、Joana Preiss、沈可尚、Luis Cifuentes、張榮吉、Alireza Khatami
演員:高捷、喜翔、朱芷瑩、黃大旺
年份:2013

有一陣子我很喜歡看名導聚集的集錦電影,例如:坎城影展六十周年《每個人心目中的電影院》、《十分鐘年華老去》大提琴及小號兩篇、《盧米埃與四十位導演》、《巴黎我愛你》、《十加十》等等。因為集錦電影能看出名導們在拍攝短片時的執行能力,有些導演依舊在極短的時間內表現高度水平、有的卻疲乏無力,或者根本是為了領錢來打混的。我印象最深的是《每個人心目中的電影院》中葛斯范桑和麥可西米諾兩位的,實在是……。

《台北工廠》(Taipei Factory) 是由台北市政府出資、台北市電影委員會與坎城影展導演雙週單元合作,四位台灣導演分別與來自智利、法國、伊朗及南韓的青年導演進行分組,共同拍出四部以台北為靈感的短片。這聽起來是個滿有意思的配對遊戲,因為我過去看過的集錦片通常都是一位導演根據命題拍攝,倒是沒聽過找從未見過面、不相識,連語言溝通可能都有問題的陌生導演一起合作拍片。或許這就是《台北工廠》獨創的新意,期許在導演雙週的開幕式放映上獲得更多國際媒體注目吧!

【台北市】磺溪溫泉步道.磺溪嶺溫泉露頭


尋幽殊未幾,言訪北投泉;

曲路陰迴壑,海流碧噴煙。

土膏溫弱荇,溪色澹霏煙。

苦憶湯山淥,明陵在眼前。


──梁啟超《北投溫泉》


1911年10月,中國武昌起義成功,梁啟超應林獻堂之邀拜訪台灣,共為台灣以後的生存定位憂慮。在台期間,他遊覽了北投溫泉區,印象極為深刻,且留下了那麼一篇讚揚北投的詩詞。磺溪,這條來自溫泉鄉的小溪流,終於有了以它作為命名的景觀步道,成為台北近郊新名勝。

2014-01-26

【台北市】絹絲瀑布步道

多虧父親的帶領,陽明山國家公園的數條步道都是我最美好的青春記憶。我的首座小百岳紀錄──七星山、大屯山、菜公坑山、二子坪等等,還有那些蜿蜒於山林之間的人車分道,都有我留下的足跡。現在回頭想想,在當代年輕族群紛紛宅在家中、低頭滑手機之際,我熱愛旅行的性格,父親對我的栽培實在功不可沒。

絹絲瀑布至擎天崗這段的「金包里大路」,俗稱即是大家最熟悉的「魚路古道」。顧名思義,百年餘前草山公路未像如今發達之際,金山 (古稱金包里) 聚落的漁民肩挑載滿漁獲的扁擔、翻山越嶺,一路走到士林販售漁產。

可惜當初的經濟命脈伴隨著交通發達,逐漸被世人遺忘。直到80年代,國家公園重新開始考察園內值得挖掘的人文遺產,因而這條先民們篳路藍縷、極具開拓精神的古道,得以重見天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