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起當年年紀小,我還跟父親登上不少次主峰。如今,雖然還維持著陪父親登山的習慣,惟懶惰病作祟,早沒有那股登上主峰的衝勁。這幾年來來回回七星山無數遍,也許已如閒逛後花園般熟稔,所以始終沒有特別地去紀錄,想想怪可惜的。於是,這篇遲來的登山記行就那麼誕生了。
清晨六點半,半個大台北仍然沉睡,卻是我們起登七星山的標準時間。驅車抵達國家公園遊客中心,見到不少老人家在廣場做晨操。
遠離城市,陽明山的空氣就是好,特別清新,沁人心脾。
七星山雖崎嶇高聳,但登頂步道選擇多樣,倒也容易親近。大多數年輕族群都會從小油坑上主峰,因為路途短促;但是接連陡峭的石階,又因地屬迎風坡,沿途景觀只有芒草荒原、毫無遮蔭,加上硫磺味重,走來倍覺吃力。
我們最常上七星山的路線,分別為苗圃步道和冷苗步道。這兩條步道的共通點在於全程密林遮陽、濃蔭蔽天,是享受森林浴芬多精的絕佳首選。冷苗步道從冷水坑起登,全程平坦,最終接回苗圃步道;苗圃步道比前兩者路途較遠,時陡時緩,適合鍛鍊腳力。
七星山,地處陽明山區的中央地帶,是陽明山國家公園內最高的山峰,亦是台北市最高山岳。其主峰海拔1120公尺,山體為錐狀火山熔岩組成。由於山頂有大小不一的七座山頭群立組成,狀如北斗七星,七星山之名由此而來。
苗圃步道前半為一小段的人車分道,沿途會經過童軍活動中心,以及立於昭和九年 (1934年) 的造林紀念碑。
大正十三年 (1923年),日本裕仁皇太子來台旅遊。為了此事,台灣總督府大費周章地於草山地區,興建各種公共設施,欲將此地打造成觀光遊憩區。草山御賓館、紗帽山太子亭,向天池步道途中的太子碑,都是這個時期完成的。
隔年,為了慶祝裕仁的來台旅遊和結婚,總督府展開長達十年的人工造林計畫,並於昭和九年設置「行啟並御成婚紀念造林地」石碑,以銘記此次大規模的大屯山造林運動。這或許多少能夠解釋,為何山頭會有那麼多蔥鬱蒼翠的琉球松和黑松了。
經過紀念碑,步道一分為二,左為通往竹子湖的人車分道,右為苗圃步道,可一路直達七星山主峰。登山口告示牌上貼著去年主峰柱標遭西瓜刀砍斷一事,還在尋找目擊者。儘管已是去年舊事、也已立好新柱,但是現在想想,耗盡體力地登上山頂,還有餘力砍柱,只能說這個破壞者精力旺盛、無處宣洩,可是也不必這樣啊!
這片位居七星山西南麓的靜謐綠海,由於地屬背風坡,並未受到外在風力影響,因此形成了闊葉林般的植被景觀。這裡的優勢樹種,主要以野生的紅楠為主,還有江某、牛乳榕、昆欄樹等複雜的喬木樹種。
隨著迂迴的石階一路上坡,沿途綠蔭茂密扶疏、鳥鳴悅耳,優美的初春林相,讓人暫時忘卻疲憊,日光穿透枝葉間的縫隙,頑皮地向我道早安後,譁然潑灑一地。
這條我從小走到大的苗圃步道,沿路所見景致,都是我估算「步道何時才能走完」的指標。例如,什麼時候會到長滿樹瘤的詭異巨木 (可惜,莫拉克颱風令它應聲折斷),中途會遇兩處平緩開闊的木棧道,某處轉角的休憩平台有個安全急救箱等等。不知不覺,我竟對這條我又愛又恨的登頂大道,產生了難以言喻的情感。
父親應該算是七星山有點名氣的山友了。基本上,路過的山友看到這位中年大叔,大多都能夠直喚其姓氏,足見父親登山次數如此頻繁。「又帶兒子來爬山啦?哇!他長的好高啊」之類的問候語句,對我而言,都已屬老生常談的 cliche。
赤腹松鼠是這片林子最常出沒的哺乳動物。每當看到牠們跳躍林間的身影,我總會特別注意那毛絨絨的大尾巴,真是可愛。現在這些有著紅肚子的松鼠都不再怕生了,牠們甚至會乖乖停在你的腳邊,讓你拍照,順便跟你討食!
倘佯於綠海海底,享受多層次的森林芬多精。 |
快接近中繼涼亭時,會遇冷苗步道的交叉口。冷苗步道曾走過幾遭,全程起伏平緩,適合親子共遊。若不喜苗圃步道的一路陡坡,冷苗步道會是個絕佳選擇。
剎那間,耶穌光從天而降。我欣然沐浴於暖陽當中,享受這大自然給予的恩賜。
不到三分鐘的腳程,密林接近尾聲,視野隨之豁然開朗。
七星公園海拔高度約九百公尺,是一處平坦遼闊的翠綠綠地。綠意盎然之間,點綴著古典園林風格的亭子,竟不覺突兀,還感覺頗具氣勢呢。
綠油油的七星公園,每個角落,處處是美景。
光影的魅力。 |
佇立於七星公園的制高點,照理來說能清楚地展望淡水河、基隆河,遠處山脈的層疊山巒,大台北的城市面貌皆能盡收眼底。只是空氣品質不佳,整片霧茫茫、猶如霧裡看花,沒有之前來的清晰透徹。
我們在七星公園歇腳良久,與奉茶阿婆談天,靜待父親從雙峰下來會合。今日的健行,僅僅是七星山的「前奏」而已。但我相信,當你拜讀到這裡,七星山的魔力,不言而喻。
【旅行地圖】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歡迎您與我分享您的心得 :-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