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-11-19

【新北市】深坑老碑之旅


地形狹長的深坑之所以興起,不單因為是淡蘭古道南路必經之地,以及鄰近景美溪水路的優勢,使之成為茶葉、樟腦、染料等產業集散的重要轉運站。








百餘年的時光雕琢,造就本地獨特的人文色彩。除了深坑老街的磚砌街屋,我們還可以透過街角的安溪古厝、歷經滄桑的石碑,甚至是在此地取景的電影 (《馬賊黑幫》、《小城故事》、《白色酢醬草》),進一步瞭解深坑的歷史變遷。



深坑老街尾端的民宅,庭院深深,為李行《小城故事》(1979) 的拍攝場景,作為鍾鎮濤姊夫家。

深坑農會沿用大正7年 (西元1918年) 興建的「深坑信用組合」,老房子仍舊是活用的辦公場所。



很久之前就有紀錄深坑橋頭的石碑,後來拜讀區公所粉絲專頁 深坑一點通 才知曉,這一帶尚有數座石碑可遊賞。趁著秋高氣爽好時節,筆者按圖索驥,逐一造訪這些老碑。



∎ 深坑橋碑

昔日阿柔洋山區要到對岸的深坑市街,必須擺渡橫越景美溪,非常不便。直至大正14年 (西元1925年),當地居民決定募款集資,興建跨越溪谷的吊橋,並在橋頭立碑紀念此事。經過數十年歲月,吊橋逐漸老舊不敷使用,1981年改建成水泥橋樑迄今,命名「中正橋」,當年的深坑橋碑也移到橋頭。

可惜描寫建橋淵源的碑文因風化剝落,難以辨識,不過尚能見「大正14年12月竣工」和發起人、捐獻者芳名等字樣。深坑橋碑位在著名的老街茄苳樹地標右側,非常容易親近。



∎ 昇高村開墾人碑

昇高橋頭有間土地公廟,依偎枝葉茂密的大榕樹。廟旁隱身座不起眼的水泥石碑,仔細近看,碑上寫著「乾隆乙未開墾人 昇高、大躭、文章」。清乾隆乙未即乾隆四十年 (西元1775年),證明兩百多年前,就有先民在今日昇高村 (昇高里) 一帶活動了,而這三位肯定是當年的領軍人物吧!


立碑年代為民國49年 (西元1960年),不算久遠,但倒具體而微描述此地的開拓過往,解釋昇高村的地名從何而來。



∎ 石媽祖古道石碑

低調的石媽祖古道,離深坑老街有段距離。渡過中正橋朝阿柔洋山區駛去,產業道路迂迴攀升,不久右側會出現石媽祖古道的入口告示。石媽祖古道建於清光緒年間,據傳是因為山頭上有顆天然岩石歷經風化、模樣酷似媽祖,當地居民認之靈驗前往參拜,古道就這麼走出來了,當年供奉石媽祖的廟宇,即古道盡頭的鎮南宮──根據Tony多年前的探訪遊記,最早廟名原稱水南宮,有年深坑大水氾濫成災,媽祖託夢指示,改為鎮南宮。為了讓信徒方便參拜,善心人士募捐鋪設石階步道,於大正12年 (西元1923年) 竣工。

石媽祖古道人煙稀少,還維持著古樸原味、充滿歷史歲月滄桑感的舊石級,這是各大景點重鋪的花崗岩石階所不能相比的。山麓民宅的主人見到我,熱情與我道早安,倍感窩心。



古道一路爬坡,所幸不長,半小時內就可抵達終點鎮南宮,是條平易近人的參拜山徑。途中會經過昭和5年 (西元1930年) 所立的開路石碑,用以紀念1923年捐獻鋪設石階的信眾們,可依稀判讀捐獻者芳名及金額,以及偌大「石碑」兩字。



∎ 失落的忠魂碑

茄苳樹對面的森林裡,還有座日本人紀念1895年領台初期、被抗日義軍所殺之日警而立的忠魂碑。因為木柵、深坑兩地都有犧牲者,所以兩處都有立碑,另外一座忠魂碑現存於木柵文山公園,與畜魂碑相鄰。

深坑忠魂碑曾經是座山丘公園,可惜現今無人聞問,淪為荒煙蔓草之地。由於路況不熟,我沒有貿然前往,但仍期待有朝一日,有人能將這處歷史遺跡披荊斬棘、重見天日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您與我分享您的心得 :-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