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去我曾將象山作為出發點,途經拇指山、九五峰、虎山,縱走了一遭南港山系,卻沒有花特別多時間瞭解象山,難免有些遺憾,此行將之補齊。
1997年,台北市政府建設局 (今大地工程局) 鑑於象山座落四獸山最南、緊鄰信義區的便利性,在此規劃完善的自然步道,可謂日後親山步道系統的開路先鋒。
象山唯一的登山口,是位在信義路五段150巷底的靈雲宮。這回來到象山,發現不同以往的是,原先石階入口的「象山早覺會」拱牌已不附在;靈雲宮前埕有攤商兜售起結冰水、冷飲,想賺觀光財;遊客變多了 (或許跟捷運通車有所關聯)、中國遊客同樣跟著多了,也有加拿大夫婦慕名而來 ── 我跟他們小聊了一下,原來是來台灣參加朋友婚禮,順道在台北城內旅行。
依循林木扶疏、寬敞雅致的花崗岩石階拾級直上,不久會遇到第一個分叉路,左側通往一線天及永春崗公園,而右側則直通六巨石及象山頂。
這回我選擇的遊走方式,先自右攻頂,然後沿著山腰、環繞一圈山頭,從左側出。這個岔路口將會是起點,亦是終點。
登象山其實不像「登」山,反倒像「走」山。前方的路途看似陡峭,其實相當短暫。所以不常運動的朋友們有緣來到這兒,揮汗叫苦之餘,可要堅持住哦!
不到十分鐘,來到了第一座觀景平台。記得以前沒有,應該是近幾年才新建的。
剛剛與我閒聊的加拿大夫婦也到了。他們望著眼前樓廈櫛比鱗次的台北市景,頻頻發出驚嘆之聲。看來台北的都會天際線還是非常有特色的。一座偉大的城市不是因為樓廈蓋得有多高、有多少,而是內在的文化底蘊,這才是最重要的。我認為台北有達到這點,這也是我為台北感到驕傲的原因之一。
繼續攻頂。
很快地就能看到「象山」大紅字樣,六巨石近在咫尺。
六巨石,又稱老萊峽,顧名思義,就是有六顆巨石林立於此。
巨石崢嶸。 |
步道猶如將巨石橫切劈開,由中間夾縫穿過,饒富迷你峽谷般的趣味,難怪會有好事者取名「老萊峽」。
六巨石視野遼闊,是眺望台北市景、101大樓的最佳位置。 |
六巨石不遠處的攝影平台,展望極好,每逢跨年煙火,這裡一定會被腳架、攝影機「卡位」,擠得水洩不通。平常來這,不乏是拍攝台北盆地曠時攝影的絕佳取景點。
續行,步道趨於平緩。右側原本有一座木造的六角亭,近年遭無名火所吞噬,至今地面上仍留有焦黑痕跡。
象山崗 |
象山頂周遭的空地,有許多山友架設的運動設施和休閒設備。
逸賢亭。山友脫去上衣,露出壯碩胸膛。 |
涼亭所在位置為象山最高點 (海拔183公尺)。 |
以往是取右往拇指山,這次取左。
沿途盡是綠蔭蔽天的相思樹,是早年象山造林計畫的遺跡。
成片的相思樹林。 |
另一座展望涼亭。 |
台北的首善之區一覽無遺。 |
打印台 |
遠眺永春陂原址。古詩云:「虎伏豹蹲象鼻圍,獅踞當中雄顧盼。」 |
巨石公園 |
彌陀園的連綿峭壁。 |
取南無阿彌陀佛勒碑右側的一線天步道,私以為這條步道為象山的精華路段。
四獸山的地質主要由砂岩組成。數百萬年前因造山運動、將古老的地層擠出地面,形成傾斜岩層,地勢東低西高,形成單面山的地貌;象山山頭西側隆起,因此步道沿途,時而可見裸露的巨石,以及呈鐵鏽色的岩壁景觀。
不同於六巨石人潮來來往往的喧囂,這一段山腰路線人煙稀少、十分靜謐,全程穿梭於蔥籠茂密的綠林之間,植物生態豐富,沿途尚有峭壁、懸崖、一線天等奇景,這些恍若國家公園才會有的珍貴景觀,竟然離台北101才不到幾公里的距離。
一線天,僅能單人通行。 |
與光影嬉戲,耳畔蟲鳴鳥語,好不快哉!
不久,即來到著名的彩繪大岩壁。
這片由石英砂質組成的高聳岩壁,因風化和氧化之故,出現大片的多重色澤。仰首觀賞之,令人驚嘆連連。
古樸的一線天步道蜿蜒曲折,潮濕陰涼,是蕨類繁殖的天堂。
抵達步道終點的永春亭,取左可通回六巨石。取右往山下走,接回第一個分叉路,返回靈雲宮登山口。
象山不愧是台北最容易親近的山頭。短短兩個小時,不單單能展望盆地、101,多元的自然環境,不但是觀察花草鳥獸好去處,亦是天然的地質教室。有機會的話,記得找個舒適的午后,走一趟象山,相信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。
【旅行地圖】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歡迎您與我分享您的心得 :-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