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-04-12

【台北市】指南宮步道.大成殿步道.慈惠堂步道

遊客造訪指南宮,不外乎是驅車上山,要不就搭乘貓空纜車。其實,攀登指南宮舊時的參拜大道,也是另類的「朝聖」途徑。


興建於日據時期的指南宮步道是一條富有濃郁日式風情的古道。在直抵指南宮的萬壽路通車以前,信眾都必須從這條參道上山進香。可惜旅遊景點選擇變多,指南宮的觀光名勝地位不如以往,步道更顯沒落。如今已少有遊客行走,只剩下像我這般的尋幽者會特意前來了。


登山口自政治大學附設實驗小學對面起登,全長900公尺、分成23段,共多達1185級古典精緻的石階,沿途石燈座、亭閣造景保存完好,蘊含歷史韻味及藝術氣息,不難遙想當年人潮絡繹不絕的盛況。


日據時期竣工的指南宮牌樓。

繞進指南宮三段33巷,古樸雅致的指南宮牌樓近在咫尺。左側的羊腸小徑,可以銜接先前造訪的小坑溪文學步道



號稱「天下第一靈山」的指南山。

陡上石階沿途住家,有點山城的況味。

指南宮步道的獨特之處,就是每一段落的石階,都可以看到成雙成對的石燈籠燈座,古意盎然地遙相對立於步道兩旁。日本寺院的入口、參道都會必設石燈籠,作為引導路徑之用。沒想到台北還能看到那麼多,而且很密集!


這些過去用來點燈的石燈座,乃日據時期昭和年間、有錢有勢的經商信眾所奉獻,捐助者多來自大稻埕的永樂町、太平町等,正是那個年代商業最繁盛的地區;甚至捐贈人還有遠達基隆市、高雄市、神戶!由此可見當時指南宮的信徒,遍布各地。

文山郡,日據時期指南宮的行政管轄衙門。
夾道林立的石燈座。

石燈籠的石材使用質地堅硬的火成岩,燈座裡有小凹槽,可放置油燈。因此有些燈座就有窗戶的設計;後來油燈過時、改採電燈泡。轎頂造型多變,形式各有千秋,創意美感兼具


如果重新將石燈座全數點亮,夜遊指南宮一定很有特色!可惜似乎沒人這麼想過。




步道的第一處休憩點終南亭




老樹蔽天、幽靜宜人,望不到盡頭的寬敞石階,彷彿置身於日本的神社參道。





來到第二座涼亭,屬於裸子植物的竹柏、兩邊排排站,林蔭夾道,高聳壯觀。



負責站崗的石獅們。



宛如座大拱門、古色古香的亭子,樸素優雅。



過了涼亭、繼續拾級而上,又遇到另一對石獅。




大龍峒町,即今保安宮一帶。

大橋町二丁目。

合捐者名,下頭標記各自的居住地址。

這些昭和年間設置的石燈座,可謂彌足珍貴的歷史人文資產。





昔日的洋式路燈電桿、造型迥異的石燈座,見證著步道曾擁有過的風華歲月。






兩旁供人休憩的石椅,形式亦非常多樣,都已經有相當歲數了。


雖然石燈座群大致保存良好,但也有不少遭到破壞、任意傾倒,掩埋於荒煙蔓草之中,石柱上的「昭和」兩字還被野蠻地抹去。


有種自己身處在小津安二郎電影裏頭的錯覺。



途經保元宮後,視野逐漸遼闊,可以遠眺木柵地區。



石階步道接近盡頭處,峭壁上有前人雕塑的十二生肖像,小巧玲瓏,神態逼真。惟大多被野草遮蔽,不仔細觀察還真不容易發現。




步道盡頭是個小聚落,右側為一整排民宅,左是前往萬壽路公車站的甬道。



快步通過民宅區域,就能抵達指南宮正殿下方。


屹立於圓球、神情煞氣的石獅。頭頂青苔橫生,足見年代之久遠。

指南宮下方為一放生池,池塘中央有座老舊的迷你福德宮。這裡才真正讓人感受到繁華落盡的破敗氛圍──幾乎乾涸的優養化水池、繁殖過多到佈滿池畔的巴西龜、慘遭綠意包覆的荒廢雕塑,庭園連雜草長得比人高了。廟裡販賣雜貨的老人,緊盯電視的座談節目打發時間,順便朝我這位稀客看了一眼。


從福德宮後頭步道上山,即將登往指南宮。




綻放滿山坡的不知名植物,炙紅的很!



多年前初訪指南宮,是搭貓空纜車上來的;如今靠著自己的雙腳一步一步登上來,想想還滿有成就感的哩!

指南宮正殿 (純陽寶殿)

俗稱仙公廟的指南宮,建於清光緒16年 (1890年),是台灣著名的道教勝地,同是北台灣的重要名剎。正殿主祀孚佑帝君呂洞賓,民間傳說情侶不得共遊指南宮,否則會遭呂洞賓忌妒而分手。呵呵!

居高臨下,俯瞰文山。



這回發現,在指南宮停留的陸客還滿多的,飲料投幣機生意挺不錯。不知道他們會對指南宮作何感想?還是會回國吹噓他們的道教寺廟,都比這裡壯觀許多


矗立於群山當中的凌霄寶殿,供奉玉皇大帝。宏偉氣派的宮殿式建築,早已成為指南宮風景區的「註冊商標」,比正殿知名度都要來得高。這可能也要多虧早年它在影視作品的大量曝光。


除了上官靈鳳擔綱主演的系列武俠片,很多人都不知道,因《梅岡城故事》(1962) 獲得奧斯卡影帝的好萊塢男星葛雷哥萊‧派克 (Gregory Peck,1916─2003) ,曾經來過台灣拍攝電影!

Gregory Peck


那部好萊塢電影名曰The Chairman (1969年,台灣譯為《主席》),是部講述美籍生物學家深入中共高層核心的諜戰懸疑片,滿足對毛澤東的神秘想像 (有點像今天我們對北韓金正恩的感受)。由於中國當年仍在文革批鬥的封閉狀態,台美兩國的邦交關係尚未惡化,所以劇組只好選擇台灣作為替代外景

這是繼羅伯懷斯的聖保羅砲艇 (1965)大量於基隆、台北取景後,第二部赴台拍攝的好萊塢電影。凌霄寶殿有幸參與其中──在影片裡,它是毛澤東的避暑皇宮


乍聽之下令人暈倒,但史實就是如此有趣。其餘的台灣取景地尚有關渡忠義行天宮等。可惜全片一貫地賣弄東方異國情調、過於浮誇的情節,亞裔演員連中文台詞都說不好,整體評價非常的差;Gregory Peck因思想左傾遭到政府封殺、台灣禁演本片。會被電影史冊忽略、世人淡忘是理所當然的。


因為印象還很深刻,不想特地去看大雄寶殿,直接往指南宮纜車站的方向走去。



指南宮纜車站周圍多了個綠光平台,風光無限好。這些新建設似乎是想除去呂洞賓會拆散情侶的惡名,準備讓指南宮脫胎成約會勝地。可能嗎?



舊有的指南遊樂園,重新修繕中;後方山頭多出了一條健行步道。




循著靜謐的公路蜿蜒而行,尋找大成殿步道的入口。


大成殿步道是台北市政府早期開發的森林浴枕木步道之一。全長約700公尺,從這個入口啟程的話,一路盡是迂迴、輕鬆的下坡。只是人煙稀少,防蟲準備要做好。




踏入蓊鬱茂密的林子,十分陰涼,又有點陰森 (抖)。


狹瓣八仙花。


步道起初為普通水泥石階,來到中段才變成之字形的枕木步道。


鳥巢蕨。





半個小時內即抵達步道的另一端入口。



沿著指南路三段往山下方向前進。



回程中途,看到很有意思的人文地景。


筆直險峻的台車小鐵道,直通山上指南宮大雄寶殿。這條過去為工人運送指南宮建材的施工軌道,竟完好保存如初。



很像吳念真《多桑》一片中,礦坑台車鐵道的名場面。


若想要走捷徑上指南宮,沒有懼高症、平衡感佳,或許可以挑戰看看。

這樣取景,讓呈45度斜坡的鐵道感覺很平坦,嘻嘻。



接著來到指南國小、茶葉古道一帶,眼前是國道三號的隧道橋。往山下繼續走能返回政大,節省時間。


慈惠堂步道,可以銜接至福德宮。


原先要直接回政大,但想說好不容易來到這裡,就繞個圈吧!結果卻是「先甘後苦」!大成殿步道的一路下坡,最終竟換來慈惠堂步道的一路陡坡,幸好很短。不過沿途隱密原始林相,倒挺值得關注。

慈惠堂
遠眺稍早來時路,民宅聚落像是座小小山城。


過慈惠堂直行,旋即回到福德宮放生池,完成杓子狀的登山之旅。



【旅行地圖】


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指南宮步道、大成殿步道

2 則留言:

歡迎您與我分享您的心得 :-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