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-09-22

【台北市】台北自來水博物館.地下水宮殿.觀音山蓄水池

2023年9月16日至17日、周末兩天是世界古蹟日,台北到處都有開箱活動,民眾有機會參觀到一些平常不對外開放的古蹟空間。我倒也沒讓自己閒著,上個月網路預約的觀音山蓄水池導覽,終於成團。記得當初文宣將這處緊鄰公館鬧區的蓄水池,與土耳其伊斯坦堡的世界遺產「地下水宮殿」(Basilica Cistern) 及日本埼玉「首都圈外郭放水路」相提並論。真有那麼誇張?

週日一早在園區集合,先在建於1908年、華麗典雅的自來水博物館裡聆聽老師講解。博物館主體為前台北水源地唧筒室,由參與多件台灣公共官衙建築的森山松之助設計,他是辰野金吾的學生。該建築是新古典主義的代表 ── 利用最新技術和建材,來模仿古典建築。這也是當年台灣少數試用鋼筋水泥建造的實驗性建築物。



徘徊於巨大烏黑的古董級抽水機之間,簡介台北水道水源地身世,以及如何背負供給台北市民用水的使命。

威廉.巴爾頓,台灣自來水之父


從有台灣自來水之父美譽的英國技師威廉.巴爾頓、台灣水道之父濱野彌四郎,再到設計唧筒室的建築師森山松之助,熟悉的名字和用詞一一出現,簡直就像做台灣史總複習。途中特別介紹一座1922年鑄造的清水五號抽水機,製造廠商荏原 (EBARA) 集團現還在日本營運,曾派人來勘查,發現該抽水機跟新的一樣,想不計代價買回,結果當然沒有成功,因此成為鎮館之寶。

參觀完博物館,循林木扶疏的森林步道往山頂走去。上次造訪這裡已是學生時代,那時寶藏巖還正處於改建抗爭當中!走至山頂,會先見到大片平坦草坪,下方就是蓄水池,功能為貯存經淨化處理後可飲用之清水,宛若巨大水塔;草坪四個角落各有一支螺旋型的鑄鐵製通氣罐,直通蓄水池天花板,用以維持空氣循環,讓水質乾淨 ──上次造訪中和瑞穗配水池時,也有看到這個設計。據說原本有60支通氣罐,但後來都拆掉了。


緊接令人期待的重頭戲,就是參訪蓄水池內部了。來到古典卻漆成桃紅色的歐式拱門面前,深入百年蓄水池的羊腸小徑就此開啟。快步走過僅能容納一人的中央通道,兩邊都能俯瞰建築內部。

左側區域有經過打光及鋪設棧道,右側則保持昏暗原樣,部分未開放。整個蓄水池充滿涼意,有不少大片導流牆做空間間隔,這幾座厚實壁面主要用以導引水流,柱頭、柱礎都經過特別設計。


斑駁牆面配上幽微光線,確實有種走入《古墓奇兵》世界的冒險奇幻感,但你可曾想像,這個空間曾經注滿乾淨的飲用水?2021年,夏姿 (Shiatzy Chen) 秋冬時裝大秀選在這裡走伸展台,可算是另類噱頭。

蓄水池進水口

蓄水池出水口

導覽老師向我們解說當年修復蓄水池時,還在天花板發現的隱藏版百年「簽名」:一位來自岐阜縣武儀郡的左官 (泥水匠) 櫻井泰吉,於明治四十二年四月十八日落款。


之後自來水園區赴日追查,發現真有其人及後代,「刻了個到此一遊,竟成了古蹟!」參與導覽的一位朋友打趣說道,無心插柳柳成蔭。結束前,老師建議我們可以去飲用園區裡的生飲台,水源是公館淨水場尚青的!

為了讓更多遊客認識台北現代化衛生水道工程的歷史,自來水園區推出觀音山蓄水池和草山水道「藍寶石泉」兩大導覽行程。不可否認,這都是台北市值得積極推廣的國際級觀光資源。

◎ 本文同步刊載於島國拾影粉絲團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您與我分享您的心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