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-07-05

【宜蘭縣.花蓮縣】蘇花公路.清水斷崖

我對峰迴路轉的環山道路一向頭痛。記憶裡讓我吐得最兇的,莫過於中橫公路武陵段、北部橫貫公路,緊接著就是蘇花公路。但也無可奈何,因為從北台灣到花東最迅速的捷徑,蘇花公路當之無愧,全程不稍作停留的話,僅需兩個多小時;況且,沿途壯麗的崇山峻嶺懸崖峭壁,下車賞景,多少能夠平撫胃裡分泌過量胃酸。這也是我對蘇花公路又愛又恨的原因。


蘇花公路隸屬於台九線省道,北起宜蘭蘇澳白米橋,南迄花蓮市。這條迴繞於高山峻嶺與斷崖海岸之間的交通要衢,前身是清朝時期為「開山撫番」所闢的「北路」,初時僅為一條羊腸小徑,日據時期拓寬成東海徒步道,但仍只能單線通行。一直要遲到1990年,蘇花公路才開放雙線通車,足見開鑿此路之艱辛。

這幾個月來,蘇花公路特別不平靜。或許是受到地震的影響,149.7公里處、武塔至漢本段持續地坍方落石,造成道路柔腸寸斷,至今方興未艾。又聽聞幾個星期前親友環島遊玩,車都已開到南澳,卻因臨時封路,需折返走梨山至花蓮的事情。所以上蘇花之前,自己便不停滑著手機緊盯即時路況,深怕錯過單線雙向輪放的管制時間。

由蘇澳出發,一路盤升,左鄰湛藍的太平洋;緊接著公路於海岸與內陸間蜿蜒穿行,景致忽而清朗、忽而蒼鬱。即將抵達東澳時、會經過一座慶安堂。這幢小廟,是我們遊蘇花經常停靠的休憩點。



慶安堂供奉著開拓蘇花公路時犧牲的英靈們。1917年 (大正五年), 日本人闢建東海徒步道時,因炸藥誤炸犧牲了三位工作人員,因而設立此碑,原名「遭難碑」,後來傷亡人數陸續增加,石碑上的人名也不斷增多;國民政府來台後,則改名為「開路先鋒碑」。「開路先鋒爺」,指的就是這塊石碑上刻的十三名日本或台灣人,此碑也被當地人稱為「石牌公」,記載住那段篳路藍縷的血淚史

會停留在此的另一原因,是因這裡是瞭望烏石鼻的絕佳瞭望點。每當已被蜿蜒的道路搞到頭昏腦脹之際,下車伸展個身體、遠眺山海秀麗的烏石鼻海岬、粉鳥林漁港,心情豁然開朗了起來。

途經東澳、過了新澳隧道,便駛進南澳鄉。南澳鄉的腹地是宜蘭縣面積最大、卻也是人口最少的鄉鎮。南澳鄉境內居民主要是務農的泰雅族,與西北側的大同鄉,同屬宜蘭縣境內僅有的兩個原住民鄉。





對南澳的印象,大概非地震莫屬。近年來,南澳外海地震頻傳,所以每當中央氣象局發布地震速報,南澳的大名便會在全台媒體放送,曝光率相當高。幸好,南澳地廣人稀,樓房基本上不超過兩層,基本上很少有重大災情。對這裡的居民而言,地震大概是家常便飯了吧!作為蘇花公路沿途最熱鬧的中駐站,值得停留的觀光據點亦不在少數 ── 朝陽國家步道、羅大春開路紀念碑、神秘海灘、神祕湖、澳花瀑布,還是因古早味冰品聞名的建華冰店,伴隨交通日趨便捷,這些景點不再「神秘」,有興趣的旅人也能在南澳待上一天時間。

南澳尚有一處耐人尋味的紀念地標,那就是位於武塔部落、葉家香休息站旁的莎韻之鐘。雖然這個銅鐘是後人複製的,但透過解說牌的引導,多少能窺知這段因政治左右的歷史軼事。

1937年,中日戰爭爆發,日軍於兵源不足之下,開始徵召各地日本青年前往中國戰場。而這些於各地擔任警察任務的日籍青年,一旦接獲徵召令,就必須馬上離職出征。1938年9月,颱風季節尚未遠離台灣。一名於南澳山區從事教職的警手田北正記,接到了由台灣總督府發布的從軍徵召令,並立即依法離職前往中國。故事主角 ── 泰雅族少女莎韻·哈勇 (サヨン,Sayon) 協助其師搬運行李,下山遭逢暴風雨,南溪溪水暴漲,在經過獨木橋時,不幸失足溺水,行蹤不明。

電影《莎韻之鐘》劇照

這則消息很快地在日本各大報紙刊載,引起社會廣大迴響。台灣總督為了褒揚其義行,頒贈予當地的紀念桃形銅鐘,該鐘即稱「莎韻之鐘」。在那個皇民化運動才推行不久的年代,這不是很值得操作、宣揚理蕃政策成功的題材嗎?

日本電影界自然也不會放棄這個渲染戲劇色彩的好機會。以《風中的孩子》、《按摩師與女人》享譽盛名的導演清水宏根據這段史事拍攝「國策電影」《莎韻之鐘》(1943,松竹),由傳奇影星李香蘭主演莎韻,並親自詠唱主題曲《莎韻之歌》(後來填入國語歌詞,便是大家耳熟能詳的《月光小夜曲》)。回頭看這部電影,或許政治太過「正確」,但也已成為研究台灣日據時期地理風貌的重要史料。

武塔到漢本車站之間,便是此回坍塌最為嚴重的路段。一路上,仍可看到不少大小不一的碎石。每當經過赤裸的懸崖峭壁底下,總讓我心驚膽戰,深怕遭到落石擊中。想到蘇花改善工程 (簡稱「蘇花改」) 2019年才會全線完工,不免感嘆,一條能讓人安全回家的路,真的是相當重要啊!

提及落石,這路段間倒真的有顆雄渾的地標物 ── 蘇花觀音石這處髮夾彎有座觀音一號橋,下有潺潺溪流;早年先總統蔣介石巡視此地,遠眺高處,見一瀑布於山頭傾瀉而下,猶如絹絲,雅興大發,於山壁勒字「觀音瀑」,逐成蘇花勝景。



1993年,蘇花公路進行道路改善工程,一顆巨石由上高邊坡墜落入土,面朝太平洋。起初公路局打算移除巨石,可是用大吊車吊也吊不動、爆破同樣無動於衷。頭痛之餘,一名法師路過此地,跟施工人員說這石頭為觀世音菩薩因緣所在而成,不得移也!於是,公路局及地方善心人士於觀音石上恭刻觀音菩薩乙尊、暨興建觀音亭,以庇佑行車人旅途平安。


觀音石所處的髮夾彎,至今仍是車禍事件最頻繁的路段,所以觀音廟的存在,或多或少有其必要性吧!不過,由於觀音石太過突出,用路人反而都淡忘後頭那水量不豐的觀音瀑布了。


很慶幸順利度過崩塌最為嚴重、亦是最讓我暈眩的危險路段。路經和平,當見著太魯閣國家公園界碑,即宣告進入蘇花公路景觀的精華、台灣八景之一的清水斷崖。大清水隧道北口的大清水休憩區,利用公路舊道重新規劃而成,是我停駐觀賞斷崖的首座休憩點。




無論往北還是向南眺望,峭直險峻的斷崖垂直入海,原本的舊路和隧道鑲嵌其中。忽聞火車鳴笛聲響,往下眺望,北迴鐵路的列車正緩緩駛過呢。


來到路底,發現已因落石而封閉。這些先人開鑿的舊路,隨著新建隧道貫通,封閉多年,呈現荒廢狀態,心底覺得可惜。Youtube上有位網友很有冒險精神,他逐一探訪這些失落的舊有路段,讓我們體會早年臨崖駛車的震撼。他也叮嚀想要探險的網友,記得戴頂安全帽,小心自身安全。


崇德隧道北口的崇德休憩區,有公廁、有停車場、有書寫「清水斷崖」石碑,可能是最受歡迎的停留據點了。這裡國外觀光客真不少,還意外發現這幾年韓國遊客有大幅增長之勢。這裡有條步道可以直通山崖下的礫灘,由於蘇迪勒颱風的影響,看來是不打算重新開放了。


今日的太平洋,不知道為什麼,有種憂鬱的藍。



隧道盡頭光芒湧現,立霧溪沖積扇上頭的太魯閣大橋,近在眼前。

【延伸閱讀】

◎ 蘇花公路即時路況

【旅行地圖】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您與我分享您的心得 :-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