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6-16

【澎湖縣】鳥嶼散步:福德宮.金山殿

鳥嶼位於員貝嶼東北方約1公里,是座早期以捕撈丁香魚維生的傳統漁村。會被稱作鳥嶼,是因為昔日這裡有大批海鳥群聚,但因為聚落發展,現已鮮少有大規模燕鷗棲息。難怪有句俗諺:「鳥嶼無鳥、貓嶼無貓、尖嶼不尖、險礁不險、花嶼沒花。

船隻駛進港口前,遠遠就能看到展翅的大鷹地標,一旁還有座早期的大白鳥,是許多人對鳥嶼的第一印象。每當退潮分海時,鳥嶼東北會與南面掛嶼、西南與澎澎灘 (活龍灘) 連結起來。



船隻駛進港口前,遠遠就能看到展翅的大鷹地標,一旁還有座早期的大白鳥,是許多人對鳥嶼的第一印象。

結束走訪南面掛嶼潮間帶,午餐之前,189要帶我們認識鳥嶼村的一些特色景點,自由參加。盛夏日頭赤焱焱,有些人曬昏就待在商店裡吹冷氣。

首先來到迎向港口的鳥嶼福德宮,一旁是間漆著彩繪的郵政代辦處。這幢清乾隆年間就存在的古剎改建的宏偉精緻,是繼屏東車城福安宮後、全台灣第二大的土地公廟,為島民宗教信仰中心。



到達澎湖適逢端午佳節期間,鳥嶼某戶人家門口懸掛艾草。



鳥嶼的門牌沒有路名,編號數字多寡通常意味著誰先在此定居。這讓我想起嚮導說過,向澎湖人問路,得到的答案往往是方位或地標物。


接著鑽進漁村巷弄朝西北邊走,不久來到盡頭的「後廟」金山殿。初建於西元1850年 (清道光30年) 的金山殿,主祀保生大帝,現貌為1997年重建。


廟前有片偌大廟埕,遙望遠處的吉貝嶼,左邊可眺望澎澎灘,右前方是稍早去過的南面掛嶼潮間帶,如今已經漲潮,海蝕平台完全消失。

金山殿特別在於僅開一扇廟門。比較可信的說法是因秋冬季節北風強勁,為了讓香火點燃才開一扇;那另一個有趣的傳說是金山殿嶼吉貝的媽祖廟遙遙相對,保生大帝會和媽祖在海面上鬥法,導致兩村不得安寧,故只開一扇門,免得二神爭執不斷。


189要我們特別注意廟埕左前方的石敢當,上面刻有漢朝飛將軍李廣、唐朝元帥薛丁山及巾帼英雄樊梨花三位名號,背面有七把刀、一把劍與四支箭矢的圖樣,作為鎮邪避煞之用。

離開金山殿,在某民宅轉角看到頗具規模的魚灶。早年漁船捕回來的漁獲,有些會直接裝船運往白沙赤崁,有些則先用灶火蒸煮過再瀝乾,推到路邊曝曬成乾貨。

由於澎湖漁業衰退,現在這種特殊建築越來越少,不然就是廢棄荒蕪了。一些在澎湖取景的電影也有將魚灶入鏡,最具代表者為侯孝賢《風櫃來的人》(1983) 和曾壯祥《殺夫》(1985)。

魚灶附近的硓𥑮石古厝邊,一名阿伯蹲在牆角,熟練地利用鉗子剔除珠螺,「這就是之後你們吃到的燒酒螺,」189說道。

因為教練知識淵博,猜想他應該是澎湖土生土長,結果得到的答案令我驚訝,原來189是彰化人,在澎湖唸完大學就選擇待下來了。膚色黝黑的健康均勻,真是讓人羨慕。


徒步繞回碼頭後,稍於涼亭下乘涼吹海風,然後到島上唯二的餐廳吃桌餐,果然品嚐到鳥嶼特產丁香魚,紫菜炒冬粉同樣滋味一絕。

◎ 本文同步刊登於島國拾影粉絲團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hare/p/17LoFCTX99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您與我分享您的心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