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-05-11

【新北市】中和海山神社殘蹟.員山公園.積穗配水池

對於積穗這個地名的印象,始於日治時期著名的寺廟大木匠師陳應彬 (1864- 1944) ,現存代表作有北港朝天宮、澳底仁和宮、壽山巖觀音寺及旱溪樂成宮等。這裡便是他的誕生地。瑞穗與積穗,多美的地名啊。

距離饅頭山不到10分鐘車程的員山公園,坐擁整座蓊鬱山頭,幅員相當遼闊,之前從不知道中和居然有這樣的大型丘陵公園,真是大開眼界了。員山公園不僅有板橋水道系統之一的積穗配水池,以及神祕感十足的海山神社


近幾年市政府將員山公園納入「特色公園」,擴充幾項別具特色的遊樂設施,還有個超高的溜滑梯高台,佇立之上,整個中和地區盡收眼底。至於積穗配水池在哪裡呢?就在公園裡的板信合作亭底下,周圍仍可見到輸水管遺跡。


走來走去遍尋不著海山神社,後來才知曉並非在公園內,而是位處台新街底的收費停車場、市民活動中心的正下方凹谷,側面被一片華廈遮擋,珍貴的市定古蹟難以被眾人發現,甚為可惜;由於缺乏整理而雜草叢生,小黑蚊非常多。

海山神社主殿現為積穗市民活動中心

竣工於1938年 (昭和十三年) 的海山神社,因位於海山郡而得名,是日本政府於七七事變後、在台灣推動皇民化運動「一街庄一神社」的產物,供奉明治天皇、大己貴命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。




如今,市民活動中心即主殿建築舊址,神社的殘蹟徒勝參道階梯、士林硬石砌造的牆面、第三鳥居龜腹,以及零星的石柱。據說手水鉢現安存於板橋新埔國小,不知有無重返歷史現場的打算?


走下石階,還可一探1940年 (昭和十五年) 開鑿的防空壕,從皇民化運動迄太平洋戰爭為防禦美軍空襲,迷你的殘跡地,匯集了巨大的歷史時空。這片神社遺跡後來變成台新紡織廠用地 (這也是台新街的由來),防空洞曾被擴建挪為員工福利社使用。

隨著紡織廠於1990年代遷移,原址立起某民代建設公司旗下高聳的住宅華廈,人車喧鬧的中和中山路再也看不到海山神社,更望不到員山了。

◎ 本文同步刊登於島國拾影粉絲團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hare/p/1AnkvZx7cd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您與我分享您的心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