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隆海水浴場向來是台北人耳熟能詳的避暑勝地。這座位處三貂灣雙溪河口、天然港灣式的海濱淺灘浴場,自日據時期啟用迄今,已經度過一甲子歲月了。
福隆不但是從事戲水、帆船、獨木舟等水上運動的熱門首選,亦被世界沙雕協會鑑定為台灣最適合沙雕的場所,是台灣大型戶外沙雕季的創始地點。為推展台灣的沙雕活動,東北角風景管理處自2008年起舉辦首屆「福隆國際沙雕藝術季」,如今 (2017年) 堂堂邁入第十屆,又恰逢海水浴場啟用六十週年紀念,意義更顯非凡。
今年度沙雕主題為「福隆金沙,十年有城」(5月6日至7月16日),廣邀來自台灣、世界各國的沙雕好手參展。得天獨厚黃金般的石英砂,透過沙雕師高超精湛的工藝巧思下,細緻刻雕出十歲小女孩心目中的異想世界。
通過奇幻世界的沙雕大門,猶如進入城堡故事的嘉年華慶典,欣賞如迎賓噴水池、奇幻花園、天使的快樂夥伴、惡魔的義氣兄弟等沙雕創作,一起慶祝金沙城堡十歲生日。
老實說自己對沙雕沒有太感興趣,但因為有小朋友同行,當個「跟屁蟲」來逛逛、吹吹鹹鹹的海風也是不錯。
台灣世界沙雕大賽,首獎為右下、來自日本的《宮本武藏》。 |
在福隆待了一上午後,小朋友跟他們的父母先行離開。折返台北的途中,決定展開屬於我們自己的行程,那就是走訪東北角國寶級的海蝕奇景!
第一站來到龍洞岬,這裡是與鼻頭角步道齊名、東北角頗負盛名的景觀步道。不同於一般旅人從和美國小登山口出發,我們直接從龍洞隧道前的大彎道左側叉路進入, 直抵步道北口附近的停車場。由此走至最高處的觀景亭,只需五分鐘腳程。
循著鋪設完善的花崗岩步道扶搖直上,很快就來到觀景亭。緊接著,只要再通過一片樹幹交織的綠蔭,就能見到傳說中的海崖峭壁了。
穿越密林,迎面而來的是視野無死角的太平洋,心情同樣跟著開闊了起來。
遠望鼻頭角。 |
腳步越往前移動,風景越令人讚嘆,漁港房舍像是積木般的散落在山腳;山脈層層疊疊的蓊綠,是大自然最豪邁的色調,與波濤洶湧的大海搭配一起,儼然是幅優美的畫作。
已故畫家楊三郎酷愛龍洞岬灣的風景,曾來此寫生多次。他不但將畫作《龍洞絕景》置於永和網溪別墅門口,八十歲還創作出《龍洞風浪》,生動得彷彿能聽見浪花激盪的聲響,奔放的力量更將視線延伸到遠景,讓人感受到畫家寬闊的襟懷。
居高臨下,發現沿岸還有不少因為搬運、堆積、侵蝕形成不同性質的岩塊錯落於海面上──豆腐岩、海蝕平台、海蝕洞等,千變萬化的地質景觀盡收眼底。
欣賞完令人驚心動魄的壯麗美景,走回主步道,竟發現遠處的高山已經被戴上霧帽了。看來下午要下雨囉!
多年前,龍洞岬確實發生過遊客墜崖身亡的不幸事件。 |
龍洞三支 |
遠眺龍洞四季灣 (昔南口海洋公園),由九孔養殖池改建而成。 |
當我們抵達南口時,風雨似乎有越來越強勁的徵兆;再折返之前,先進西靈巖寺看看。西靈巖寺又名佛祖廟,始建於西元1796年(清嘉慶元年),原址位於頭城大溪,日據時期遷至龍洞南口,經數次翻修、擴建而成現貌。
西靈巖寺為東北角名剎之一。 |
寺廟內有一口年紀逾百的大鐘,但更知名的是正殿前一幅特殊的對聯,左右分別寫著「見見見見見見見,齊齊齊齊齊齊齊」。何等奇怪的對聯啊!其實這幅對聯的由來也是挺耐人尋味的。
早年濱海公路未開通,寺廟裡的師父出入都要沿著海岸走到和美,然後再轉車到澳底,回程時,走在彎彎曲曲的小路上,寺廟明明就在眼前,卻又忽隱忽現,於是寫下這幅對聯。這幅對聯要以台語來讀,現為見的古字,齋為齊的古字,讀起來是「見見現現見見現,齊齊齋齋齊齊齋」。
下一站我們來到了南雅。南雅的「冰淇淋」岩柱屢次躍登台灣觀光刊物及郵票封面,但卻從沒親自下來看過,相見恨晚。
南雅奇岩所在的砂岩海岸山勢陡峭,海蝕、風化運動相當發達,且一塊石層的軟硬度本來不相同,導致受到海水與強風侵蝕時速率不一致,而產生了特殊的岩石地貌。況且東北角不但多季風還多雨,風化過後的岩石、裡頭含鐵的礦物受到雨水而氧化,便呈現出褐色的帶狀花紋,斑斕的風紋色彩鑲嵌在岩石上,美麗而彌足珍貴。
貫穿南雅奇岩區的清流直奔大海。 |
南雅奇岩範圍不大,但論視覺滿足絕對不輸給野柳。若非當日雨勢漸強,要不然真的很想多花時間停留於此,享受「賞石」的樂趣呢!
【旅行地圖】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歡迎您與我分享您的心得 :-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