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於客雅溪中游的青草湖,在還沒興建水庫之前,這裡原本就是一座天然小湖泊,由於湖畔綠草如茵,附近居民稱之為「青草湖」;日據時期,日本人為了編門牌號碼,便直接把本地標註成青草湖,久而久之就沿用了下來。當時日本政府曾多次計畫在青草湖修築水庫,礙於經費不足而沒有實現。
台灣光復後,新竹市南區和香山一帶農民飽受旱災之苦,籌建新的水庫就顯得十分迫切。終於在1956年,青草湖水壩宣告竣工,專門供給農田灌溉,是台灣光復後興建的首座水庫。不但解決了農業用水,其山光水色的美景,吸引不少遊客趨之若鶩,促使青草湖一躍登上北台灣八大名勝之列,附近的旅館業亦一度興盛。想一想,五十年前,情侶們划船搖槳、五顏六色的船隻點綴湖面,多麼時髦、浪漫!
可惜好景不常。連年的颱風破壞、上游濫建等諸多原因,導致青草湖長年泥沙淤積,早已喪失灌溉功能,湖底乾涸、雜草叢生,一度變成名副其實的「青草」湖。1987年,青草湖正式從台灣水庫名單中除名。
整治完畢的青草湖,雖然恢復了湖光山色,但是當年的遊人如織,我想是回不來了。氣候宜人的豔陽午後,信步沿著環湖步道悠閒漫步,由南往北、一路上看到不少仿西湖造景,如「清風明月」、「唯吾知足」等,人工匠氣濃厚、做工又粗劣,何不維持當年的自然美景就好?
幸好,青草湖還是有許多值得觀賞的角度。
隨著小山丘的石階扶搖直上,會見到一座青草湖風景區暨水庫竣工紀念碑,上頭的燙金題字已顯斑駁。
橫跨壩堤的橋樑,看似普通,竟有個優美的名字 ── 鳳凰橋。1963年,一部由新竹人在地人出資拍攝的黑白台語片《難忘的鳳凰橋》,便以此橋做為劇情「頭尾呼應」的拍攝場景。
電影上映後,這段淒美感人的愛情故事 (現在來看當然很「狗血」),擄獲不少少男少女的心,不僅叫好又叫座,創下連續播映102場的紀錄,票房更是直逼黃梅調《梁祝》。因為電影熱潮使然,人們索性將這座無名橋命名「鳳凰橋」,吸引眾多影迷前來朝聖,成為情侶約會、定情的熱門地點。
如今想看這部電影可沒那麼容易,可能得要去國家電影資料館找了吧!不過電影同名主題曲倒是流傳了下來,成為台語歌單中的著名曲目。
作詞:葉俊麟 作曲:吉田正作
今夜燈光影暗淡 難忘的鳳凰橋
像彼時冷酸酸催著阮目屎滴
心愛的彼個人 因何放阮做你去
啊~~哀愁的橋頂罩著茫霧
月色朦朧又照著 難忘的鳳凰橋
陪伴阮心空虛 徘迴著橋頭邊
來懷念彼當時 雙人情意糖蜜甜
啊~~哀怨的橋頂罩茫霧
水流聲音引心悲 難忘的鳳凰橋像替阮來叫著思戀著你名字
到底你到何時 即要返來阮身邊
啊~~哀怨的橋頂罩茫霧
從鳳凰橋眺望青草湖水壩的溢洪道,客雅溪已被布袋蓮佔據。 |
風光明媚的青草湖。 |
遵循林蔭夾道、迂迴曲折的環湖步道續行,不久即抵映月橋。
饒富古典韻味、通往于飛島的映月橋是「青草湖重生計畫」的一環。佇立於橋面中央,可以享受徐徐清風,亦能細品青草湖的寧謐。
藍與綠是最和諧的配色,但不適用於台灣政治。 |
小島上的「心心相印亭」,同樣是重生計畫的產物。個人並不反對這樣的規劃,但何不採用更能與環境共生的建設方式呢?畢竟一昧模仿中國山水,已經是滿落伍的觀念了。
這裡能夠無死角地展望青草湖及鳳凰橋,堪稱最佳賞湖定點。餘波盪漾的湖面,沁涼微風襲來,樹影婆娑、鳥兒鳴奏,很適合在此打個盹,偷得浮生半日閒。
青草湖的自行車道規畫得很是完善,找天應該來騎車漫遊才是!
如果說青草湖人煙稀少,那麼位於東南岸山腰上的靈隱寺,更可以稱作冷清寂寥了。靈隱寺是新竹地區著名的深山古剎,當年遊客結束青草湖的行程後,都會順道參拜靈隱寺。現在的靈隱寺也跟青草湖一樣,早已淡出人們的旅遊版圖了。
創建於1924年 (大正十三年) 的靈隱寺,早名感化堂,主祀釋迦摩尼,但因配祀諸葛亮,人們俗稱之孔明廟,乃台灣極少數祭祀諸葛亮的廟宇。之所以會特意造訪靈隱寺,除了是來自以前旅遊書籍的印象,還有就是受到Tony大大的旅記影響 ── 從中得知昔日新竹神社的石燈籠及手水舍等遺跡,都移置靈隱寺保存。
極樂殿 |
靈隱寺的院落占地廣大,除了重新改建的新式大殿外,寺院內其他興建於昭和、光復年間的建築及靈骨塔仍保存完好,揉合傳統洗石子、巴洛克風格的建築語彙,移自神社的石燈籠亦隨處可見,整體散發著日式佛寺的古樸韻味。
靈壽塔 |
靈寶塔 |
古色古香的隨緣塔 |
廟埕右側的巨大神石。來源一說是寺廟創辦人夢見孔明託夢,次日到青草湖打撈獲得;另一說是早年整地挖得的動植物化石,據說有百萬年歷史。
寺院內石燈籠林立,大多保持完整、字跡沒有遭到過度的塗抹破壞,但也有些淪為供人歇坐的石桌、石椅了。
同樣來自神社手水舍的洗手缽,目前安然放置於大殿右側。
背後刻有「紀元二千六百年,新竹州各級學校職員兒童生徒一同」。 (紀元=日本皇紀,-660年可換算為西元。皇紀2600年為西元1940年,即昭和15年。)
除了新竹神社些許殘跡,寺院內尚有些值得一看的古墓。例如大殿右側、立於清代同治年間的陳廷珪墓,以及隱於角落的國民黨元老狄膺 (字君武,1895-1964) 墓園,牌坊上「風徽永挹」由蔣中正親題,對聯則為陳誠、于右任所題。
墓道碑 |
無人整理,隱沒於荒煙蔓草之間的狄膺墓。 |
墓碑同樣由于右任所書。 |
陳廷珪古墓 |
走訪一遭靈隱寺,會驚訝於不同時代的人文史蹟,竟能如此和諧共存;但若對古墓、石燈籠不感興趣,百年樟樹濃蔭蔽天、佈滿睡蓮的池塘,綠意盎然的草坪、蜿蜒山徑四通八達,對於想尋覓清幽環境的旅人而言,靈隱寺或許是值得一探的。
附註:地處新竹市北區的新竹神社原址,又稱新竹靖廬,1992年因成立「大陸人民處理中心」、管理中國偷渡客而聞名全台。由於曾為軍事重地,一般民眾不得任意進入,因此部分建築尚保有舊時面貌,是僅次於桃園神社、台灣第二格局完整的日本神社。現已移撥新竹市政府進行修繕,至於存於靈隱寺的古物未來是否歸還,這便不得而知了。
【旅行地圖】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歡迎您與我分享您的心得 :-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