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-12-09

【新北市】台北基督學院散步.怡和洋行地界碑( 文.島國拾影 )


1959年由美國宣教士賈嘉美博士 (James R. Graham Ⅲ) 創辦的台北基督學院,迄今已有65年歷史。1957年時,他向英商怡和洋行購得淡水埔頂作為校地,蔣宋美齡為之命名基督書院(Christ's College)。賈院長同時為中原大學創辦人之一。

基督學院座落於台北市與新北市交界的關渡山丘,居高臨下俯瞰淡水河及觀音山,本身就是眺望關渡大橋絕佳制高點。可惜因住校門禁措施,除非事先申請,鮮少對外開放參觀,這次適逢校慶才有機會自由進入校園走走。

2024-12-08

【新北市】台北基督學院.尋找《六福客棧》艾偉德( 文.島國拾影 )


2024年12月7日是淡水台北基督學院 65週年校慶,我把握這個難得機會前來參觀,最主要目的是瞻仰好萊塢電影《六福客棧》(1958)  英格麗褒曼 (Ingrid Bergman) 飾演的主角原型──格拉蒂絲·艾偉德 (Gladys Aylward) 的長眠之地。

2024-10-30

【澎湖縣】西嶼清心飲食店.小池角尋《桂花巷》.池西岩瀑

「『當別人鼓勵你、看重你、期待你的時候,你不得不生出向上之心和責任感。』侯孝賢總愛舉這個例子來說明:澎湖有家『清心海鮮店』,老闆叫呂酒瓶,因為每回蔣總統到澎湖都會上他那裡小啖,於是他做料理做得愈來愈仔細、可口。『為了報答知遇之情,人自然變得清明、有信心、有志氣;我就是這樣被人推上來的』,自喻為「過河卒子」的侯孝賢開始懂得自我期許。」── 《侯孝賢的心路歷程》,光華雜誌,1985

1976年,時任總統蔣經國蒞臨清心飲食店用餐,並與老闆呂酒瓶結為好友,致送雅名「九屏」,傳為一段佳話,名列蔣經國「十一位民間友人」之一。如今,1969年成立的清心飲食店,儼然是西嶼老字號海產代表門面。

2024-10-26

【澎湖縣】馬公市區觀光 (下)


( 文.島國拾影 )

侯孝賢《風櫃來的人》已經問世四十一年了,跟其他侯導的電影地景相較,馬公比起台灣本島的改變,可以說是微乎其微。

馬公市外景主要集中於建國戲院一帶街廓,賭博的小廣場就在城隍廟對面的建國路14巷內。鈕承澤砸磚頭一幕,有著侯導創作思維轉變的里程碑意義,就是不再被既定的假想線調度束縛,然後也透過固定不動的機位,不加剪輯的長鏡頭,尊重、還原事物的狀態及原貌。儘管那時候侯導還不識巴贊。侯導回憶,本片到夏威夷影展參展時,觀眾看到這場戲,全都驚嚇的「嘩──」了起來,但一方面又疑惑,這部看似來自蠻荒世界的東方電影,怎麼會配著古典優美的《四季》呢?

2024-09-07

【澎湖縣】馬公市區觀光 (上)

( 文.島國拾影 

台灣所有離島當中,澎湖是筆者最想造訪的一塊拼圖。唸書時讀歷史課本,就曾讀到先民勇渡黑水溝、開發澎湖的過程,施琅率兩萬兵馬和百餘船艦、出征攻打據澎荷軍的恢弘海戰,皆在我腦海裡留下難以抹滅的印象。

後來,又在侯孝賢《風櫃來的人》、王童《策馬入林》等經典電影中見到澎湖海天一色的壯闊美景,以及蘊藏先民智慧的咾咕石古厝群。台灣本島大致逛遍的我,自然對這趟澎湖人文之旅抱有期待。

2024-08-20

【澎湖縣】菓葉之旅.菓葉灰窯.許家古厝.《桂花巷》陸小芬到我家借廁所


湖西鄉菓葉村,位於澎湖本島正東海邊,是座清朝就已經形成漁業聚落。根據「澎湖知識服務平台」介紹,菓葉之名是由於聚落西北側坡地,生長一大片俗稱菓葉樹的黃槿。因為地理位置絕佳,旅遊雜誌將此介紹為觀賞日出的好地點。「菓葉日出」與「西嶼落霞」並稱為澎湖兩大勝景。視線清晰的話,站在觀日樓就可以直望台灣,凝視中央山脈的輪廓。可惜筆者較晚出門,抵達菓葉時,早已日正當中。

2024-08-18

【澎湖縣】馬公.北辰市場早餐食記


要去菓葉尋找電影《桂花巷》拍攝場景的當天起了個大早,騎車去北辰市場覓食早餐。除了文康街的「早餐一條街」,北辰的早餐同樣頗具盛名。畢竟身為觀光客,我直接選擇兩家最感到好奇的老字號──一家是海菜蛋餅,另一家是老張燒餅舖。

作為馬公最具規模的傳統市場,晨間市集裡和兩側巷弄早已人潮絡繹不絕,空氣中混和著漁貨和蔬果的氣息。初到此地時沒找著老張燒餅舖,反而先找到海菜蛋餅的小攤販。

2024-06-20

【新北市】坪林老街.坪林神社遺址.虎字碑


坪林里是坪林區的主要聚落,區公所、警察局、農會、中小學全集中於此。貫穿其中的「坪林街」,儘管全長僅200公尺,但可謂坪林最早開發的商業街了。

2024-01-21

【鎌倉】鎌倉市川喜多映畫記念館


( 文.島國拾影 )

這回再訪鎌倉,圓夢參觀川喜多電影紀念館。這一等,竟等了整整六年。

川喜多電影紀念館位於通往鶴岡八幡宮的小町通途中,原址是川喜多夫婦──川喜多長政 (1903-1981) 及川喜多嘉子 (1908-1993) 生前居所。兩人過世後,原本兩層樓的日式宅院改建成電影博物館,定期舉辦文物展覽、映演活動和專題講座,成人入場費400日圓。

2024-01-14

【東京】辰野金吾與東京車站.澀谷的改變

走讀台北市日治時期興建的公共建築時,時常會聽到老師們談及「辰野式」,連帶介紹辰野金吾 (1854-1919) 這位明治時代著名建築師。只是,台灣的「辰野式」建築多為其學生所設計,所以要親睹真正「辰野式」代表建築,就得到東京一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