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人一聽到關西,通常會下意識聯想日本關西。很不巧地,我這裡要介紹的是位於新竹縣的關西鎮。位於新竹縣東北方河階台地、牛欄河與鳳山溪交匯處的關西,舊地名為「鹹菜甕」,鹹菜的閩南語發音為Kiamtsai (客語發音為Hamtsoi),和日本關西 (Kansai) 發音相似,因而得名。
如今,繁華落盡、歸於寧靜的關西,最讓人耳熟能詳的景點,不是滿載歡笑的六福村,就是號稱東南亞最大的臥佛,往往讓不少人忽略關西,錯過真正的在地美。
只是,原本優美宜人的景致,卻被遠方的國道三號破壞了視覺的協調。
步下石階,回望剛剛走過的東安橋,古典優美的橋身橫越牛欄溪,水面上浮動的倒影,實在讓人難忘。東安橋古名「彩鳳橋」,興建於昭和二年 (1927年),是台灣稀有的五孔石砌拱橋,為通往關西聚落與東安里之間的重要通道。這座重要的文史地景,不僅是關西八景之一,也被列入縣定古蹟保護。
當大家稱羨歐陸萊茵河、塞納河的石砌古橋,惋惜著台北中山橋的消逝,關西的東安橋,似乎更加顯得彌足珍貴。另外,喜愛看電影的朋友想必一眼就看出,因為東安橋曾在《我的少女時代》裡亮相,當年還掀起一陣熱烈討論呢!
老生常談,一個城市,往往都伴隨一條河流而生。關西人的生活不能沒有牛欄河,這裡有著老一輩關西人的生活智慧,能有多少文人雅士不被青山綠水的美景所感動、詩興大發?
根據文獻紀載,當年地方士紳聘請日本技師設計,以人力搬運方式採集錦山地區紋理最為細緻的石塊,由當地著名石匠李鎮帶隊砌築。如此細膩的監工標準,造就出東安橋的典雅氣派。
歷經百年來的風霜洗鍊,橋石的色澤、紋理不盡相同。
東安橋甫落成時,當地文人甚至向全台發起的徵詩活動,共收到六百多件徵稿,最終還找來鹿港名家來評選以示公平,可謂空前絕後。不僅證明東安橋在關西人眼中有多麼重要,亦顯現當時關西思想的「進步」── 從早年經濟利益優先的聚落,轉變成追求高層次精神生活的城鎮。
新橋 (左)與古橋 (右) |
東安新橋 |
兩座緊臨的新、舊橋。由此角度端看,可發現兩橋的橋墩造型不同,更能看出舊橋優雅的拱形與石塊結構造型。
牛欄河溪畔的河濱公園,風光明媚,遊人不多、清幽宜人,散起步來舒服極了!
牛欄溪真的有「牛」耶! |
走進關西市街,尋找傳說中的老字號麵舖「ㄤ咕麵」,途中經過一幢鐵門深鎖的傳統古厝,隱身於整理妥當、花木扶疏的迷你庭園裡,深深吸引住我的目光。
鄭氏祠堂建於西元1834年 (清道光14年) 間,1928年修復成今貌。這個坐西北朝東南、正堂帶左右橫屋的三合院,見證了早年客家人的關西開墾史,更象徵客家族群對於祖先的崇敬之心。據說當年祠堂位置地勢高、坐擁好風水,能從正門直接望穿牛欄河溪谷,當然現在是不可能了。
看了看手機地圖,發現「ㄤ咕麵」就在離鄭氏祠堂不遠處的街角。最近才興起看美食網誌的我,聽說要吃碗「ㄤ咕麵」,可是要有排隊的決心。不過我們到的時間尚早,很幸運搶了個頭香。
為什麼會叫ㄤ咕麵這麼奇怪的名字?其實,ㄤ咕麵就是傳統乾拌麵,而ㄤ咕是一位阿公的綽號!以前,經營麵攤的ㄤ咕阿公很喜歡小孩子,每當小朋友來吃麵時,ㄤ咕阿公就會發出「ㄤ咕」、「ㄤ咕」的聲音來逗小朋友。小朋友聽了好玩,也就開始「ㄤ咕」、「ㄤ咕」的叫。
因為當時沒有招牌,來吃麵的人不知道要怎麼稱呼麵攤,所以就想到用「ㄤ咕」來稱呼;加上乾拌麵夠美味,好口碑聲名遠播,「ㄤ咕」如同與好吃的麵畫上了等號。久而久之,「ㄤ咕」麵就這麼被叫出了名聲。
度過一甲子的「ㄤ咕麵」,現已由第三代接手經營,並從路邊麵攤躍身為嶄新店面,空間明亮寬敞,開始建立起自身品牌形象。
在等「ㄤ咕麵」上桌之前,先來品嘗店內的小菜,像是招牌油雞、熟拌豬肝、水燻腸,通通是客家古早好滋味,叫人食指大動。
讓我眼睛一亮的芋角黑鑽湯,是大甲芋頭丸與竹炭丸的組合,好吃又好玩,吃了考試都考一百分!只可惜不能打乒乓 (喂)。
「ㄤ咕麵」熱騰騰上桌了!將香氣四溢的油蔥、油膏拌勻,會發現湯汁都被扁實的麵條吸飽了。麵條香Q有嚼勁,口感樸實、爽口回甘,不覺油膩,真是回味無窮。
值得一提的是,關西是台灣知名的仙草產地,在ㄤ咕麵附近的街角,還真的有一間大剌剌用「仙草」取名的仙草巷。這間一家三口經營的仙草專賣店大隱於市,必須走進狹窄長廊、再轉搭電梯才能抵達。
【ㄤ咕麵】
地址:新竹縣關西鎮光復路35號
電話: 03-5875541
營業時間:10:30 AM - 19:45 PM
官方網站:http://www.anggu.com.tw
【仙草巷】
地址:新竹縣關西鎮中興路14號5樓
電話: 03-5874090
營業時間:11:00 AM -19:00 PM (週六日至 21:00 PM)
【旅行地圖】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歡迎您與我分享您的心得 :-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