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-05-05

【台北市】景美運動公園.義芳居.芳蘭大厝

古時候,公館地區有一蟾蜍怪,常常危害百姓,呂洞賓下凡人間,並在仙跡岩的岩石上與蟾蜍鬥法。呂洞賓一用勁,力道太深,以致於大石留下腳印;蟾蜍怪被降服後、變成岩石,即今蟾蜍山。



這則民間神怪傳說,道盡了景美仙跡岩與蟾蜍山的不解之緣。矗立於台大以南的蟾蜍山,本名內埔山,大家最熟悉的,莫過是它有如蟾蜍般的蹲姿,再者是它頭頂的那一「根」通訊塔;而它山腰上猶如九份山城的混雜聚落,曾是侯孝賢《尼羅河女兒》楊林一家的主要拍攝場景。


蟾蜍山北麓的聚落景觀。
蟾蜍山雖地處公館,卻因為是軍事重地,至今並無登山步道直達山巔,一般民眾不准親近,實在是很可惜的一件事;而山頭的西面連繫著芳蘭山,滿坑滿谷盡是「夜總會」,應該閒人也不願上山吧!蟾蜍山的南、北兩面都有散佈些零星景點,即是本文將介紹的景美運動公園,以及比鄰蟾蜍山的清代古厝 ── 義芳居、芳蘭大厝。





「什麼?景美有運動公園?」除非是當地居民或是關注城市發展的遊客,否則真的很少人知道景美運動公園的存在。我認為,可能要歸於地點太過「隱密」了;另一點,運動公園的位置其實是在萬隆十五份,離人們熟知的景美其實有段距離。


興隆路一段的交通號誌桿上,極不顯眼的指標告知了我們公園的方向。轉進興順街、再彎入景豐街底,綠油油的廣闊草坪頓時映入眼簾,豁然開朗。



這座蟾蜍山「尾巴」的大公園,2009年才完工啟用,是台北市最年輕的公園綠地之一。而佔地兩公頃的面積,讓它順理成章成為文山區最大的公園。

這座公園的所在位置 ── 十五份,前身是義芳化學工廠舊址,廠房遷離、相關單位檢測用地後,發現土壤有汞汙染的現象。經過多年的整治,汙染濃度感善,原本這片做為住宅區的都更用地,經過地方里民的積極爭取之下,成功變更為公園用地。景美運動公園於焉而生。



連綿起伏的碧綠草坪,蜿蜒其間的慢跑步道,還有遠處蟾蜍山層疊的蓊綠山頭,構築了人們心中對景美運動公園的第一印象。







公園一隅的生態池塘,佔地不大,但盡其所能的綠意盎然。放眼望去,像極一張和諧美好的迷你山水畫,令人流連。







在景明街的公園入口廣場附近一帶,曾經挖掘出新石器時代先民所製之石器古物 ── 巴圖及網墜,已達兩千多年歷史。由於出土位置不夠精確,因此尚未獲得主管機關認可,只能暫以「疑似遺址」來判定。蟾蜍山南麓的景美運動公園,頓時與古文明時空產生了聯繫。


十五份遺址據稱是目前文山地區僅有的新石器時代考古遺址,只是遲遲沒有設立解說牌,引領遊客瞭解。如今,地方里民和文山社大學員正積極地爭取立碑、建展覽室,將公園名字更名為「十五份遺址紀念公園」,為的就是不要讓存在過的歷史,再被世人遺忘。


從人車喧譁的公館圓環轉進113巷、芳蘭路,再拐入基隆路155巷,陳家古厝 ── 三級古蹟義芳居和芳蘭大厝就隱藏在深巷裡。




陳氏原籍屬福建安溪,清乾隆光緒年間,其始祖渡海來台開墾,是台北早期的重要開拓者之一。這幢落成於1876年 (光緒2年) 的宅第義芳居,我們可以透過屋簷的每個精緻細節,看盡陳家數百年來由盛轉衰的見證。

















再往前走幾步路,興建於1806年 (嘉慶11年) 的芳蘭大厝,同屬於陳家的重要資產、發跡之地。

芳蘭大厝的左右護龍已頹圯、消失,僅存正身。

屋脊上精美的剪黏藝術,非常引人注目。
這兩處座落在蟾蜍山東北方、背倚芳蘭山的陳家祖宅,前陣子因莫名劃入台大校地,面臨拆除危機而受到重視。目前修復工程已陸續展開。相信再過不久,會有越多人特意前來邊陲的小巷,造訪幾乎被塵世遺忘的清代古厝。

【旅行地圖】


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蟾蜍山南北麓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您與我分享您的心得 :-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