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8-16

【電影場景圖鑑】《俠女》A Touch of Zen | 導演:胡金銓 King Hu | 1971

A Touch of Zen | 侠女 | 협녀

改編自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》。明代,與母親 (張冰玉 飾) 相依為命的書生顧省齋(石雋 飾),平時在市集賣字畫維生。某日,一個陌生男子歐陽年 (田鵬 飾) 來到鎮上,答應讓顧盛齋為他畫像,但他真正目的,其實是要把一名女逃犯交給東廠。

而顧家旁傳聞鬧鬼的靖虜屯堡中,躲居著逃難的楊慧貞(徐楓 飾),顧生與她有了一夜情緣,並發現楊女為朝廷重臣楊漣 (賈魯石 飾) 之後。顧生以智巧機關和鬼神傳言,協助楊女擊潰夜間來襲的兇敵人馬。翌日乍見遍地屍野,楊慧貞卻已離他而去。

顧生為了情緣循跡追尋,楊女避見,託付慧圓大師 (喬宏 飾) 交付新生嬰兒,本身決定遁入空門。大師以其俗緣未盡,囑其和同夥石將軍 (白鷹 飾) 下山營救顧生父子,與東廠殺手 (韓英傑、洪金寶 飾) 難分勝負。最終,大師前來相助讓惡人伏法,卻也因此犧牲,圓寂入聖。

2014年,本片由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數位修復。

《俠女》雖然在1968年開拍,但直到1971年才全部殺青。由於片子太長,上映時剪成上、下兩集,《俠女》下集又名《靈山劍影》。1975年,《俠女入圍坎城影展主競賽、角逐最高榮譽金棕櫚獎,胡金銓因而獲得坎城影展技術大獎 (Technical Grand Prize),因此有一說:西方觀眾是從胡金銓開始認識武俠片。

若說《龍門客棧》複雜的場面調度是對傳統戲曲的回應,那《俠女》更加昇華胡金銓對中國傳統水墨畫的迷戀,鏡頭語言開始加入留白、雲霧等國畫表現形式,營造空靈意境;後半部走向宗教式禪意結尾,廣納各方解讀。這樣高度仰賴視覺而非對白的創作者,所以筆者喜歡稱武俠片導演中誰最接近史丹利庫柏力克,那非得是胡金銓,而《俠女》就是武俠類型中的《2001太空漫遊》。

2014年,由石雋主持、徐楓出資,與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合作啟動該片的4K修復計畫。修復後的總片長為2小時59分鐘,並於2015年坎城影展「坎城經典」單元重映。

《俠女》城鎮主景搭建於今桃園市八德區大湳的國際製片廠。外景以中橫公路太魯閣天祥段沿線居多,另有南投縣鹿谷鄉竹林、溪頭、日月潭等地。影片後半段則在香港城門水塘拍攝。

▫️

蘭亭

場景說明:《俠女》開場,以一連串中橫公路沿線空景,勾勒詩意的山水意境。

場景地址: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國家公園

走訪時間:2020年6月8日



蘭亭位於太魯閣慈母橋旁的「青蛙石」上,為蔣介石紀念其母親所建。而亭內「蘭亭」題字,是中橫沿線唯一女性書法家張默君的手書。

▫️

國際製片廠

場景說明:《俠女》主舞台,整座市鎮分為市街、靖虜屯堡、鎮遠將軍府等。

場景地址:桃園市八德區大湳地區大愛里


聯邦影業於1963年成立製片部門,從原先的代理華語片轉為自行籌拍電影,並在桃園大湳購買五公頃的廢棄磚窯廠用地,興建「國際製片廠」,1969年正式竣工啟用。而胡金銓執導的創業作《龍門客棧》 (1967),則是在施工期間的片廠空地,臨時趕建攝影棚,作為該片內景之用。

除了技術廠房以外,偌大的空地提供搭景,規模比日後的中影製片廠還要大。1970 年代,台灣年產電影多達上百部,其中半數由國際製片廠「接生」,比起國營的中影,聯邦堪稱台灣民營片廠的龍頭。

聯邦影業董事長沙榮峰曾回憶《俠女》的造鎮過程:

在大湳製片廠上特別建造的那一座非常講究的永久性古裝戲外搭景,佔地數千坪,雖說是搭景,其實是建造一座古代的城鎮,在台灣的片廠這還是第一次有那麼講究的外搭景。其中包括古城樓、城堡、鐘樓、府、後花園、水榭、亭台、酒樓、茶館、染坊、廟宇、銀樓、布莊、商號、縣衙、大街小巷、大院小宅、塞北風光、江南小景、牌坊等等,還有街道數條,總長度有六百多公尺,費時一年多才完成。」

「這座古城,小到做門窗、家具時,一般影片均以油漆控制其新舊,唯有聯邦公司在胡導演的要求下,先用噴槍噴火燒焦木材的表面,再用砂子磨光,一次又一次的重覆,令它看起來真如同百年前的古宅。


由於外景地雜草叢生,遂移植蘆葦,但拍攝時經數萬支燈光照射,蘆葦兩三天就見枯萎,如此一再補植,當地的蘆葦都被移植光光,連芒草都用光,導演還是不肯馬虎的用佈景替代。

後來攝影師華慧英想出了一個歪主意,重新種植芒草、蘆葦,等到來年開花時再拍,當時認為此議只是玩笑話,不料胡導演真的採行,花一年時間讓蘆葦重新生長。

然而,聯邦另一位靈魂人物夏維堂過世後,股東內部意見開始出現分歧。1974年,聯邦宣佈解散製片部門,國際製片廠以低廉的廠租,提供獨立製片拍片;1978年,股東們趁沙榮峰赴美期間將片廠出售,自此結束輝煌的製片歲月。

筆者用紅筆框起來的位置,正是當年國際製片廠的範圍,如今已是普通的住宅區,若詢問當地居民,可能也不知道這裡曾誕生《龍門客棧》、《一代劍王》、《俠女》這些影史傑作。

國際製片廠相關文獻,可參閱國家影視聽中心「台灣影視聽數位博物館」線上文物展覽:光影燦爛如昔:聯邦與他們的電影

▫️

小油坑

場景說明:顧省齋與歐陽年單獨會面之處,筆者依據地貌判斷,推測為小油坑。

場景地址:台北市北投區陽明山國家公園

走訪時間:2021年9月20日



小油坑為凹口式的火山活動地形,噴氣孔終年有硫氣與蒸氣噴出。其地名由來是因為該地盛產硫磺,古人採硫後需要煮硫,硫磺熔解後就像油一樣黃黃的,所以出產這種黃油的坑洞就叫「油坑」。

電影拍攝當下,小油坑極可能是採硫場的狀態,國家公園的規畫已經是十五年後的事情了。

▫️

鹿谷鄉竹林

場景說明:本片著名的竹林輕功對決。

場景地址:南投縣鹿谷鄉

紀錄片《大俠胡金銓》(2022) 開場不久,石雋帶領觀眾重返台灣幾處胡金銓電影的取景地,如《龍門客棧》(1967) 的火炎山、《俠女》(1971) 裡的中橫長春祠,當然最令觀眾好奇的,非得東廠追殺楊慧貞的竹林戲莫屬。這場意境盎然、光影優美的竹林大戰,運用武者蹬跳彈簧床,配合短鏡頭快速剪接,營造出飛簷走壁般的輕功效果,緊湊的韻律感開啟武俠片的新視野,李安《臥虎藏龍》(2000) 有向之致敬的意味。


這片孟宗竹林取景於鹿谷、竹山一帶。這個山區怎麼會盛產長江以南的作物孟宗竹?相傳是清代有位商人將福建竹苗引進栽種,打算做竹建材生意,不過後來生意失敗,返鄉之前、不甘損失的商人將竹子砍伐殆盡。沒料到隔年「春風吹又生」,竟在顆像臥馬的大石旁長出竹筍,造就今日美麗的孟宗竹海,「石馬生竹」的傳說由此而來。

《大俠胡金銓》讓石雋重返的竹林,是位於南投縣鹿谷、竹山交界的小半天。這處素以出產烏龍茶盛名的農業區,有個名叫孟宗竹林古戰場的景點。這裡是清乾隆年間「林爽文事件」最後戰役發生地,座落在投55縣道邊,交通方便,能毫不費力地接觸孟宗竹海,還可順道走訪長源圳古道。





孟宗竹古戰場是否確切是《俠女》取景位置,暫且不得而知但當我遊走於其中,確實有種踏入胡金銓電影的氛圍,只欠缺人造狼煙繚繞和紅衣東廠官吏了。後來有幸遇到石雋老先生,他跟我說以前竹林更大片、更美。




▫️

日月潭

場景說明:楊慧貞從竹林頂端,凌空持劍俯衝地面。

場景地址:南投縣魚池鄉

走訪時間:2022年3月11日

長達10分鐘的竹林大戰,最讓觀眾印象深刻的一場戲,便是楊慧貞從竹子頂端,凌空持劍俯衝地面的橋段。

攝影師華慧英於自傳《捕捉影像的人:華慧英攝影步途50年》所述,該場由武行替身手持竹劍,儘管地面有紙箱、海綿墊等安全措施,但仍為了安全著想,臨時決定要劇務砍竹子,移師日月潭畔架設竹節高台,讓替身演員持劍由高台跳下穿向水面、墜入潭中。然後,片中使用的寶劍因此報銷,沉入潭底。

該幕透過胡金銓一格一格的精剪,完成這段經典畫面。據信這是在1975年坎城影展獲得技術大獎的原因。

▫️

慈母橋

場景說明:顧省齋為了情緣,循跡追尋楊惠貞。筆者認出這裡為慈母橋望過去的太魯閣峽谷景觀,與前述「蘭亭」位置相同。

場景地址: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國家公園

走訪時間:2020年6月8日



▫️

長春祠

場景說明:顧省齋最終抵達的寺院,高僧偷偷在大石上放著他的孩子。楊惠貞與慧圓大師從高處遠望顧生離去。

場景地址:花蓮縣秀林鄉283-3號

走訪時間:2020年6月8日



長春祠竣工於1958年,奉祀不幸於中橫公路闢建過程中,因公殉職的225位榮民弟兄之靈位。長春祠的建築採中國北方建築風格,並依照附近地勢嵌入山壁之間,精巧而莊嚴。泉水自山壁湧出,形成「長春飛瀑」。

長春祠舊景,即片中所見初代樣貌
翻拍於現場解說牌

由於此地屬大理岩與石英片岩交錯出現的地質,極易崩塌。1987年,溪溝峭壁發生嚴重崩坍,落石擊毀長春祠,1997年重建亭閣,位置做了相當程度的改變。

▫️

太魯閣峽谷 - 立霧溪

場景說明:楊慧貞與慧圓大師遙望顧生離去的遠景。

場景地址: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國家公園

走訪時間:2020年6月8日



胡金銓酷愛中橫公路,尤其欣賞天祥一帶的太魯閣峽谷,兩側高聳入天的峭壁、立霧溪河床上的巨型大理石,怪石嶙峋、流水淙淙、高山巍峨,原始天然的奇觀,時常是胡導演武俠片外景入鏡首選。







歷經多年來溪水沖刷及天災導致地貌改變,早已分不出精確地拍攝位置,但重返太魯閣,眼前的美景還是會讓我不自覺與《俠女》聯想在一起。目前太魯閣國家公園因2024年403地震的嚴重破壞,封閉當中。




▫️

城門水塘與溪頭大學池

場景說明:根據《大俠胡金銓》石雋自述,他沒有跟去香港拍攝,所以城門水塘畔的白千層樹林,只是替身背影。為了找相似樹景,劇組選在溪頭大學池旁補拍他的正面中景。這也是全片的殺青鏡頭。

場景地址 (城門水塘):香港荃灣區城門谷、荃灣區城門谷(城門郊野公園)

場景地址 (溪頭國家森林遊樂區):南投縣鹿谷鄉森林巷9號

香港城門水塘,石雋背影為替身

石雋正面中景,補拍於溪頭大學池畔

▫️


《俠女》電影場景地圖


▫️


《俠女》主要職員名單


導演:胡金銓
編劇:胡金銓
出品人:沙榮峰
監製:夏吳良芳
製片:楊世慶
策畫:張九蔭
副導演:苗天
攝影指導:華慧英
攝影助理:周業興、邱耀湖、陳武雄
武術指導:韓英傑、潘耀坤
美術:陳上林
音樂:吳大江
作曲:駱明道
片長:179分鐘
出品:聯邦影業有限公司 / 台灣 (1971)

▫️

最近更新日期:2025-8-16

※《俠女》截圖版權屬於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所有,本文僅作非營利報導及學術評論用途。現場實景照皆由島國拾影拍攝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您與我分享您的心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