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60至1970年代,是東映拍攝任俠類型最為輝煌的時期。任俠電影往往以底層的無名小人物為主角,影片中有濃厚的人情義理元素,男人間道義與愛情的決斷也是其中核心。當家主角不是性格男星鶴田浩二,就是高倉健。任俠片的發展,間接誘發日本黑社會電影的濫觴,即深作欣二《無仁義之戰》(1973)。
這部片子評價及名氣都不高,但直接在公映文宣主打長期在台灣取景的大製作,就已經夠引人注目了。由於台灣殖民背景因素,語言方面仍可相通,1960年代日本電影界與台語片影人交流頻繁,連帶吸引多名日本導演訪台技術交流、取景拍攝。
像是林福地導演赴沖繩拍攝《琉球之戀》、《夕陽西下》。張美瑤演出東寶出品、千葉泰樹執導的《曼谷之夜》,與寶田明、加山雄三合演《香港白薔薇》,在日本博得名氣。深作欣二則來台灣拍攝《銀翼大決鬥》,同樣是東映出品。
![]() |
片頭職員表,中華民國台灣省的永昌公司協力外景拍攝 台灣民間的永昌公司當年時常與跨國片廠合製 |
仔細一瞧,會發現製作這些影片的大製片商,都沒有透過國民黨掌控的公營片廠,而轉與民間小型電影公司合作。筆者推論這樣密切的互動關係,一直要到國語片各種優勢取代台語片、1970年代台日斷交才宣告平息。確實曾被日本統治過的台灣,留下了些他們因為經濟高速成長而已然消逝的街頭風光,勾勒起「南國」的美好想像,或許多少能解釋日本電影導演迷戀台灣、甚至對侯孝賢導演的作品懷有特殊好感,或者直接帶隊來台灣取景,如押井守《地獄番犬》(1991)。
Twitter上看過《極道馬賊》的日本網友,對於影片中市街散發的異國情調充滿好奇,「應該是在台中拍攝的吧?」有人這麼寫著。不過筆者看完本片,竟發現其實是在新竹市取景,而且將新竹蛻變成滿洲國的首府新京 (今中國長春)!島國拾影應該將是首次向世界介紹《極道馬賊》外景地吧!?
《極道馬賊》除了在新竹市舊城區取景,也曾赴三義火炎山大安溪河床拍攝,營造中國東北大漠風情;還有台北市士林吊橋及新北市深坑老街,以及疑似出現台北市重慶露店、圓山飯店、大稻埕貴德街水門等場景,尚在查證,有待未來陸續解密。
▫️
北門街
場景說明:電影一開場,南洋之助 (鶴田浩二 飾) 乘坐黃包車,遊覽滿洲國的首都──新京 (今中國吉林省長春市)。
場景地址:新竹市北區北門街
走訪時間:2023年11月2日
雖說是新京,但閩南式的紅磚街屋,實在很難與東北冷硬色調的建築形式聯想在一起。透過五、六零年代新竹市造型街燈,以及遠方有著流利線條的現代主義街屋「新泰春吳服店」,筆者找到新京的取景地點,即為新竹市北門街,難以想像吧!我所站的位置,也是竹塹「北門」拱辰門原址。
南洋之助身後的亭仔腳,已經拆除改建大廈。筆者引用2009年Google街景對比。
本片也將北門街王發記街屋的高級磁磚入鏡,利用道具遮蔽原有招牌。
▫️
新竹市議會石獅
場景說明:黃包車伕最終抵達南洋之助於新京下榻的旅店。令筆者驚奇的是,這間旅店居然是新竹市議會!線索就是門口的石獅子,還將市議會前方的空間假裝車寄。
場景地址:新竹市北區中正路122號
走訪時間:2023年11月2日
新竹市議會前的石獅大有來頭。緣起於清光緒十一年 (1885年),「潛園」主人林占梅為起造祖廟,特請泉州石匠用青斗石雕刻而成,後來因故多次輾轉,有一陣子還被日本人遷到新竹神社的鳥居前,充當狛犬。
1963年,移到市議會現址,用於避邪。如今這對精美石獅已成為市議會地標。1980年,被漢聲雜誌文化國寶專集讚許為「全省最優美的傳統石獅雕刻」。
![]() |
電影《黑金》(1997) 截圖 |
除了《極道馬賊》,新竹市議會還曾在香港電影《黑金》(1997) 作為丁宗樹競選總部場景。
▫️
新竹市中山路
場景說明:南洋之助與關東軍參謀赤木中校 (藤岡重慶 飾) 坐在車內對話。該鏡頭利用背後投影 (Rear Projection) 呈現乘車效果,實際上演員都在棚內拍攝。
筆者發現這段背投影片也是在新竹市錄製的,多虧右側經過的建築 (現況圖紅色箭頭處),才順利得知是在中山路取景。
場景地址:新竹市北區中山路
走訪時間:2023年11月2日
把潛園開腸剖肚的中山路,是日本人新開闢的計畫道路,起點於新竹州廳 (今新竹市政府) 至西南盡頭的新竹神社 (今靖廬),將外來政權帶來的信仰與權力連結了起來。
背投影片入鏡的這幢現代主義建築,地址為中山路149號,有陣子是福安堂中醫診所。電影完成於1968年左右,表示它已經落成超過55年了,目前還保持完好,不知過去歷史為何?
▫️
鄭氏家廟
場景說明: 隨後,一台轎車擋住他們的去路,一槍把赤木中校當場斃命身亡。這幕描繪新京街頭的場面,取景於北門街鄭氏家廟前,線索即廟門前的石旗桿座。
場景地址:新竹市北區北門街
走訪時間:2023年11月2日
鄭家在竹塹開拓史佔有一席之地,著名的「開台進士」鄭用錫便出身該家族。城門外北門街的鄭家古聚落,古色古香,一向是舊城區的觀光亮點。
其中鄭氏家廟為清咸豐年間竣工,為鄭家祀典空間。門前有兩對旗桿座,是清代中舉人家功名和榮譽的象徵。
▫️
長和宮、水仙宮
場景說明: 《極道馬賊》是一部公路電影,南洋之助輾轉於滿洲國各大城市之間。
遼寧省營口市的第一幕場景,也是在新竹市北門街拍攝,劇組使用長和宮、水仙宮前埕高處的小吃攤市集,背景安排穿著長袍馬褂或旗袍的臨時演員走動。這裡離電影開場新京的建立鏡頭,只有幾步之遙,可謂短距離內完成滿洲國兩座城市的拍攝。
場景地址:新竹市北區北門街135號
走訪時間:2023年11月2日
長和宮媽祖廟建於清乾隆7年間 (西元1742年),因座落竹塹城北門城樓外,俗稱「外媽祖」,與竹蓮寺、都城隍廟並稱新竹三大廟。
清同治2年 (公元1863年),原供奉於後殿的航海神水仙尊王獨立設廟,於長和宮左側增建格局形式相仿的水仙宮,形成主次雙軸平行並列的「雙宮奇景」。
▫️
▫️
▫️
馬賊やくざ 場景地圖
▫️
馬賊やくざ 職員名單
▫️
(全篇原文刊載並整理自島國拾影粉絲專頁)
◎ 當風城變成滿洲國.走訪《極道馬賊》新竹取景地 (2023-11-4 發表)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hare/p/1AzonB9njb
最近更新日期:2025-8-23
※ 馬賊やくざ截圖版權屬於東映所有,本文僅作非營利報導及學術評論用途。現場實景照皆由島國拾影拍攝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歡迎您與我分享您的心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