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吳大學歷史系畢業的盧大年(鍾鎮濤 飾),為了幫即將前往印尼的姊姊代課而來到內灣,並住進音樂老師陳素雲(江玲 飾)家對面的內灣戲院。大年擔任內灣國小四年忠班班導,一方面要對付調皮搗蛋的「三劍客」,也要同時關心父母離異、性格孤僻的學生周興旺(鄭傳文 飾)。
油羅溪畔仍存在著毒魚和電魚的捕魚方式,大年決心根除這種嚴重破壞大自然生態的捕魚方法,遂於國小發起「愛川護魚」運動,然而周興旺的父親周文(崔福生 飾)經常去電魚,因此受到同學嘲弄,憤而離家出走...。
本片已於2015年由比利時皇家電影資料館進行膠卷修復。
《在那河畔青草青》取材自民生報「愛川護魚」的新聞,比起男女主角談戀愛,侯孝賢導演把更多時間留給了孩子們以及自然環境的描寫,以及對日常生活細節的重視,長鏡頭調度逐漸增加。雖然全片清新愉悅,卻也首度觸及當時外省老兵娶原住民婦女的社會情況,日後《小畢的故事》(1983) 更直接探討,父親同樣是崔福生飾演。
因李行《原鄉人》(1980) 而獲得重視的童星鄭傳文,以及飾演林欽文的周品君在片中有亮眼表現 (獲得1982年金馬獎最佳童星);侯孝賢的女兒侯蘊華及陳坤厚的女兒陳靜慧,還有「台灣最美麗的歐巴桑」年僅28歲的陳美鳳,都在本片客串演出。作為商業電影三部曲最終章,侯孝賢因本片首度提名金馬獎最佳導演,憑著懵懂自覺邁向轉型之路。
《在那河畔青草青》主要在新竹縣內灣、尖石取景,美麗淳樸的客家山城,潺潺流水與夏日蓊鬱的阡陌良田;火車駛進內灣的意象,從此讓侯導與這項傳統交通工具畫上等號。對比片中幽靜的聚落,內灣現在也變成熱鬧的觀光景點。侯孝賢與陳坤厚善於紀錄台灣美好的小鎮風光,例如淡水、竹崎、十分、九份等,但這些小鎮日後開發過度,往昔只能透過影片追憶。筆者於2020年10月31日前往內灣踏查記錄。
▫️
九芎坪隧道口
場景說明:在江玲《河畔青草青》的歌聲陪伴下,上學的孩童們與即將於隧道駛出的內灣支線列車比速度。
場景地址:新竹縣橫山鄉九芎坪
台鐵內灣支線是從新竹分岐出經竹東再到內灣的支線鐵路,為台鐵目前僅存的三條客運支線之一。該線最初興建是為了林業及水泥業開發,日治時期1944年就已開工,但因二次大戰爆發而未完成。 戰後台灣光復繼續施工,1951年9月11日全線完工通車。
列車離開富貴車站後,鐵道兩旁林木參天,進入九芎坪隧道後一片漆黑;接著駛出洞口,視野瞬間豁然開朗,眼前即是內灣所處的山谷,確實頗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。
▫️
內灣吊橋
場景說明:「三劍客」之一的林文欽,搖搖擺擺走在內灣吊橋上,甩呀甩把水壺甩落到溪谷裡。
▫️
廣濟宮前石階
場景地址:新竹縣橫山鄉大同路1號
▫️
台鐵內灣車站前
場景說明:學生上學途中一景。內灣車站是內灣支線的終點站。
場景地址:新竹縣橫山鄉中正路
▫️
內灣國小平交道舊址
場景說明:學生於平交道等候列車通過。現已挖通地下道,穿越平交道進入校園的奇景已經不再。
場景地址:新竹縣橫山鄉110號
▫️
俯瞰內灣國小操場
場景說明:顏正國趕上了小學的早上集會。沿著山勢層層堆疊的國小與周遭民宅緊密相連,是相當饒富趣味的空間特色。
▫️
內灣中正路 (內灣老街)
場景說明:放學後,「三劍客」在內灣街上奔跑,大年的姐姐向他解釋「三劍客」名稱的由來。
內灣戲院創辦人楊盛泉基於當地山林礦場工人的休閒需求,他在1950年前往橫山鄉九讚頭的同榮戲院參觀,後來經同榮戲院創建者吳土旺的轉介,委託竹東的師傅范進發設計,並參考同榮戲院的格局,在「料坪」(暫時存放要初步處理或運送下山的木材的空地) 建起內灣戲院,並於1954年9月18日開幕。
內灣戲院佔地有150坪,有500個座位。作為目前台灣碩果僅存且保存完好的木造老戲院,這裡是許多著名台灣電影的取景地,如《春秋茶室》(1988)、《多桑》 (1994)、《狗蛋大兵》 (1996)、《沙河悲歌》(2000) 等。
▫️
▫️
內灣戲院旁小巷
場景說明:班上要做蟯蟲檢查,三劍客之一的黃金水跑回家馬上去茅坑拉屎,結果拉不出來。這段石階就位在內灣戲院左側小巷裡,內灣有不少這樣曲折的巷弄。
▫️
內灣國小
場景說明:大年因為與電魚的農民大打出手,在班上呼籲要阻止這樣的行為,結果有同學舉發周興旺的父親平時都在電魚。放學後的校園裡,素雲遂告知大年周興旺的家境狀況。
▫️
內灣戲院前轉角
場景說明:陳美鳳飾演的都市女子開著BMW從台北趕來,要把大年帶回去。這個中正路與內灣戲院前的轉角於片中多次出現,現在已開設滷味攤。
▫️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歡迎您與我分享您的心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