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7-12

【台南市】新營遊記:中山路.郡役所舊址.第二市場.南光大飯店( 文.島國拾影 )

 
「居然有人喜歡新營?」筆者的脆上有網友如是留言。頭一次來到 #新營 的我之所以有這個感想,主要是自己感興趣的近代史人物,全在這座市街齊聚一堂:劉吶鷗、葉盛吉、沈乃霖,還有司馬遼太郎,相當精彩。

造訪新營前,我對台南社區大學架設的網站「閒閒罔哺豆」印象很深。其中一篇《新營本通り,散步紅豆麗》圖文並茂,令我讀得入迷,附贈的街道散步地圖頗有渡邊義孝老師手繪的神韻。我因此按圖索驥,想把日治還是戰後興建的街屋和地標,通通看過一遍。

∎ 中山路

西部縱貫鐵路開通,歷經大正時期市街改正和昭和時期都市計畫,外加 #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 總部設於此,新營成為嘉南平原當中繁榮的農工商市鎮。由於製糖業有高經濟價值,日本人特別經營這座城市,設台南州時在此成立新營郡役所,爾後新營庄也升格為新營街。根據《台灣紀行》沈乃霖醫師所述,新營有著被敵人瞄準的戰略地位,且是當時日本領土當中,最早遭到美軍空襲的街市。

戰後,新營很長一段時間是台南縣政府所在地,直到2010年,台南縣市合併成直轄市,新營市改制為新營區。






新營車站面對筆直寬敞的中山路,從日治時期以來就是交通要衢,道路兩旁迄今保留不少裝飾立面的街屋,古典、現代兼容並蓄。


中繼點新營圓環四周金融機構林立,是商業區的核心地帶,周遭幹道如放射狀展開;1947年間,該圓環變成二二八事件槍決場地。參照老照片,圓環邊復古的冰菓店新珍商店街屋猶存,只是換成八方雲集。

戰後建造的第一銀行新營分行大廈,是幢中軸對稱的巨型建築,巍峨氣派。


永茂皮鞋、滋養軒麵包店都是營業超過半世紀的老字號店家。

∎ 福音堂與天主堂

接著探訪戰後蓋起的基督教及天主教在新營的聖堂。YouBike 繞進中山路某巷內,小巧的新營福音堂近在眼前,整面縷空花磚的外牆是戰後台灣頗流行的建築形式,曾經有段時間仍常看到,現在竟越來越罕見了。



抵達文昌街、中正路口,右邊警察局原為新營郡役所,左邊是武德殿,現已拆除成空地。

繼續朝中華路騎下去,右轉中華路再過幾個路口,身兼建築師身份的瑞士籍神父費宥諒 (Karl Freuler, 1912-2000) 設計的新營天主堂矗立在眼前,1958年9月28日落成,方形鏤空鐘塔巧妙融入十字架,幾何造型簡潔有力。

∎ 第二市場

坂本龍一在《我還能再看到幾次滿月?》寫道:「日本這裡殘留下來的『昭和街道』總是像主題樂園一般過度呈現鄉愁感,我很不喜歡。原本作為殖民地的台灣反而保留了過去日本的景觀,想想其實很諷刺。」司馬遼太郎也在《台灣紀行》裡陳述他在花蓮市區散步,讓他想起山田洋次《男人真命苦》帝釋天古廟前的街頭場景。兩位已故日本大師對台灣有種難忘的鄉愁,我想曾到台南拍片的押井守也是這麼認為吧!

經過交通台,中山路接延平路,右邊是1956年建起的第二市場,絕非昭和街道,卻讓我產生與他們相似的懷舊之情。延平路入口端的有座饒富特色的牌樓,「閒閒罔哺豆」繞口地寫:「中式簡化屋頂造形,西式倫巴底帶飾帶」。中間還有圓形時鐘,不過已停擺多時。


這裡為往昔新營最熱鬧的商店街,如今繁華落盡,近年已經公告廢市,整座市場人去樓空,宛如巨大廢墟。


循市場外圍成功街續行,這裡曾有間老戲院,不過多年前拆毀成停車場。接連低矮房舍、陳舊的招牌廣告讓我大吃一驚,鞋店的展示櫥窗窗明几淨。倘若稍加整理、避開現代景物,有機會是現成的電影拍攝場景。



騎到成功街底的「南光大飯店」吃午餐,雖名「大飯店」,實際上是兩間店面合一的小吃攤,生意非常好。點了乾意麵、豬耳朵、餛飩湯,目睹周遭每個人都有冰紅茶,好奇點上一杯,林林總總不到百元鈔。當地人習以為常的價格,竟讓台北生活慣的我有久違的感動。

📌參考文獻

《新營本通り,散步紅豆麗》,家永實,閒閒罔哺豆,https://tncomu-news.com/bc/

原文發表於島國拾影粉絲專頁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您與我分享您的心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