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-04-29

【專題】那些電影大師們未完成的作品

綜觀世界電影史,其實有無數的電影,因為籌備過久、成本高昂、拍攝困難等種種複雜因素,最後無法被付諸實踐;甚至有些導演因故慨然長辭,致使影片完成遙遙無期。對於我們這些熱愛電影、期待大師帶來下一次感動的影迷,徒留不捨嘆息。












史丹利庫伯力克 《雅利安報告》(Aryan Paper, 1993)

眾所皆知,庫伯力克一生最鍾愛的歷史梟雄當屬拿破崙 ,還曾於訪談裡直言至今仍舊沒有「完美」的拿破崙傳記片。所以他研讀資料無數、歷史考究耗費多年,畢生的夢想,就是要將拿破崙搬上大螢幕。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,拍罄《金甲部隊》不久,他開始籌拍一部關乎納粹大屠殺、以孩童視角出發的《雅利安報告》。

此次庫伯力克的作品依舊是改編文學。《雅利安報告》改編自 Louis Begley 的小說《戰時謊言》(Wartime Lies),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年輕的猶太女子塔妮亞 (Tania)  和她的姪兒馬契克 (Maciek),為了避免遭到出賣和逮捕,他們在穿越波蘭的逃亡途中、謊稱自己是天主教徒,並試圖捏造一套「雅利安人報告來矇騙身邊的陌生人,兩人之間的關係也因此變得越來越特殊。

塔尼亞敲定為《神秘失蹤》而知名度大開的荷蘭女星 Johanna ter Steege,姪兒則由當年因《侏儸紀公園》走紅的童星 Joseph Mazzello 擔綱,連劇本、勘景、服裝都已到位。後來,由於深怕與同年來勢洶洶、史蒂芬史匹柏的《辛德勒的名單》「撞車」、影響票房收益,經過審慎考量,庫伯力克決定暫緩影片拍攝,轉向另一部同樣令他著迷多年、亞瑟史尼茲勒 (Arthur Schnitzler) 小說《綺夢春色》(Traumnovelle) 改編的《大開眼戒》。只是沒料到,這卻是永遠的延期。

《辛德勒的名單》煽情有餘,感動了世界各國的觀眾;這讓人不禁聯想思想冷峻的庫伯力克,若來處理納粹大屠殺題材,會是怎麼樣的光景?





亞弗烈希區考克《萬花筒》(Kaleidoscope, 1967)

伴隨《豔賊》、《衝破鐵幕》票房接連失利,又同時受到法國電影筆記派人士的大力推崇 (特別是楚浮),希區考克決定挑戰尺度較大的故事,企圖向1960年代的歐洲電影新浪潮,作出某種回應

《萬花筒》描述一名定居紐約的健美先生,四處誘惑年輕女子並謀殺她們。在碩果僅存片場試拍影像裡,充斥情色、暴力、頹圯的廢棄船艙實景,實在難以想像這是擅長英倫「紳士」般優雅風格的希區考克操刀。儘管影片終究沒有拍成,但在導演晚年的驚世之作《狂兇記》(Frenzy, 1972),倒是將部分構想付諸實現了。





 ❸ 羅曼波蘭斯基《雙重人格》(The Double, 1996)

1994年,波蘭斯基完成《死神與處女》之後,開始親筆改編俄國文豪杜斯妥也夫斯基原著的黑色喜劇《雙重人格》,由約翰屈伏塔、伊莎貝艾珍妮、尚雷諾主演。1996年,影片於巴黎開鏡,沒想到屈伏塔竟以發現劇本更動為由,拒絕參演;儘管後來製片迅速找來史蒂夫馬丁替補,結果這回卻換艾珍妮發難了。她表示只想跟屈伏塔合作,於是退出劇組。最終,《雙重人格》宣佈告吹。


2013年,《雙重人格》重新浮出水面 (台譯:盜貼人生) ,由Richard Ayoade執導,傑西艾森柏格主演。至於是否跟波蘭斯基的原始構想接近,這便不得而知。





 安哲羅普洛斯《另一片海洋》(The Other Sea, 2012)

以《流浪藝人》、《賽瑟島之旅》、《霧中風景》享譽影壇、素以長鏡頭聞名的希臘電影詩人安哲羅普洛斯,甫進入新世紀,便開始緊鑼密鼓籌拍「希臘三部曲」。2004年《悲傷草原》、2008年《時光之塵》相繼完成,2012年,終於進入了最終章《另一片海洋》的拍攝。

在新片外景現場,高齡76歲的安哲,因試圖橫越道路,被一台疾駛而來的警用摩托車撞倒在地,腦部大量出血死亡。一代名導就這麼命喪輪下,令人不勝唏噓。








❺ 今敏《造夢機器》(夢みる機械 2010)

2006年,《盜夢偵探》入圍威尼斯影展正式競賽單元,今敏動畫的魅力開始廣受世人矚目,自然下一部作品備受大眾期待。《造夢機器》的背景設置於遙遠的未來,地球已沒有活生生的生物,只剩下機械和機器人在運作著。故事描述兩名機器人羅賓莉莉子,突破重重關卡,展開以「電氣之國」為目標的冒險旅程。

原畫劇照定期釋出,影片製作看似十分順利。時至2010年8月,今敏因胰臟癌英年早逝,年僅47歲。突如其來的噩耗,讓眾多熱愛日本動畫的粉絲惋惜不已,看來神秘的《造夢機器》,或許只能在「夢」裡相見了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您與我分享您的心得 :-)